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課題瞄準地方發展難題
|
小采
“選擇回鄉任教,做一名鄉村教師,為家鄉培養優秀學子是我的夢想。”談及職業選擇,鹽城濱海縣八灘鎮中心小學教師顧益生滿是自豪。作為畢業于鹽城師范學院的一名鄉村定向師范生,工作不到一年的他得到了學生家長的一致肯定。
鹽城師范學院作為江蘇省七所招收鄉村定向師范生的高校之一,2016年至2023年,學校為社會輸送了近3000名本土化鄉村教師。
“大豐瓷刻將有實有虛的刀法和技法相結合,在瓷體表面再現書畫筆墨之韻,被譽為‘瓷器上的刺繡’。”近日,在一場特殊的“帶貨”直播中,來自鹽城師范學院的學生曹宇艷,正通過鏡頭向網友們推薦具有鹽城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鹽城師范學院深挖鹽城地方文化“富礦”,創新傳播形式,激活文化發展的“一池春水”。
學校組建追夢非遺團隊,踏訪鹽城各地,調研100余個非遺項目,拍攝50余部非遺紀錄片。搭建鹽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平臺,與淮劇、亭湖木雕、東臺發繡等多項非遺的傳承人合作,舉辦“帶貨”直播和主題展銷會。學校還舉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論壇,邀請專家學者共話大運河鹽運文化的“前世今生”。
鹽城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戴斌榮表示:“高校為地方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在此過程中,學校的科研能力得以提升,育人成效得以彰顯,真正實現校地雙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