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放棄入學的研究生越來越多
為何放棄入學的研究生越來越多
畢業季接近尾聲,許多大學畢業生走上了工作崗位,還有一些畢業生即將在暑期之后再次走進校門繼續深造。近年來,雖然“考研熱”持續升溫,但是研究生“錄而不讀”的現象卻也屢見不鮮。
2019年,蘇州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發布消息稱,該校68名2019級研究生因未按學校規定辦理入學手續,經學校審議,按自動放棄入學資格處理。2022年,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官網公示了該校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引發熱議。
如今考研“上岸”難度逐年增加,為何還會出現大范圍“錄而不讀”的現象?新生“錄而不讀”又給高校招生工作帶來了哪些影響?
“錄而不讀”現象成因復雜
“從學生的角度而言,考上研究生后又放棄入學的這部分學生情況是比較復雜的。”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高耀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下很多學生只是將考研作為人生的一個選項,如果在考研的過程中有了更好的就業機會,他們可能會放棄就讀。“這部分學生選擇考研并非出于濃厚的學術興趣。”高耀說。
放棄入學還有可能是因為學生對錄取院校或錄取專業不滿意。隨著就業和考研競爭的不斷加劇,一些考生為了順利“上岸”,會選擇報考自己認為競爭不太激烈但并不是自己心儀的院校或專業。還有一些報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生在錄取階段被調劑到非全日制,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最后被錄取,學生也有可能選擇不入學。
“攻讀研究生學位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金錢,有些學生考上后可能由于生活困難,無法承擔研究生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用而選擇放棄讀研。因此經費壓力和時間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高耀說。
除此之外,突患疾病、遭遇家庭變故等不可控因素也可能使學生不得不放棄深造計劃。“錄而不讀”的原因諸多,雖然許多原因能夠被理解,但這種行為難免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還會影響到高校的招生秩序。
高耀表示,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的過程中也會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經費來篩選和錄取研究生,如果學生選擇“錄而不讀”,高校投入的資源和招生指標都會浪費,影響研究生的培養效率和社會公平。如果一所高校“錄而不讀”的現象較為普遍,對該校的聲譽也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用人單位和其他教育機構會對這種情況比較關注,甚至對該校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信譽產生懷疑。
除了給高校招生帶來不便,高耀認為,放棄讀研意味著學生有可能錯失在專業領域內深入學習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會使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受到限制。
多舉措保障學生與校方權益
“錄而不讀”現象頻發的同時,還有許多考生在調劑補錄階段也會被高校“放鴿子”。一邊是被錄取的考生放棄入學資格,另一邊是想讀研的考生“無學可上”,這樣尷尬的情況發生,暴露出部分高校存在研究生招生政策和機制不完善的問題。
高耀認為,高校可以對招生政策進行評估和調整,確保錄取的學生與學校的要求和定位相匹配,還可以通過更加細致的審核材料、面試或采用其他評估方式來判斷考生的適應性,從而降低錄取后放棄入學或入學后再退學的風險。
高校也應當及時、準確和全面地向考生提供招生學位點的相關信息,包括各個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計劃、導師隊伍、畢業要求等,以便考生在作出報考決定之前,能夠全面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報考,避免因信息差導致的“選擇錯位”。同時,培養單位在報考階段要積極回應考生的疑問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他們作出決策。
“學校還可以主動公開各專業就業率、畢業率等方面的數據,讓考生了解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前景和所選專業的就業市場需求。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對于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讓學生的報考和入學意愿更強烈。高校也可完善研究生招生補錄機制,當有考生被錄取后選擇放棄時還能填補空缺,給更多學生繼續深造的機會。”高耀表示。
此外,高耀提出招生單位應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盡早發現可能出現“錄而不讀”情況的學生,并及時采取措施加強指導和支持。通過提供必要的幫助,可以為一些學生解決實際困難,避免學生放棄入學或退學。
考上研究生可以不去嗎?
考上研究生可以不去。
在學校規定時間之前不報到就算自動放棄入學資格了。對再考研究生是沒什么影響的,因為每年都會有很多研究生出于各種原因考上了不上,如家庭困難等。
考上了但并沒有上研究生,檔案中也不會有任何記錄,檔案也會被再次打回到原來取檔案的地方。有考生是因為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所以放棄了讀研的機會。
不去讀研,對考生就業以及未來考研沒有什么影響,不會進入誠信檔案也不影響政審,考生不要擔心。
哪種人不適合考研
一、跟風考研
其實很多學生并不是自己想要考研才考的,純粹是因為旁邊的朋友、外界的眼光或者父母要求的。這種類型的考生其實內心對于考研并沒有太大的求勝欲望,目的性也不強。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你本來就是個學霸,學習基礎過硬,不然即使參加考研成功率也不會太高。
二、自制力太差
有過考研經歷的學生都知道,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人早在大二或者大三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準備考研了。期間各種試卷、真題以及有關老師和專業的論文材料等,都需要學生花時間和精力去反復鉆研的,自制力太差的人是很難長期堅持如此高強度學習的,也就不建議考研了。
三、恐懼就業
還有一些學生想要考研其實是因為自己害怕面對社會,沒有勇氣去面對真實的生活,才會想要躲進象牙塔里。要知道如果學生是為了不就業而選擇考研的話,這并非明智之選,不論如何都是要工作的,不如更加勇敢的接受。
四、專業基礎差
這一點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學生本來就是因為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才導致成績一般。很多人都是為了能夠讀上自己喜歡的專業而選擇跨專業考研,這個難度可比普通要難得多。效率低下,如果真的確定要考,就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怎么判斷自己適不適合考研
根據專業做分析
如果學的是應用型學科,比如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完全可以選擇不考研。尤其是近幾年大熱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更具影響性的是本科的學校檔次,而非學歷高低。
如果專業是應用型專業,又能接受本科畢業所能得到的工作環境和薪酬待遇,那選擇現就業會更好一些。但如果你的專業是基礎學科,比如數學、化學,大學畢業比較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那還是建議先考研。
性別和發展
以應用型學科為背景,如果你是一個男生,施工企業/實地工作環境有些艱苦勞累,但處于可接受范圍,那考研對你來說其實沒那么大的影響,除非本身就想得到更高的學歷。
如果是一個女生,那這種一線的施工環境可能不是那么適合,在確實不喜歡這一環境的情況下,考研的選擇會比就業更好。由此可以看出,是否要考研其實主要取決于自己的具體情況。
再差的研究生也比本科生好嗎?
再差的研究生也比本科生好,這是從研究生的學歷角度來說的,實際上需要看具體情況。
(1)從學歷角度上分析,研究生學歷確實比本科學歷要吃香,尤其是在考公、考編、考事業單位的時候,如果某個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學歷,那么無論你是什么樣的研究生學歷,只要是國家承認的研究生學歷都可以報考。
但是相對于沒有研究生學歷的本科生,即使你是名校畢業的本科生,學歷不夠也是不能報考的,從這一點上看,確實是再差的研究生也比本科生好。
(2)從工作待遇、工作能力等方面分析,研究生就不一定比本科生好了。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是不同的學術階段,它們各自有著自己的優點和劣勢。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方面具有更高的深度和廣度,而本科生則更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本科生在某一方面掌握比較好的專業技巧,也可以超過研究生。如果研究生只是去混個文憑,沒有好好做研究,畢業之后,能力并沒有得到提升,那么他各方面也可能比不上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