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詐騙安全知識大全
2、“借盜”手機
無論是在校園或是校外,遇到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向你借用手機時,應婉言拒絕;如果對方真有事,可幫助報警,防止有人出于盜竊、詐騙目的“借”得手機后借故溜走。
3、警惕手機短信詐騙
一些騙子向學生手機發短信,以中獎或者告知你在某超市或商場有大額消費等為由,騙取同學們的現金或銀行賬號、密碼。
4、警惕詐騙學生家長
常有騙子冒充學校的老師、同學給外地學生家長打電話或發短信,謊稱學生在校生重病或發生意外,利用家長的焦急心態以騙取錢財。一旦發生此類事件,學生家長要馬上與學校取得聯系。
5、謝絕宿舍非法推銷
學校不允許任何人任何時候在教學樓、宿舍樓內從事商業推銷等活動,凡進入上述場所進行的推銷,都是違反學校規定的活動。所推銷商品一般都是次品、假貨,且不可因貪圖小便宜受騙。
6、不要貪占小便宜
一些校外人員謊稱商店倒閉、存貨處理、家庭困難等,騙取學生信任,借機出售假冒偽劣商品;或者施以小利誘騙學生錢財。
7、防范各類代辦、代理業務詐騙
購買車票要到車站或代售點購買,不要相信類似代訂車票小廣告。辦理銀行卡等業務要到銀行辦理,不要相信一些非法人員冒充金融機構人員所做的代辦、代理業務。
預防網絡詐騙的辦法
1、全面了解網站不掉詐騙陷阱
網絡詐騙的共同點是被騙者輕信或貪圖便宜造成的。廣大網民在進行網絡交易前,要對交易網站和交易對方的資質進行全面了解,特別是一些企業類的電子商務網站。網上流行的低價競拍中暗藏著更多的欺詐可能性。如果確定自己在網絡交易中被騙,要及時到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并出具保存的證據。
2、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電腦定期殺毒。不瀏覽不健康的網站,不隨便點擊不明鏈接。
3、注意保護個人資料信息,不可隨意注冊、填寫自己的身份、手機號碼、銀行卡號等私人信息。
4、進行大額匯款或轉賬前要和對方本人親自取得聯系,如果暫時聯系不上也要想方設法通過別的途徑核實網上要求你轉賬一方的身份,不貿然轉賬。
遇到網絡詐騙的搶救辦法
如果不小心掉入不法分子所設置的陷阱,要及時采取措施,盡量減少損失。發現上當受騙不要有僥幸心理,應當迅速保存涉案證據,并及時報案。
1、受害人自己可以采取緊急止付措施(時限為次日零時),快速凍結被騙資金,盡最大可能減少自身的損失,主要做法有:
(1)撥打詐騙帳戶所屬銀行的客服電話(工商銀行95588、農業銀行95566、建設銀行95533、交通銀行95559)根據“自動語音服務”故意輸錯支付密碼3—5次,直至電話語音中聽到“此帳戶密碼多次輸入錯誤,已暫停使用”等類似提示,鎖定電話銀行。
(2)登陸詐騙賬戶網上銀行,故意3次輸錯交易密碼,鎖定網上銀行支付交易。
2、報案后,要配合公安機關做好調查取證工作。記錄下犯罪分子使用的每一個電話號碼、銀行卡、QQ、阿里旺旺、電子郵箱等。注意證據的固定、保存,需要保存、固定的證據包括:
(1)受害人的匯款憑證、網銀轉賬記錄。
(2)通話記錄憑證、短信原始內容。
(3)涉案網址、支付鏈接(保存電子版頁面);對方發送的文件或程序,網上聯系方式及聊天內容(QQ、阿里旺旺等)。
校內詐騙作案的主要手段
(1)假冒大學生,騙取銀行卡。詐騙分子往往謊稱要馬上返校,但銀行卡被自動取款機吞掉,借用同學的銀行卡讓其家人給其匯款等手法,目的是借機竊取密碼,并將銀行卡掉包,分手后即將銀行卡上的錢取走。
(2)投其所好,引誘上鉤。一些詐騙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業和出國等心理,投其所好、應其所急施展詭計而騙取財物。
(3)真實身份,虛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無效合同詐騙的案件,近年有所增加。一些騙子利用高校學生經驗少、法律意識差、急于賺錢補貼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義、真實的身份讓學生為其推銷產品,事后卻不兌現諾言和酬金而使學生上當受騙。
(4)以次充好,惡意行騙。一些騙子冒生會干部、高年級學生到宿舍推銷相關產品,聲稱優惠贈送,要求先交訂金,且最后能退錢等形式進行詐騙活動。一些推銷產品的人,一發現室內無人,就會順手牽羊、溜之大吉。
詐騙案件的預防措施
(1)提高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學生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動,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識,這對于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
(2)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貪圖便宜、不謀取私利;在提倡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同時,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輕信花言巧語;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況隨便告訴陌生人,以免上當受騙;不能用不正當的手段謀求擇業等;發現可疑人員要及時報告;上當受騙后更要及時報案、大膽揭發,使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
(3)交友要謹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對于熟人或朋友介紹的人,要學會“聽其言,查其色,辨其行”,不能言聽計從、受其擺布利用。交友最基本的原則有兩條:一是擇其善者而從之,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礎之上,是真誠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簡單的利益關系,要學會了解、理解和諒解;二是嚴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級下流之輩,戒交揮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賭之徒,戒交游手好閑之人。
(4)同學之間要相互溝通、相互幫助。有些同學習慣于把個人之間的'交往看作是個人隱私,一旦上當受騙后,無法查處。有些交往關系,在自己認為適合的范圍內適當透露或公開,這也是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