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制勝強化人才引領
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金鳳實驗室,自2022年6月揭牌以來,已集聚卞修武、段樹民、董晨、楊正林等院士領銜的29個科研團隊,科研人員超300人,首次集中發布7項科技創新成果。取得這些成績,靠的就是頂尖人才、領軍人才的引領驅動。
長壽區正在打造的新材料人才專區,已集聚巴斯夫等規上化工及新材料企業120余家,引入張立群、張聯盟等院士專家團隊,擁有國家級、市級人才102名,專業技術人才約5.2萬人、高技能人才約4.1萬人。
高規格夯實政策體系,人才支持力度更大。厚植沃土,廣聚賢才。重慶大力實施博士后“倍增”計劃,出臺“黃金18條”,建立“站前、站中、站后”全鏈條資助體系,連續3年引進博士后突破1000人,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全市設立博士后科研平臺539個,其中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4個,出站留渝率5年間從不足70%升至90%。
這只是重慶以政策“引力”激發人才“活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系統重塑市域科技創新體系,完善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服務機制;實施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研究項目特別資助等舉措,個人綜合資助最高可達104萬元。
高能級建設聚才平臺,人才發展空間更廣。平臺給力,人才發力。從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智造高地到國家大學科技園、環大學創新生態圈,重慶一直致力于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培育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為人才搭建廣闊舞臺。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新增科技型企業11642家,今年全市科技型企業有望突破5.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望突破7000家。
一系列人才平臺數據格外耀眼: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集聚研發平臺964家,新型高端研發機構82家,全市擁有76所高校,45家三甲醫院,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超過1000個。巴渝大地正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人民日報》(2023年12月15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