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將人工智能教育融入中小學課堂
“曾有一位學生,平時的表現不夠自信,但通過人工智能教育課程的學習,他動手設計出很多作品。”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黨政辦主任吳惠玲說,“現在,他已經可以非常流利地對外介紹自己的作品。”
“這一代學生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他們天然對新技術感興趣。”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校長易偉湘說,他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教育,提高學生的數字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
如何做好人工智能教育,關鍵在于課程安排和教師培訓。
據悉,目前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已引入人工智能教育實訓平臺。該平臺采用國產自研編程工具,具備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聲音識別等功能,內置卡通元素、IP角色等創作素材,方便教師教學與學生實訓。“平臺上的功能很齊全,學生僅需一個班級碼即可登錄,操作起來比較便捷。”吳惠玲介紹,平臺除技術支持外,還提供師資培訓和賽事運營等解決方案。
“我們還成立了虛擬機器人、超級工程等人工智能社團,邀請人工智能專家進校園,通過講座讓學生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校長張祖志介紹,“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成熟,為課堂和教學模式帶來了很多創新,我們可以通過教學提高孩子們的數字素養,讓他們具備面向未來的實際能力。”
事實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早已出現在中小學的課堂里。如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核心學科的數據平臺,在語文課上,學生通過輸入素材,可以實現人機對話交互;在科學課上,學生通過畫面互動了解原理,同時延展思考獲得新知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