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宣傳主題
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10月20日,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確定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通知》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社會力量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工商聯等社會團體針對不同人群開展艾滋病防治宣教,企事業單位、基金會、有關組織和志愿者等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相關的社會宣傳、捐款捐物、關懷救助等公益活動;社會組織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合力提升防治成效。
《通知》強調,各地要結合開展艾滋病防治質量年活動等工作,專題向黨委政府匯報本地區艾滋病流行形勢、防控進展、主要挑戰、下一階段艾滋病防治重點工作建議等;要整合各類宣傳渠道,動員宣傳力量,注重宣傳形式,拓寬宣傳載體,優化宣傳內容,繼續高質量推進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進社區、進企業、進醫院、進校園、進家庭”;在“世界艾滋病日”加大媒體和重點場所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公益宣傳力度,集中開展主題宣傳活動。
世界艾滋病日的簡介
為增進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于1988年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世界艾滋病日的標志是紅絲帶,象征著大眾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關心與支持。
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
第一,讓人們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是能夠加以控制和預防的;
第二,讓人們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通過艾滋病日的宣傳,喚起人們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同情和理解;
第四,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國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規劃,以喚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動起來支持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視方面的工作。
什么是艾滋病
1、艾滋病是一種危害大、死亡率高的嚴重傳染病,不可治愈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艾滋病的醫學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文縮寫AIDS)。艾滋病病毒的醫學全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后,會在體內不斷繁殖,逐漸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使人體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而導致發生多種感染和腫瘤,并最終導致死亡。艾滋病目前還沒有治愈的藥物和有效的疫苗,但可以預防。
2、艾滋病病毒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傷口滲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性接觸是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可通過懷孕、分娩、哺乳把病毒傳染給孩子。
3、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是及早發現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措施
有過高危性行為、共用注射器吸毒、賣血、懷疑接受過不安全輸血或注射的人以及艾滋病高發地區的孕產婦,要主動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VCT)門診(室)進行咨詢檢測。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三種: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而這些日常生活接觸如握手,擁抱,共用餐飲具、臥具、馬桶、浴盆、勞動工具、游泳池、公共浴池,蚊蟲叮咬、咳嗽、打噴嚏等不會傳播艾滋病,目前也缺乏通過上述途徑傳染的證據。
艾滋病的傳播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①有HIV排出體外;
②排出的病毒具有活性;
③排出的病毒要達到一定數量;
④排出的病毒進入體內。
日常生活中要同時滿足上述條件,概率極小。且HIV被排出體外后非常脆弱,可以但不易于在外界環境中存活,對化學消毒劑如漂白粉、酒精、碘伏等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