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新動能
錨定培養特色,以差異化發展驅動新設體育專業高質量發展
專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為順應高水平運動隊招考模式改革趨勢,部分高校近年來新申請設立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等體育類專業。此舉對完善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機制、加強體育類人才的精準化培養,以及使運動員學生在讀期間學其所長、未來就業用其所學都有著重要促進作用。但另一方面,專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找準定位的基礎上逐步積淀。例如,國內已有300余所高校開設了體育教育專業,而為高水平運動員新設的體育教育專業如果在設立之初未找準定位、錨定特色,很容易引發專業核心競爭力缺乏、培養人才社會認可度不高等問題。為此,各相關高校在發展體育類專業的過程中,要充分聚焦學校在高水平運動隊建設中取得的累積優勢,尤其要重點考慮運動員學生運動技能水平高、熟悉運動項目規則、了解運動項目文化等特點,結合國家近年來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退役運動員轉型為體育師資、大中小學新設專門教練員崗位等政策動向,研究設置體育師資類、教練員類課程模塊,夯實運動員學生教、訓、賽復合能力,為其退役后轉型為優秀體育師資、學校教練員等提供助力。
加強資源整合,以協同發力驅動體教融合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建設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必須做優做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深化體教融合,實現青少年健康促進體系、訓練體系及體育競賽體系深度融通是其關鍵發力點。作為體教融合的標桿工程,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成效事關體教融合工作的顯示度。目前,部分高水平運動隊存在招生人數偏少、優秀教練員缺乏、訓練保障不足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高校自身遠遠不夠,應推動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盡快從“學校單獨承辦”模式轉變為“學校牽頭,多方共建”模式。通過與運動項目協會、體育俱樂部、企業等社會力量合作,高校既可以引入高水平教練團隊、專業訓練場館等優質資源,提升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競賽的專業化、科學化程度,也可以進一步暢通運動員學生進入省隊、國家隊、職業俱樂部的體制機制,為在隊學生成長為卓越競技體育人才提供更高平臺和更多機遇。
(作者:高鵬,系北京體育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