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號天宮課堂線上課程開課
神舟十五號《天宮課堂》線上課程開課啦
為持續推動載人航天工程面向全社會開展太空科普教育,尤其是向青少年群體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和文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推出《天宮課堂》線上課程系列,第一節課為大家介紹“載荷出艙任務”。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與地面專家共同出鏡,為大家詳細解讀載荷出艙的流程及所蘊含的專業知識。
神舟十四號“天宮課堂”知識點回顧
毛細效應實驗
首先,陳冬通過演示實驗展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流體現象的天地差異。
他將三根粗細不同的塑料管同時放入一個裝滿水的培養皿,可以看到三根塑料管中的液體上升速度各有不同。
可見,太空中沒有了重力的束縛,表面張力作用更加明顯,它驅動液體不斷上升,直到液體充滿了塑料管。像航空器發動機的燃料儲箱、高空熱管等都利用了毛細作用。
水球變“懶”實驗
太空燃料如何減少振動帶來的沖擊?劉洋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水球振動的有趣現象。
她在紫色水球內放入一枚空心鋼球,用針管推動氣體使水球振動,放入鋼球的水球振動幅度減弱??梢?,鋼球的加入使流體的振動行為發生了一定的改變。
趣味飲水
隨后,劉洋拿起了一根長達兩米的飲水管,輕松的吸到了飲品袋中的芒果汁。
在地面,由于重力的作用,我們使用飲水管喝水時,飲水管越高,吮吸也就越費力。但空間站是微重力環境,僅僅依靠吮吸地力量,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喝到兩米以外飲水袋中的飲料了。
會調頭的扳手
太空中,扳手是如何“調頭”的呢?陳冬為大家演示了一個旋轉現象,在空中旋轉一大一小兩枚“t”字扳手,并對比了兩者的轉動形態,讓大家更加直觀地感受微重力環境下物理的奇妙之處。
“頑皮”的扳手在旋轉時會自己調頭,這是前蘇聯航天員賈尼別科夫在空間站中偶然發現的,因此被叫作賈尼別科夫效應。研究發現,這個現象與扳手的旋轉方式和它的質量分布有關。
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
前不久,神舟十四號航天員與地面學生一起澆水播種了擬南芥。此次太空授課過程中,他們欣喜地向彼此分享了擬南芥的種植成果。航天員陳冬現場采集了擬南芥樣本,并放入零下80度存儲區,將擬南芥在太空的生長狀態留存,到時交給地面的科學家進行研究。
劉洋還向大家展示了“住”在生命生態實驗柜里的兩種水稻。經過70多天的生長,空間站里的水稻種子已經長成了一棵棵水稻植株,實現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壽命周期的培養。其中,高桿水稻已經開花結穗。航天員還觀察到了水稻奇特的“吐水”現象,新萌發的水稻葉間出現了一個正在“長大”的晶瑩小水滴。
《天宮課堂》個人觀后感
在離我們400公里遠的中國空間站里,王亞平老師正在向我們介紹三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內容與有趣的實驗。細胞在微重力環境下的跳動,水珠在太空中的漂浮與張力,讓人不由得為這些神奇的現象感到驚奇、驚訝,同時也對科學的神奇而感嘆。
參觀了我們的空間站的設施之后,我發現:太空中的生活環境已經相當好了,宇航員們的補給充足,各種實驗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只有國家強大,我們才能擁有如此規模的空間站。
看著我們國家自己獨有的宇宙空間站,我不禁想說:厲害了,我的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好好鍛煉,為祖國的未來,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