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AI系統可將大腦思想翻譯成語言
|
小采
研究人員指出,這是科學家首次將離散編碼技術納入大腦思想轉化為文本的翻譯過程。為此,他們引入了一種創新性的神經解碼方法。最新技術與大型語言模型的集成,也為神經科學和人工智能開辟了新的前沿。
以前將大腦信號轉換為語言的技術要么需要在大腦中植入電極,比如埃隆·馬斯克的Neuralink,要么需要借助磁共振成像(MRI)設備掃描大腦,而MRI機器體積大、價格貴,難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此外,這些方法也很難在沒有眼動追蹤輔助的情況下將大腦信號轉換為單詞級片段,因此限制了這些系統的實際應用。而最新技術既可使用眼動追蹤,也可不使用眼動追蹤。
最新研究共有29名參與者,這意味著它或許能比以前只在一兩個人身上測試過的解碼技術更強大、更具適應性,因為不同人之間的腦電波不同。
借助佩戴的帽子而非從植入大腦的電極接收EEG信號,意味著信號的噪音更多。但研究結果顯示,新系統在腦電圖翻譯方面的表現超過了之前的基準。這項研究已被選為12月12日在美國新奧爾良舉行的NeurIPS會議的重點論文,該會議旨在展示領先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