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奧本海默》講了什么故事
《奧本海默》是一部關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伯特·奧本海默的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他在1940年代初期參與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故事。所以這是內地電影市場比較少見的大制作的傳記電影。早前很多傳記電影都是中小成本的小眾電影,而《奧本海默》則是用了頂尖商業片的規格去拍攝。
故事背景設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決定加入戰爭,并啟動了名為“曼哈頓計劃”的秘密計劃,旨在研制出一種新的武器——原子彈。奧本海默作為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被邀請加入該計劃,并領導研究團隊。
在計劃執行期間,奧本海默面臨了各種挑戰和困難,包括與政府官員、軍隊領導以及其他科學家之間的矛盾,以及實驗室內部的種種問題。他不斷努力,試圖找到一種可行的方案來實現制造原子彈的目標。
最終,在1945年,奧本海默成功地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制造出了第一批原子彈。然而,在原子彈被投放到日本廣島和長崎之后,奧本海默深感內疚和悔恨,因為他意識到這種新型武器的發明可能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奧本海默》導演是誰
《奧本海默》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克里斯托弗·諾蘭,作為一部非常有想法的導演,諾蘭以往在《星際穿越》、《盜夢空間》、《敦刻爾克》等電影里都展現了他獨特的電影構思,在主題表達和結構鋪排上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每次有新作品問世,都會讓影迷們十分期待,并想要第一時間走進影院先睹為快。
《奧本海默》電影原型人物是誰
朱利葉斯·羅伯特·奧本海默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他在第二戰期間的曼哈頓計劃中擔任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主任(當時該實驗室負責核武器設計研發),也就是核武器研發技術負責人,因此奧本海默也被公認為“原子彈之父”。本片就是圍繞他的人生,尤其是在曼哈頓計劃中主持核武研發的過程、三位一體核實驗、以及戰后作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顧問因其左翼思想傾向而引發的安全聽證會,通過這些焦點,來映射出他頗具宿命論色彩的人生路途。
奧本海默根據《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小說改編
然而這不影響奧本海默在理論物理與量子力學上的地位,在被麥特戴蒙飾演的格羅夫斯中將找去參與原子彈的研發工作之后,《奧本海默》也進入電影的主線故事。1942 年「曼哈頓計畫」正式展開,美國軍方在新墨西哥州建立了一個秘密研究小鎮,找來全國最頂尖的科學家與技術人員,希望能靠著完整的理論基礎,搶先世界各國完成設計和試驗,結束這場造成全國許多人傷亡的二次世界大戰。
只不過以「原子彈之父」的生平故事為主題,在所有觀眾都知道他們將會研發成功的情況下,《奧本海默》并不是一部以「三位一體」的核爆試驗作為「麥高芬」(MacGuffin) 的電影。根據獲得普立茲獎的傳記《美國的普羅米修斯》改編,整部片不光只有他開發核武、終結戰火的「成就」,更把焦點放在這個計畫對整個世界與與奧本海默帶來的影響之上,把電影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電影《奧本海默》亮點
一、講述“潘多拉魔盒”被打開的故事。奧本海默是原子彈之父,他為了打敗納粹德國研究原子彈,在發現它會毀滅人類之后,選擇拒絕研究氫彈。某種程度上,他既拯救了世界,又毀滅了世界。他的傳奇故事,你怎么能不看?
二、著名導演諾蘭出品。《星際穿越》《盜夢空間》《敦刻爾克》等等,都是值得反復品味的經典,個人認為“諾蘭出品、必屬精品”,這部作品也同樣讓人期待。
三、劇本源自奧本海默自傳。最大程度還原了二戰期間恐怖武器“原子彈”的前世今生,講述了奧本海默人生的起起伏伏。
四、影片時長感人。三個小時的時長,沖擊你的視覺和聽覺,刷新你的認知,挑戰你的腎臟,能不能憋住。
五、演員陣容強大。基里安·墨菲、馬特·達蒙、小羅伯特·唐尼同臺飆戲,相信諾蘭導演選擇演員的眼光,也相信演員們的在電影中的精彩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