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華:推進產教城深度融合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
|
小采
在產城融合方面,劉東華認為,從產業對城市的支撐來看,產業轉型升級可以推動城區發展,實現“財稅+人口”雙紅利。釋放財稅紅利可加大教育資金投入,提升院校辦學水平。釋放人才紅利可刺激技術技能人才供給,滿足重點產業、園區企業對人才需求,進而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談到校城融合,劉東華建議,應該引導園區與院校打破空間壁壘,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和領軍企業,推動建設實體化運行的產業學院、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校中廠、廠中校等,形成職教園區+產業園區融合新模式。同時,立足長遠規劃建設職教園區,通過整合職教資源,擴大辦學規模,重點服務區域社會民生及產業發展,解決高水平技術人才緊缺、企業員工流失等問題。
關于校地融合,劉東華在發言中表示,推進產教城深度融合的落腳點是需要建立健全更加穩定的“政府主導、校企主體、全社會參與”運行機制,要充分發揮高校理事會作用,統籌指導院校建設與發展,建立健全內部運行、激勵約束、監督評價等規章制度,切實保障各主體權益。
“產教城深度融合可加快城鎮化建設、助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教育現代化,特別是針對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劉東華說,“但事實上,產教城深度融合仍存在一些挑戰,如長遠規劃建設綜合性職教園區,目前多停留在政府投資建設、學院運行管理,企業尚未深度參與,管理模式也不夠靈活,需要進一步推進。”
他同時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總體統籌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形成組合式政策激勵。優化市域內職業教育專業布局,建立內部銜接、外部對接、多元立交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市域重點、特色產業發展,整合優化產業園區資源,建立多方協同聯動創新機制,將產教城深度融合逐步升級到產教科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