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

    | 徐球

    感動中國讓人明白什么才是人該有的境界和品行,所以對于感動中國的意義在哪里很清楚,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優選15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1)

    今天,在媽媽的陪伴下,我看完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那一幕幕感人的畫面,那一份份真摯的感動,還在我的胸口回蕩。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什么是感動,給中國兒女們帶去了心靈的慰藉。

    其中,子女長大,后來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癥,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孝子——陳斌強。陳斌強年幼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媽媽,他每天帶著媽媽騎著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學,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盡管他的生活總是在跑,照顧媽媽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但是他照顧的盡心盡力。盡管生活上的辛苦,但他仍然沒有忘記盡自己的孝道。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2)

    感動,如輕柔純凈的春風。感受春風,讓內心變得干凈、明亮;感動,如清爽舒暢的海風。享受海風,讓內心變得清澈、寬敞;感動,更是發自內心的美,那種美純潔、自然、直沁人心。 —題記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里,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沒錯,這就是于丹老師對兩位“菩薩老師”胡忠、謝曉君的高度評價,他們為了幫助西藏的孩子們而不惜千里迢迢,即使是產生了高原反應也不惜一切代價,說是老師,到不如說是母親,家長甚至保姆,他們是多么偉大、慈愛,正如杜玉波老師所評價:“他們的高原紅,是陽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熱血在臉上的體現。。。”高原紅體現了他們的堅持不懈,所做的舉動更體現了他們心靈的美麗。

    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蓮。

    這就是他們的博愛,這就是他們的高尚情懷,他們的種種事跡令我的心靈有了很大的震撼,令人為之動容、深受感觸。

    感動就像一片悄然凋零的花瓣,這花瓣就猶如兩位無私奉獻的老師,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加令人感動,往往只有這種不平凡才更加感動中國。

    有一種溫暖叫感動,兩位老師的所作所為令我刻骨銘心,他們將會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一盞指路“心”燈。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3)

    剛剛和爸爸媽媽一起看完《感動中國》20__年人物頒獎晚會,我為這些人的事跡所感動,其中讓我最敬佩的是一名老師:張麗莉老師,她即年輕又漂亮,青春又有活力,她很愛她的學生,平時稱她的學生都是“我親愛的寶貝們”,晚會上,大家給她的贈言是:冰雪為榮玉作胎。

    然而有一次她為了救學生,永遠失去了雙腿,有一天晚自習放學,就在她的學校門口,慘劇發生了,突然有一輛大巴車啟動了,撞向了前面一輛客車,她看見前面的學生背對著客車,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張老師先往后一靠,后面的學生保住了生命,他又向前前面兩個同學撲過去,前面的同學也保住了生命,而不幸的是,老師沒有撲過去,沒保住自己的雙腿,面對失控沖過來的汽車,張麗莉老師可以選擇退避,但她用手推開、用身體撞開了身邊的學生,隨即被卷入車下遭到碾軋,雙腿高位截肢,在她轉院的時刻,打開醫院的大門,所有的人都在祝愿她早日康復,在哈爾濱的高速公路兩旁停滿了私家車和出租車,都祝愿張老師早日康復。她的學生都哭成了一片,都非常想念她的老師,在20__教師節頒獎晚會上,她的學生告訴她,也報考了師范學院,也要向張麗莉老師一樣,畢業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愛學生的教師。我也非常敬佩張麗莉老師,我為她的事跡感到驕傲。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4)

    感動中國,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

    星期五午時,教師讓我們看了《感動中國》中的兩位人物,林俊德,陳斌強,我覺得我最敬佩的人是林俊德。

    林俊德是一個中國工程院院長,他在住院期間,只顧著工作,連拖了三次手術,所以,林俊德和死神展看了殊死搏斗。他每一天很早起床,坐在椅子上拼命地工作,醫生說他這樣不能坐著,坐著只能讓病情加重,可是他執著的跟醫生說:我能行,我要把工作資料都傳到電腦上。這時,醫生也被林俊德感動了,答應了他的請求。林俊德從早到晚都不休息一次,他的.老伴和醫生都勸他快點休息,免得病情加重,可林俊德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勸告。

    最終有一天,林俊德再也扛不住了,他同意休息一會兒。可是,當他閉上眼睛就再也睜不開了。

    看完我熱淚盈眶,心想:林俊德也太拼命了,從早到晚連休息都不要,甚至連拖了三次手術,還要每一天早起工作,我真感動,很驚奇,所以,我要向你學習,以你為榮!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5)

    每當看《感動中國》這一檔節目時,都會被每一位獲獎者的介紹短片所感動。其中最令我為之震撼的.人——劉偉。

    劉偉在小時候玩耍時,雙臂被十萬伏特電流擊中,失去了臂膀,劉偉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開始向游泳方面發展,因為沒有雙臂,他的平衡能力很差,可是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拼命練習,拿到了許多獲獎證書,但是正當他準備向殘奧會進軍時,他在體檢時被查出不能劇烈運動,否則身上會流血。

    可是,他身殘志堅,開始練習彈鋼琴,每天都練七個小時,常常忘記吃飯。終于,他現在已經練到鋼琴七級,并獲得了去維也納“金色大廳”彈奏《梁祝》的機會。演出時,征服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多了不起的一位無臂鋼琴師啊!

    事后,他寫了一本自傳,名叫《活著已值得慶祝》,面對命運的不公,他竟然還能寫出這本書來,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到最后,《感動中國》送給他的四個大字是:“隱形翅膀”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6)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一個本該健康完美的生命失去了雙臂,從此無法與常人一樣用手做事。如此飛來橫禍足以讓成人都承受不了,而他只是一個十歲的少年。卻僅僅低迷了半個月,便奇跡一般的對自己的生活重新充滿了信心。

    這個少年便是劉偉。

    只是,命運卻似乎總是戲耍他,每當生活開始充滿希望時,又會給予絕情的打壓。他通過自己頑強的努力,12歲開始學習游泳, 14歲獲得全國游泳亞軍,卻用被無情的告知患上了過敏性紫癜,無法進行劇烈運動。

    天能想象到他有多痛苦!但他依舊站了起來,用堅定的目光告訴全世界:你們做的到的事情我也做得到,你們做不到的事情,我也一定可以做到。

    于是他開始苦練鋼琴——不是用手,而是用腳。這無疑是十分困難的,人的腳趾遠沒有手那樣靈活,許多人用手彈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況是腳。但劉偉又創造了一個奇跡,他在腳趾頭一次次被磨破之后,竟然學會了運用腳趾彈出美妙的鋼琴曲。

    他為音樂所著迷,他說:我覺得我的生命里有三樣東西不可以少,空氣,水,音樂。

    聆聽他所彈奏的《希望》,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曲中透出的濃濃的生命之意。旋律優美,婉轉柔和,沒有多少華麗的內容,卻如同曲名一般充滿了希望——生的希望。

    那是一個生命用如何凄風苦雨所換來的`晴日,那是用生命演奏的樂章!

    劉偉無疑是一個堅強的少年,他甚至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什么特殊群體,既不恃才而傲,也不卑躬屈膝,用不卑不亢的態度面向整個世界,他還說:我失去了雙臂,只是因為上帝想讓我擁抱整個世界。

    如此樂觀豁達,如此堅忍不拔,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怎能讓人不曾動容。劉偉不止感動中國,他感動了整一個世界。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7)

    這學期,我們發的課外讀物是《感動中國》。這本書,我不是平平淡淡的去讀的。而是深情的去讀的,因為,它記載了我國當代的輝煌成就。

    這本書里面記錄著很多令我感動的故事,而最令我感動的是發展片篇第一單元最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記敘了中國神舟5號載人飛船上天的過程。

    中國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成功,圓了中華民族千年的航天夢。相信大家都知道月球上面有個“萬戶山”吧,它就是中國人不懈追求航天事業的最好見證。今天,中國人終于在我們這個時代實現了飛天的夢想。中國這次發射神舟5號航天飛船發射的成功,標志著我國以達到航天工以達到世界頂尖水平;那天,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向中國發來賀電,就連美國這樣的航天強國以及世界各國也都為中國的水平為之贊嘆,紛紛向我國發來賀電。我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

    中國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成功,凝聚著中國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和航天追求者的心血和汗水。從500年前的萬戶開始,從古至今,中國有多少象萬戶、楊利偉這樣的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航天夢想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深信,中國人的.足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出現在月球和其它的星球上。

    我們應把這件事作為學習的動力,認真學習,奮進向上。象研究神5航天飛機的人一樣,做什么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做得最好,不能馬馬虎虎蒙混過關,更不能被困難嚇倒。也要象楊利偉叔叔一樣勇敢。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8)

    天山的一場暴風雪中戰友將生的希望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退伍之后他回到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立誓做他們今生今世的守墓人。

    陳俊貴,男,漢族,55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1979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參加修筑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帶著最后的干糧出門求援,在風雪彌漫的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后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

    班長和戰友陸續犧牲了,陳俊貴終于找到了人群,部隊得救了。接受4年凍傷治療后,他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托:希望陳俊貴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陳俊貴不知道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聽無果,1985年冬天,陳俊貴作決定,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20多年里,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終于,他從一名掃墓的老戰友口中得到班長在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的地址。20__年10月,陳俊貴趕赴羅田縣,得知班長父親母親都已去世。陳俊貴跪在班長父母墳前說:“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

    目前,陳俊貴已將班長和副班長的遺骨,從新源縣移到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擔任了這里的管理員。陳俊貴說:“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為修筑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友們了!”

    感動中國給陳俊貴的頒獎詞: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后陣地,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9)

    謝延信,河南焦作一名普通礦工,他以三十三年的忠貞與孝心侍奉亡妻家人,鑄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撼地的“上門女婿”。猶如一匹老馬,他雖無緣馳騁千里,卻一步步攀上了善良的峰頂。 胡鴻烈和鐘期榮,一對均已八十九歲高齡的夫婦,聚財有道,本可錦衣玉食,有感于許多年輕人無錢上大學,遂兼濟天下,散盡一生家財,創辦香港樹仁大學,培養人才數以萬計。胡鴻烈夫婦在投身教育事業的同時令自身成為教育界的楷模。

    還有羅映珍、李劍英、李麗、孟祥斌……感動我們,因而感動中國的,是他們或樸實無華,或艱難執著,或驚天動地,或自強自愛的生命歷程;是他們對孝道、對愛情、對誠信的樸素詮釋;是他們因人而異,卻共同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他們身上所散發的無窮人格魅力。 在他們身上,國人又一次體會著什么叫精神力量,什么叫理想信念,什么叫道德操守,什么叫不惜犧牲,什么叫無私無畏,什么叫執著追求,什么叫甘為人梯,什么叫大愛無言。 這些年里,尤其是近兩年間,“感動中國”開始由國家層面走向地方層面,從“感動中國”到“感動山東”、“感動浙江”,再到感動某市、某縣乃至某鎮,“年度感動人物”評選表彰正成為各地精神文明創建和社會道德教化的一個載體。可我們也不得不指出,為各地評選出的“年度感動人物”所感動的國人,若以年齡作劃分,則更多系四十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就是在這個群體中,有些人之所以被感動,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感動”重新觸動了他們的“懷舊情懷”。

    也就是說,他們為“年度感動人物”所感動,更多屬于為感動而感動——一種作為看客的感動,而不是緣自于親歷親為創造感動的一份自我激勵。 “感動中國”的頒獎現場,觀眾一次次淚流滿面;我們相信,收看電視轉播的觀眾中,也一定有無數人熱淚盈眶。愿“感動中國”人物評選能觸動更多國人的情感,震撼更多國人的心靈,喚起更多國人做“感動”的參與者。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迫切需要修復和耕耘好自己的精神家園。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10)

    今天是一星期一度的法制課,太喜歡上了,終于能讓緊繃的神經放松下來。今天老班到班里表情很嚴肅,好像要舉行什么隆重的事情似的,果不其然,老師打開立體機,大屏幕上顯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吼......”這個歌聲好熟悉呀!汶川大地震中,這個歌聲響過......

    開始了,主持人宣布頒獎典禮正式開始,開始以后,我還在寫作業,就是隨便看看,后來,第一位老科學家錢偉長與錢學森齊名講述了他這幾十年,從考到清華大學,而又放棄上清華的行為,去探救國的方法,讓我感到慚愧,來面對這樣一位老科學家,應給予最真摯的敬意,我竟然還在寫作業,真是悲哀,老人家講述在新中國成立前后,與三錢的研究的.情況。雖然他已不幸長逝了,但他的忠精報國的精神讓人感到無限敬佩,雖然他的兒子已白發蒼蒼,但他這種精神不會消失的。

    一位位感動著我們的人物出現,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東林,他呀,是出于農民工頭,在臘月二十九那天,為了讓農民工拿到回家過年的錢,冒著大雪在公路行駛,最后發生車禍,妻子和兒子都在這場車禍中不幸去世,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自己,誠信在自己眼里到底算什么!必須要嚴以律己,才能取得成功。

    面對這一場場用鮮血和眼淚換來的感動,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報答父母,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11)

    讀了這本《感動中國》的第三章“我選我精彩”后,我深有感觸。

    在這里有用自己的責任和生命看護著屬于生產隊的384只羊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有用自己的三輪車示范了如何做一個奉獻的人的白芳禮老人;有183個孩子的父親叢飛;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孔祥瑞;還有從伐木能手到栽樹英雄的`馬永順……我從他們身上吸取了無窮的精神力量: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活將幸福快樂;擁有一份責任感,我們就會變得穩重,就會正真懂得追求,成為一個堅定的人;擁有樂于奉獻的品質,我們就能在奉獻中體現人生的價值,讓生活得到升華。記得有一次,學校布置小組合作完成一份調查報告,我是小組長,于是我們商量利用周六的時間上東洲公園合作完成,完成后還可以一起做游戲,進行體育鍛煉。到了周六,我提前半小時來到了東洲公園,選定地點,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等著他們的到來。

    可是十分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還不見他們的人影。怎么了?會不會出事了?我很著急,請媽媽給他們一個一個打電話。終于他們陸陸續續的趕來了……時間過的好快,我們的調查報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我們一起做游戲,一起唱歌,玩得可歡了。晚上回到家,我又拿出彩色筆,給他們穿上美麗的外套。星期一,當我在教室的黑板上看到那漂漂亮亮的最高分時,我欣慰的笑了。是啊,作為一名小組長,就要有一顆責任心,為小組的榮譽而努力,為小組的成功而歡樂。

    讓我們時時刻刻做個有心人,也許那瞬間的火花能幫你開啟智慧之樹,幫你通往成功大門。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12)

    平凡的生活中,總有一種愛讓人感動,歲月的滄桑中總有一種感動讓人為之震撼,就像風的力量,那種感動足以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無須張揚鋪排,卻能讓人銘記于心;無須渲染夸張,卻能使人感動不已。扛起一份職責,獻出一份愛心去詮釋和諧、詮釋人類的理性、詮釋2008的感動。

    作為一名普通人,我看完節目后深受感動,那十三個農民兄弟用純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兄弟”的含義。千鈞一發,四面危機之時,彰顯出經大忠心系百姓、忠于職守,臨危不懼的...人的本色,年輕的戰士武文斌用生命履行了他對老百姓和共和國的承諾,而金晶用她那殘弱的身軀捍衛了奧運精神,觸動了所有人的心弦,用美麗的微笑,傳遞力量。她讓全世界讀懂了奧運的神圣和中國人的驕傲。韓惠民用百姓最樸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為深奧的問題:34年的光陰,青絲轉成白發,真正詮釋了普通人的大愛“神七”航天員的太空漫步用中國人堅韌、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中華民族的篇章中總有一頁記的是他們的歷史,大家會用代代相傳的精神把他們銘記,頒獎早已不再重要,感動卻常留心中。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社會會被感動洗滌得清澈,被感動凈化著心靈。

    盡管獲選的十個感動中國人物和群體有著不一樣的社會和職業背景,也用著不一樣的方式感動著別人,但從他們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們所表現出來令人感動、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建構著和諧社會及其所特有的和諧文化。而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感動中國》“和諧為美”的基本的創作審美觀,節目從社會實踐和普通群眾的生動創造中吸取了豐富營養,把和諧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創作當中,熱情地謳歌真善美,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會的完美,體現出了昂揚向上的正氣,引導了人們的價值取向。他們的這些行為貼合了中國人共同的價值標準,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貼合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并和社會所倡導的道德價值取向完全一致,它觸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細細品味感動人物的事跡,我以為還有一個特質是相通的,那就是“職責”二字。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和我們大多人一樣。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們份內的事情,甚至自我也能做到。可由于我們中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斷,堅持不下,所以,很多人往往難以到達類似獲獎感動人物的事跡或境界。

    而今,有一種現象令人擔憂。如社會生活中,當人們遇到一些問題困難時,總有不少人一味地抱怨、埋怨問題及體制,甚至有人不是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反而玩世不恭,得過且過。這是極不可取的。也許我們會遇到一些困難,大至大范圍的天災,小至局部的個人苦難;也許國家還存在不少潛在問題,如體制不完善,局部落后、甚至不公等;也許社會還欠缺完美完善。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一份為國為民的義不容辭的職責情愫,如果每個人都認真本著負職責的態度,我們的一些問題何愁難以解決;我們的社會何愁不提高,充滿完美與人性。這也是每一個有夢想、有抱負的成熟公民應切實履行的職責。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人人能夠感動自我、感動別人。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13)

    今日晚上,我們一家人看了《感動中國》。看完后,我對獲獎者的事跡十分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殘疾人劉偉。他雖然小時候失去了雙臂,但他依然頑強地與命運作斗爭。他開始努力學習游泳。在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后,他最終學會了游泳,還不斷刻苦訓練提高技術,最終成為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還開始了備戰殘奧會。對我們而言,奧運會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卻在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的比賽中似乎已勝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為訓練過度而得了病,所以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又轉學鋼琴,并在一年的時間內到達了七級的水平。他每一天彈七個小時,練完后腳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堅持著。我學了兩年鋼琴,卻只考過六級,還就此放棄了。而劉偉失去了雙臂,卻以驚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擁有了七級的水平。這也激勵我必須要繼續學琴,不能輸給條件比我差的殘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跡也同樣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歲時就一個人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還照顧著她癱瘓的養母;最美媽媽吳菊萍冒著骨折的危險接住了從樓上掉下的幼兒,即使事實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覺得后悔;黨的干部楊善洲植樹造林七萬畝,使寸草不生的荒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山林,最終卻把價值三億元的山林無償交給了國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拋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邊遠的西藏支教……

    我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感動中國,但能夠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動身邊人。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14)

    隨著時間我準時打開電視,收看《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

    今年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著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其威力堪比北朝鮮當局剛剛施行的那枚核彈,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里,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2016年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我首先想到了,琴弦上的放歌者閻肅,鞠躬盡瘁的化緣校長莫振高,為養育孤兒賣唱的老藝術家王寬等等。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盡管我這一票并不能有什么作用,并不能算數!

    感動之余,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覺醒

    感動中國到昨天就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其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與發展迅速的物質水平相對比,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國家稱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國人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國人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

    2、榜樣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動中國》,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朋友!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超越自我,讓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義!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我們不平凡的力量吧!從此讓我們的人生光榮綻放!

    《感動中國》央視節目觀后感總結(篇15)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這是為一個12歲女孩吟誦的頒獎詞。2013年2月19日,在中央一套人物頒獎晚會上,無數人都為她潸然淚下。

    女孩的名字叫何玥,是廣西陽朔縣長樂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學生。去年四月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十一月份何玥在家人的歌聲中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何玥從小就熱愛學習,力求上進。課堂上,何玥總是很專注地聽課,勤于思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她的回答常常很有新意,總讓老師感到很是欣喜。由于她成績出色,何玥家的墻壁上貼滿了金光閃閃的獎狀。

    何玥還是一個有愛心的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何玥不僅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捐了出去,還說服爸爸媽媽捐出了一個月的工資。當何玥生病后,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送來2000多元捐款時,她卻對爸爸說:“你把它捐出去,捐給最需要的人。”

    何玥還沒有長大,但心卻是那么的大。她的勇敢,她的堅強超出了她的年齡,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當何玥得知自己僅剩下三個月的時間時,她決定無償捐獻自己的器官,捐給那些正在和病魔作斗爭的'人。她相信,只要有器官捐獻,就有生的希望。

    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終于和我們說再見了,她的“最美遺愿”也得到家人的支持,把她的一肝兩腎都無償地捐給了需要的人,使他們的生命得到了延續。

    何玥走了,這個有著天使般心靈的女孩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她用短暫而絢爛的生命譜寫一曲動人之歌,她的無私奉獻和大愛精神感動著千萬人的心,她像最美的天使,永遠飛翔在我們的心中。

    86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天堂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相泽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动漫|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蜜桃AV抽搐高潮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91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 |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