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職大電汽學院:培育能工巧匠實現精準就業
“我們圍繞區域制造業‘數字化’發展需求,緊扣‘制造+數字’人才培養要求,通過與揚州市龍頭企業、行業骨干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推進從松散聯結式校企合作向實體嵌入式產教融合轉型,實現專業與產業精準對接,打通高質量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需求鏈的‘最后一公里’。”揚州職大電汽學院負責人陳久松說。
記者了解到,面對產業發展新需求,該院建立校企共同調研機制,成立課程開發工作小組,結合現場工程師培養計劃,面向裝備制造產業鏈職業崗位能力需求,遵循學生學習能力遞進路徑,建立模塊化專業課程標準,推進課程與崗位精準對接。
揚州職大黨委書記馬順圣介紹,電汽學院以“企業共性需求+校企合作開發”為驅動,結合企業生產的教學場景,聯合區域頭部企業,共建“AI+智能制造”生產性實訓基地,打造產教融合集成育才平臺。
同時,電汽學院還建立“雙場互融”教學模式運行機制,通過校企“雙導師”教學形式實現協同育人。基于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該院將“真產品、活案例”轉化為典型教學項目,讓平臺項目融入課程模塊,推行“學習場”與“工作場”雙向互融,以學生為中心,實踐“情境設計—項目引領—分析問題—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評價反饋”系統循環教學。
揚州職大電汽學院的另一大特色是用“雙導師”制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近年來,該院建立一批大師工作室,將工匠大師引進校園,為學生傳授技藝。
“我們通過引進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打造‘大師引領、能教會賽’的結構化教學團隊,推動教師融入平臺,長駐企業,開展項目教學,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滲透教學。”馬順圣說。不僅如此,該院還建設“產創研學”教研過程的平臺載體,積極培育學生創新意識。
此外,該院根植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打造了“學創工坊”,開展“科研+育人”傳承行動、“項目+實踐”創新行動,通過高年級指導低年級的“階梯式導生制”形式,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踐。同時,該院還面向“學創工坊”學員開放科研課題,讓學生的畢業設計與學校的科研項目相融,讓科教融匯走深走實。
值得一提的是,該院與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揚州協同創新研究院、江蘇新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單位深度合作,激活了人才培養的內生動力和外部活力,畢業生中先后涌現出大眾汽車“全球最佳學徒工”劉爭國,江蘇省技術能手、揚州市青年崗位能手張華翔等一批“能工巧匠”。
(實習記者李詔宇通訊員高艷梁孝梅孫嘉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