天宮課堂第三課實驗回顧
《天宮課堂第三課》實驗回顧完整版
在約5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 、劉洋、蔡旭哲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等神奇現象,并生動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此外,航天員還重點介紹了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水稻和擬南芥種植研究情況,展示了科學手套箱剪株操作。
毛細效應實驗最細吸管開啟“倍速模式”!
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陳冬用一個小實驗展示了流體現象的天地差異。他將三根粗細不同的塑料管同時放在水中,最細的管子內液面飛速到達頂端,仿佛開啟了“倍速模式”.一顆小小的鋼球讓水球變“懶”
劉洋用注射器向水球噴出空氣時,水球的震動很激烈。
在水球內加入鋼球后,以同樣的力度沖擊水球的振動幅度變小了這是怎么回事?
“很輕松!”劉洋用2米長的吸管喝到果汁,在地面,如果吸管太長要很費力才能喝到飲料而在問天實驗艙中劉洋用2米長的吸管不僅成功喝到了芒果汁還表示“很輕松”。
微重力環境下扳手居然會“掉頭”?
陳冬將空間站中的工具T字扳手在空中旋轉后,扳手居然會自己翻身時而頭朝上,時而頭朝下,反復不停。
更為神奇的是當他將兩個扳手同時旋轉時它們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旋轉姿態。
太空科普課上,航天員還向同學們介紹了中國空間站開展的水稻和擬南芥種植研究情況,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
授課期間,航天員還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宇宙浩瀚,探索無限。
《天宮課堂第三課》與之前的課堂有什么不同
與前兩次相比還有一個不同之處,那就是之前都是將地面主課堂設在中國科技館,而本次的主課堂設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內的有效載荷運行管理中心。這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的地面運行管理中心,也被稱為中國空間站的太空實驗“大管家”。這也是首次在空間站任務地面系統的工作場地內,搭建太空授課的地面課堂。
什么會把這次太空授課的地面主課堂設置在這里呢?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張璐解釋道:“平時,我們整個大廳它實際上是我們科學實驗裝置上天之后地面的一個控制的樞紐,等于是我們所有的天上(空間站)的指令,包括所有的科學的數據、科學的圖像都會通過我們運控大廳下來,然后我們的指令通過運控大廳上去。我們通常叫它一個’大管家’的這么一個身份。平時在大屏里面我們能看到所有科學實驗裝置,還有實驗裝置的一些參數,我們通過這些參數能夠監測設備的健康狀態,這樣能夠確保我們整個的實驗能夠達到我們預期的科學目標。”
“同學們,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希望你們心懷山海,眼有星辰,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共同創造更加精彩的未來……”
天宮課堂心得感悟
今天可真幸運,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充滿奧秘的《天宮課堂》。叔叔阿姨們用太空講課的方式,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原來遙不可及的太空能變得觸手可及!書中的那些太空奧秘的知識在航天員叔叔阿姨的操作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證明!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科技原來是那么神奇的一個東西!瞧,在地面會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可是當它來到了太空中,只要輕輕一碰,就乖乖地沉在水底!
同學們歡呼著,大叫著,直呼不可思議!此時此刻,我下定決心,我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