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厄爾尼諾現象
什么是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暖流,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
恰逢此時,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稱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轉成西北季風。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范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拉尼娜現象有時會緊隨其后。
世界氣象組織確認厄爾尼諾出現,或致今后全球高溫創紀錄
當地時間2023年6月6日,孟加拉國達卡,孩子們在布里甘加河游泳。
除美國、英國之外,墨西哥、西班牙、日本、北非等全球多地近期都頻繁創下高溫紀錄。世界氣象組織當地時間4日發布報告確認,熱帶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預計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區氣溫將進一步升高,在2023至2027年這五年內至少有一年會打破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概率達到98%。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溫度變暖有關,平均每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說,厄爾尼諾的出現將大大增加打破氣溫紀錄的可能性,“在全球多片地區和海洋中引發更多極端高溫”。
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原因
1、東南信風減弱
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東南信風減弱后,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泛會減少或停止,從而形成大范圍海水溫度異常增暖,傳統赤道洋流和大氣環流發生異常,導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迎來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則干旱嚴重。
2、地球自轉
研究發現,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與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有關,地球自轉速率短期變化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變化呈反相關,即地球自轉速率短期加速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溫降低;反之,地球自轉速率短期減慢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升高。這表明,地球自轉減慢可能是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的主要原因。
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首先,厄爾尼諾現象會影響全球氣候。
在太平洋區域,熱帶西太平洋地區的多雨區隨著海洋溫度的改變而向東移動,直接導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發生干旱,中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異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澇等災害。厄爾尼諾不僅改變了整個熱帶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狀況,而且還影響到熱帶的其它地區,甚至會導致熱帶以外地區的氣候異常。研究表明,厄爾尼諾還與非洲東南部和巴西東北部的干旱有聯系;也對大西洋颶風有明顯影響,厄爾尼諾年大西洋颶風日數明顯減少;對西太平洋臺風的活動也有一定影響。
其次,厄爾尼諾現象對農業有影響。
多數的厄爾尼諾天氣會影響食糖、水稻、玉米、天然橡膠等農產品產量,從而推動價格上漲。
還有,厄爾尼諾現象會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
當厄爾尼諾發生時,南美沿岸涌升流減弱,無法把海洋下層營養豐富的冷海水帶到海面,正常的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浮游生物大量減少,很多魚類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食物。東風減弱又使赤道太平洋海平面高度西部降低、東部上升,表層海水沿赤道向東涌。這股較暖的海水在數月之后到達太平洋東側時,被迫沿海岸向南和向北流動,導致魚類大量遷移或死亡。
最后,影響人類的基本生存。
在厄爾尼諾嚴重的年份,有些地區會出現嚴重干旱或是洪澇災害,甚至是颶風等等。居住在該地區的人的生命和財產可能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厄爾尼諾現象體現了什么哲理
厄爾尼諾現象體現的哲理是人們要善待自然,只有把自然中的各種生物當成自己的朋友,才能與自然和平共處。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范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但這個狀態要維持3個月以上,才認定是真正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拉尼娜現象有時會緊隨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