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和夏至日照時間差
冬至和夏至日照時間差
冬至和夏至日照時間差是指從冬至到夏至期間,每天的日照時間逐漸增加。
冬至和夏至日照時間的差異是由于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其自轉軸傾斜23.5度,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因此,在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半球,使得北半球晝短夜長,而南半球則晝長夜短;相反,在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半球,使得北半球晝長夜短,而南半球則晝短夜長。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嗎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冬至也是太陽南行的極致,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自冬至起太陽高度開始回升,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
冬至有什么講究和禁忌
1、不宜出門
冬至前后不宜出遠門,這里主要說的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說冬至期間不能回娘家,據說冬至回娘家對公公大不利。不同地方對這個習俗都不一樣,如果當地沒有這個說法,我們大可不必在意。不過有家人特別在乎這個習俗的,作為晚輩的我們還是要遵守一下。另一方面,是說冬至前三天正處于交運期的人,一般不宜出遠門。所謂的交運期指大運的變換的時間,這個時候最好處于一種最和諧、最安穩、最吉利的環境。
2、不宜搬家
冬至期間也不宜搬家,一方面是因為冬至的來臨標志著最寒冷的冬季來到。從搬家風水學的角度看,寒冷的氣氛會破壞家中的興旺之氣。另一方面和前面冬至不宜婚嫁的原因一樣,冬至前一天處于離日,古人總結認為不吉,并不適合進行像搬家、結婚這樣的大事。另外,在搬家風水學中,最忌諱遇到搬家的兇煞方,而冬至期間天坑在東北方,如果你對這個不夠了解,最好還是選擇另擇吉日搬家為好。
3、不宜婚嫁
冬至前后三天不宜進行婚嫁活動,尤其是冬至的前一天和后一天。根據民間的說法,結婚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這個時候一定要選擇好的'結婚吉日,避開結婚的不利日子。而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古人稱為四絕日及四離日,這個時候的氣場正值混沌未開的狀態,如果選擇在冬至期間結婚,則容易影響夫妻未來的運氣。
4、不宜同房
根據傳統的觀念,冬至前后10天不宜同房。古時候人們把男女分歸為陽、陰,男歸陽,女歸陰。男女交合方可繁衍后代,但是男女交合講究陰陽平衡,否則陰陽不調不利于后代的繁衍,還會生出許多禍端來。而古代有“冬至一陽生”一說法,意思是說冬至期間是人體一年之中最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男女交合容易耗損元氣,而且在冬至懷孕的孩子言行可能乖戾、怪異。
冬至習俗有哪些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后,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2、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3、冬至贈鞋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著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4、祭拜祖先
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但沿海地區如饒平之海山一帶,則在清晨便祭祖,趕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
5、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景仲冬至舍藥留下的。
6、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7、吃糯米飯
在江南和廣東一帶,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和糯米飯的習俗,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是幾月幾日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因為冬至并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2015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12:47:55,農歷2015年十一月(大)十二。按照天文學的說法,太陽垂直射向南半球南回歸線的那天就是冬至,所以平年的冬至一般都在12月 22日。但如果是閏年,而閏年的陽歷2月有29天,比平年多一天,所以閏年的冬至日期一般都在12月21日。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貴”,黑夜最漫長的一日。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區而言,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