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縱論“大食物觀與糧食安全”
|
小采
“我們認為,應提高制造效率,對不符合低碳等相關要求的食品制造單元進行替代,重新構建加工流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堅表示,“生物技術正在重塑世界,食品產業正在進入一個大時代,我們需要生物技術與食品產業全方位地交叉融合,以推動食品產業發展。”
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端牢端好中國飯碗,要求我們著眼全局和長遠,從整個自然生態系統出發,探索更豐富的食物來源渠道和更合理的營養膳食方案。
怎樣通過做好資源研究來提高大豆產能?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指出:“我國是大豆資源大國,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還有待挖掘。目前,仍有許多難題沒有得到解決。比如大豆的葉霉根腐病,現在還沒有絕對的抗性基因。根據過去的工作經驗,我們在對資源的研究中要充分利用數千年來產生的自然變異,結合標記輔助技術來創造新的種質材料。未來,我們需要加強攻關,集中力量進行創新。”
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設施農業能促進肉蛋奶、蔬果、水產品的有效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需求。
“設施農業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以蔬菜為例,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其中蔬菜是食物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每人每天要吃300—500克蔬菜。如果按每人每天攝入500克、全國人口14億進行初步計算,全國每天需要消耗70萬噸蔬菜。因此,我們要以大食物觀為指引,高質量發展設施農業。”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景權在報告會上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