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青春力量
營造良好科研生態,讓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向下扎根、向陽生長。優良的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陽光雨露才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優秀科技人才的成長同樣需要崇尚創新、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當前,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謀劃,健全服務人才成長的基礎制度,加快營造更加包容、更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以科學健全的培養機制、競爭機制、激勵機制、評價體系,托舉包括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內的科研人員持之以恒深化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力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背后的基礎理論和底層原理,為未來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創新策源。
聚焦急難愁盼,當好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路上的知心人、熱心人。當前,應進一步聚焦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所需所急,提出科學合理且可行性強的傾斜政策,推出更多符合青年科技工作者特點的專項政策,給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降壓。例如,支持引導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創業咨詢、政策解讀、產業鏈對接、上市輔導等一站式全周期服務。加強心理疏導和健康服務,積極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養老育幼等高質量服務,切實幫助他們消除后顧之憂。探索設立家庭教育、家政服務、心理咨詢、社區服務等服務平臺和熱線,以“菜單式”的優質服務為他們成長進步、施展才華、展示風采搭建舞臺、創造條件、做好服務,讓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業。
當好黨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專家,把實踐中形成的真知變成論文,讓更多產品從書架飛向貨架。立足科研實踐,通過“干中學”“學中用”,打造產學研用緊密協同的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化斷點和產業化堵點。當前,要繼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層一線,積極參加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服務鄉村振興專項行動,到企業、專業合作社、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等開展需求對接、聯合攻關、科技咨詢、科普培訓等,通過地方匯資源、企業提需求、協會搭平臺、人才送服務的方式,完成科技成果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此外,推動科普教育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進鄉村,助力全民科學素養不斷提升。
(作者:劉培功,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