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
《感動中國》講述了堅強、自信、樂觀的故事,感動中國心得總結大家想怎么寫?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優秀15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1
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
“半盲”扶貧局長張渠偉:
推遲手術奮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2月18日晚,下鄉歸來的張渠偉在忙碌一天后并未選擇回家休息,而是來到了單位會議室觀看節目。節目播出后,同事朋友的祝賀紛紛如期而至,而他本人卻感到:“內心很平靜。”
自2014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張渠偉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于常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還患上了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住院期間,他曾3次拔掉“輸液管”偷偷回到了工作崗位。
嚴重的時候,醫生曾要求他立即住院,接受手術治療,否則就有可能失明。可是他卻說:“沒時間住院啊,能不能先利用藥物保守治療?”帶著3個月的藥物,張渠偉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一樁一樁的工作讓他分身乏術,連復查都是通過電 話聯系醫院,讓醫生根據口述癥狀幫忙開藥。
真情的付出也有了回報。據數據統計,渠縣四年共減貧136610人,貧困發生率從12.1%降到0.6%,這一條扶貧之路,張渠偉走得辛苦,卻依舊堅定。
“獲此殊榮,我僅是扶貧戰線的代表之一。”節目播出后,張渠偉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份殊榮對他而言更多的是壓力和責任。“唯有扎根扶貧一線,更加努力地工作和頑強地拼搏,為脫貧攻堅做出積極貢獻!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張渠偉說。
頒獎辭:
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扎下帳篷,扎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2
很早之前就接觸到了感動中國,記得那時候主要是為了寫作文總在背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整個中學時代同學們們的作文中隨處可見感動中國人物,但很少真正去了解、真正去感悟過感動中國,后來漸漸長大,終于開始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每年的感動中國,開始走進他們的故事,每一次總會熱淚盈眶。
感動中國在這片土地上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這十多年來,無數平凡卻又高貴感人的故事被搬上熒幕,一位位普通卻又無比偉大的人被眾人所熟知,無論是赤誠報國、為民奔走、舍身救人的大愛,還是忠貞不離、反哺贍母的小愛,不論是偉大地驚天地泣鬼神,還是平凡的不足為道,人間真情、世間大愛,總會觸動我們的心弦。
每年的感動中國中,總會有一位獻身祖國國防事業鞠躬盡瘁的軍人,一位為民奔波甘于奉獻的焦裕祿一般的人民公仆,一位至忠至孝對親人不離不棄的普通人,一位獻身救人托起他人生命曙光的平凡英雄…無論身居高位,還是來自基層,偉大還是平凡,感動不分貴賤,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用他們的執著詮釋著愛的含義,感謝他們,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正能量,在這個不是物欲橫流、不那么美好的社會里,讓我們看到希望,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就有力量!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3
2017年2月8日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了。獲得“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榮譽的是:功勛科學家孫家棟,火海救人英雄王峰,扎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大學生村官秦玥飛,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張超,大國工匠李萬君,四川愛心醫生梁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新疆焦裕祿阿布列林,量子通訊科研帶頭人。最后,盛典特別致敬了中國女排。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聽著他們英勇事跡的介紹,不禁熱淚盈眶。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他們當中有不計名利,幾十年如一日埋頭鉆研的科學家、工匠。有植根鄉村,為了鄉村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的教師、村官。有救死扶傷,給患者帶來尊嚴希望的醫者。有不顧威脅,堅守職業道德的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有為國捐軀的烈士和為救他人犧牲的平民英雄……
他們都擁有崇高的人格,擁有為國為民的崇高理想,用一生去執著堅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為事業默默付出,危急時刻冒死拼搏,為國人樹立了崇高榜樣。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時代的引領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默默奉獻的人,為我們的社會帶來了無窮的希望和生機……
榜樣在前,也許我們無法達到榜樣的高度,但無論我們是什么職業、處在什么崗位,都要做好本職工作,提高自身業務技能,奮發進取,兢兢業業。立足崗位,堅定理想信念,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4
一縷陽光讓你感到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感到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到感動。這些模范人物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他們不愧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梁、祖國的花朵,祖國的驕傲!《感動中國》里的每一個人都讓人十分溫暖,因為他們做了自我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誰,我會說:胡忠和謝曉君教師。因為他們在一次看報紙的時候,看到報紙上寫著康定縣塔鄉一所孤兒院急需教師,胡教師和謝教師了解當地的'艱難,就決定留在那教孩子們讀書!
謝教師在音樂學院的一手彈琴,可是學校最需要的卻不是音樂教師,而是物理教師,數學教師,生活教師,三年里謝教師嘗試了當四種教師,還表示一輩子要呆在這!
他們能夠不教藏族的孩子啊,但他們沒有怎樣做,因為他們很善良,在艱苦都教孩子們,他們,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蓮!
他們都在發揚傳統——發揚愛。每個人的一生相對于漫漫歷史長河是極其短暫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暫的一生中為社會發展和人類禮貌做出貢獻,人生價值變得以充足!這些事跡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我的心靈共同成長。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5
2月17日下午,《感中國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段愛平。
段愛平基層村官,努力改變鄉村面貌奉獻自己,隨著時光地雕刻,臉上已顯示著道道皺紋,患了癌癥的她,已經非常虛弱了,但她并沒有被打敗,她的笑容依然掛在臉上,永遠留在村民心中。以前,段愛平在一個薪水較高的地方工作,慢慢的,自己積累了百萬財產,但是,她并沒有花費在自己身上,全貢獻給了村民,如今,她已經無家可歸,在居民家中生活。
在視頻中,有兩個鏡頭讓我難忘:一是在段愛平修學校之前的'學校,破破爛爛,房頂還破了一個洞。第二是修后的學校,水泥磚搭成的房子,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干凈的課桌在教室里。
獻給她的獎詞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的確,段愛平所在的村莊正在一步步發達,她的積蓄卻在一步步減少,曾經當過一會兒“富翁”的她,已經成了窮光蛋。她一心為民,不顧一切地幫助村民,她偉大的形象也已經刻畫在了村民心中。
我覺得,段愛平一秉至公的行為值得學習,我們也應該獻出自己一份份愛心,她也說過,她奉獻出去的愛心,村民們也用實際行動一一回報。段愛平雖說已經很窮了,但我認為她依舊是一個“富翁”,她有無數個愛心已經“發放”,還有無數個愛心在等待,她有用不完的愛心。
“山梁擋住了陽光,你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村莊在漸漸豐滿,你的身體卻慢慢柔弱。莊稼總要把一切還給泥土。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段愛平。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6
2021年是中國航天的豐收年,本年度《感動中國》的特別致敬環節聚焦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中國航天人。
從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今天,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從近地走向深空、從無人走向有人、從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蒼穹攬月,不畏艱險啟航,豪情問天,壯志報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強,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實。
頒獎詞直抵人心,感動背后是對真善美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動中國》這樣走過20年的節目,是不多見的。龍鱗裝是一種源于唐代的書籍裝幀形式,非常適合呈現時間軸序列,每一頁翻開就是一座豐碑。”回憶起制作開篇畫面的.過程,龍鱗裝非遺傳承人張曉棟感慨道,在接到節目組的邀請后,他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悉心完成這幅長卷。
作為節目的忠實觀眾,張曉棟告訴記者:“節目中榜樣人物的事跡不斷啟示我,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過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書,可能我這輩子也只能干非遺傳承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與張曉棟一樣,《感動中國》總撰稿劉凱也陪伴節目走過多年,在專注于撰寫頒獎詞的過程中,他收獲了更多的感動與溫暖。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7
今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盛典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中國人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2021年。其中,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當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顧誦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蘇蘇州人,195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中國航空研究院名譽院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榮獲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顧誦芬院士是著名的飛機空氣動力學家,是我國高空高速殲擊機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國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制的型號開創了我國自行設計研制殲擊機的歷史,顧誦芬院士先后參與主持了殲教1、殲8和殲8Ⅱ等機型的設計研發,曾任殲8副總設計師、殲8Ⅱ總設計師。由于對殲8系列飛機的重大貢獻,顧誦芬院士被譽為“殲8之父”。1991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顧誦芬父親顧廷龍和母親潘承圭都出身于蘇州名門望族,舊居在望星橋。顧廷龍逝世后,顧誦芬按照父親臨終前“將藏書一部分捐贈母校”的囑托,分兩次從北京專程到蘇州,把父親生前收藏的'4000冊(套)珍本、孤本、善本藏書捐贈給蘇州一中。為此,蘇州一中專設“顧廷龍贈書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兩院院士顧誦芬”展在蘇州美術館舉辦,展出了顧廷龍、顧誦芬兩代名人的手跡、圖紙手稿、工具儀器等90件實物原件,以及成績單、珍貴照片等66件文獻資料,真實再現了顧誦芬院士從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國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礪行程。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8
我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9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心,緣于愛。
《感動中國》節目讓我明白:因為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回鄉務農,扎根并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團隊,因為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戰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為親情之愛,有了身患絕癥,為了孩子未來的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
愛,超越年齡,階層、民族,在這些不同的職業,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愛還可以傳承。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后的媽媽和女兒,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場的眼淚,還收獲了對社會的信心。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于有愛,在于堅持愛,傳承愛。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10
一縷陽光讓你感到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感到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到感動。這些模范人物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他們不愧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梁、祖國的花朵,祖國的驕傲!《感動中國人物》里的每一個人都讓人非常溫暖,因為他們做了自己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誰,我會說:胡忠和謝曉君老師。因為他們在一次看報紙的時候,看到報紙上寫著康定縣塔鄉一所孤兒院急需老師,胡老師和謝老師了解當地的艱難,就決定留在那教孩子們讀書!
謝老師在音樂學院的'一手彈琴,可是學校最需要的卻不是音樂老師,而是物理老師,數學老師,生活老師,三年里謝老師嘗試了當四種老師,還表示一輩子要呆在這!
他們可以不教藏族的孩子啊,但他們沒有怎么做,因為他們很善良,在艱苦都教孩子們,他們,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蓮!
他們都在發揚傳統——發揚愛。每個人的一生相對于漫漫歷史長河是極其短暫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暫的一生中為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人生價值變得以充足!這些事跡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我的心靈共同成長。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11
感動中國,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
星期五下午,老師讓我們看了《感動中國》中的兩位人物,林俊德,陳斌強,我覺得我最敬佩的'人是林俊德。
林俊德是一個中國工程院院長,他在住院期間,只顧著工作,連拖了三次手術,所以,林俊德和死神展看了殊死搏斗。他每天很早起床,坐在椅子上拼命地工作,醫生說他這樣不能坐著,坐著只能讓病情加重,可是他執著的跟醫生說:我能行,我要把工作內容都傳到電腦上。這時,醫生也被林俊德感動了,答應了他的請求。林俊德從早到晚都不休息一次,他的老伴和醫生都勸他快點休息,免得病情加重,可林俊德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勸告。
終于有一天,林俊德再也扛不住了,他同意休息一會兒。可是,當他閉上眼睛就再也睜不開了。
看完我熱淚盈眶,心想:林俊德也太拼命了,從早到晚連休息都不要,甚至連拖了三次手術,還要每天早起工作,我真感動,很驚奇,所以,我要向你學習,以你為榮!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12
看完《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江夢南的故事,尤其使我感動。雖然江夢南被命運折斷了一只前行的槳,但她一直用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付出多于常人無數倍的努力,最終夢圓清華。我難以想象她吃力并專注地讀著別人唇語的模樣,看到她的故事,我們青年還有什么理由輕言放棄呢?
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韌勁盡情開放,擁抱陽光。面對無聲的'世界,她從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父母的不甘心,江夢南的不認輸,她走的每一步都是”困難模式”,卻硬是靠自己的努力考入清華大學。她偉大而勇敢,放下自己內心的包袱,輕裝上陣,追逐夢想,她努力的樣子是這世界上最美的光芒。終于,江夢南贏得了這場勝利,身殘志堅,不負韶華,江夢南的那句”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激勵著我們青年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一路向陽,追趕超越。
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闖勁傲然挺立,不卑不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必須做到”是江夢南對自己嚴苛的要求,這些年,她克服了我們無法想象的困難,她的堅強支撐著她朝著夢想奔赴,憑借著堅定勇敢和不卑不亢的精神,在人群中不斷突圍,無聲的世界有多痛苦,她突圍的力量就有多強大,她的堅持激勵著我們青年人在不卑不亢中吐露芬芳,用”赴湯蹈火,舍我其誰”的氣概勇往直前。
以“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堅韌不拔,闖關奪隘,江夢南不向命運低頭,抱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把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難,激勵著我們一代代青年緊握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奮力奔跑,我們不要為了天亮而奔跑,要相信跑著跑著天就亮了。
感動的故事歷久彌新,感動的力量經久不息,江夢南的故事給予我們青年一代無限力量,我們要相信有些花雖然會遲開,但終將會迎來最美的怒放,讓我們一起做一朵燦爛的向日葵,面朝陽光,嘴角上揚,也請我們相信生活明朗,萬物可愛。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13
時代在進步,一代代的人物在激流中涌進,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偉大的祖國獻上自己的成就。他們當中有人很渺小,但骨子里卻透著不平凡。在這些人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國家百米運動員——蘇炳添和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顧誦芬。
百米飛人亞洲之光
蘇炳添,國家現役運動員。自小出生在農村的他,一向很熱愛跑步。因為體育事業的發展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蘇炳添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國家隊。在2012年,蘇炳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賽場上,這也將預示著他將面臨著實力非常強勁的對手——世界第一飛人博爾特。送那次比賽結束后,他也受到了自己與對手的差距,又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他從10秒區轉進9秒區,每天練習幾百次,只是為了有一點進步。在2015年的世紀賽,他再一次突破了自己,取得了新的成績,但這遠遠是不夠的。但意外總是意想不到,因為之前在2009年受了傷,再加上2019年再次受了腰傷,致使他有過一秒想要放棄。超越的年齡,超越了傷病,超越了極限,終于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在東京奧運會中,他以9秒83的成績獲得了男子百米賽事的小組冠軍。我清晰地記得他的頒獎詞是: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你超越了年齡,超越了生命,超越了極限,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沖天鵬翅闊
顧誦芬,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一直致力于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他曾經說過:“航空很重要,沒有航空以后還要受欺負。”
在一次殲八飛機的研究中,遇到了跨音速飛行的`問題,他為了找出問題所忙著家人三次親自登上飛機尋找問題。經過他的努力和團隊的配合,把因素飛行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新的發展。他的頒獎詞是:像靜水深流,靜水涌動報祖國的火,像大象無形,無形中強國夢,心無旁騖,振長策擊長空。
通過這次《感動中國人物》紀錄片的觀看,我深受喜歡,他們當中有人身殘之間,有人說是從有人為了理想在不斷奮斗,身為新時代的建設者,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奮斗呢?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14
隨著時間的交替,歲月的更迭,《感動中國》已經走過了十三個春秋,無論是多年前的《感動中國》還是如今的《感動中國》,每一個人物都令人感動不已,每一個事跡都催人淚下,每一個人的品格和精神,都是當下社會所珍視和敬仰的。
今年的《感動中國》,38歲的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王峰火海救人的事跡讓無數觀眾淚奔。20__年5月18日凌晨,王峰所在的村中的一處民宅突發大火,王峰發現火情后,三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而他自己則被燒成了“碳人”,最終在醫院因肺栓塞而搶救無效離世。如果說王峰第一次沖入火海救妻兒是親情使然,第二次沖入火海救老師和學生是責任使然,那么第三次沖入火海救鄰居和其他人就是其淳樸善良、俠肝義膽的人性光輝,正如頒獎詞所言:他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他高貴的靈魂浴火涅,他在人們心中永生。
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也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念雖有助于社會的正常運作和推動經濟發展,但同時也需要有一種能夠打動人們的精神力量,需要有一種能根植于人類靈魂的道德力量,需要有一種樂于奉獻、敢于擔當、立志進取、永不過時的榜樣力量,來與時俱進地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傳遞正能量,而《感動中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具備這樣的力量。他們或是為國家和社會做出巨大貢獻,或是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亦或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他們用行動書寫著屬于國人的風骨和驕傲,他們的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們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人生價值的導向。
面對繁華與紛繁,《感動中國》讓我們能靜下心來思考,“我”是個什么樣的人?“我”怎樣去做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我想,每個人都能從感動中國中找到答案,《感動中國》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有一天它要長成參天大樹,且枝繁葉茂。
這個社會需要家國情懷,需要真善美,歲月靜好只因有榜樣前行。《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每一個人物都是在社會上豎起一個學習道德、崇尚道德的時代標桿,都是在弘揚一種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也許我們一生都無法感動中國,但一定要做到問心無愧,無論我們在什么樣的工作崗位上,或風光,或平庸。《感動中國》每一次都會淚流滿面,感動滿懷。每一次結束的時候,我們都會收獲許多感動,而每一年將要開始的時候,我們期待感動已經在路。20__,砥礪前行,向榜樣致敬!
《感動中國》觀后心得總結范文精選篇15
東京奧運周期,艾格努快速崛起,也帶動了意大利女排重回強隊之列。艾格努彈跳能力強,進攻力量大,如今穩定性越來越好,進攻勢如破竹。世俱杯上的表現有目共睹,確實是中國女排的心頭大患,衛冕道路上的最大攔路虎。
朱婷在世俱杯比賽由于舊傷復發,一直缺席比賽,還好距離東京奧運會還有半年時間,朱婷有時間可以恢復,畢竟她是中國女排的絕對核心,東京奧運要想奪冠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朱婷這個手腕傷舊傷,沒有傷筋動骨,養一段時間應該會好轉的,而且不用很長的養傷時間,應該對朱婷的狀態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中國女排的衛冕道路也不會產生很大影響。
如今意大利女排變得越來越強大,郎平帶領的中國女排能否衛冕呢?艾格努的強勢崛起確實對中國女排形成很大的威脅,在今年世俱杯,艾格努所在的科內利亞諾最終奪冠,而奪冠的主要功臣就是艾格努,她的'大力扣殺如入無人之境,是科內利亞諾的第一火力點,進攻時常轟出100多球速的球,簡直就是男子化進攻,再加上出色的彈跳,對手根本就攔不住也防不起,最后憑借優秀的發揮獲得世俱杯的MVP,這也是繼今年歐冠之后再次獲得該獎項。
意大利女排則是高快結合,是最難對付的球隊,不僅有艾格努,還有塞拉,只要住一個,意大利離失敗就不遠了。中國女排對陣意大利女排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世聯賽香港站能夠戰勝對手,總決賽中國女排二隊也戰勝了對手,關鍵就在中國女排自己的發揮。
女排精神還在!老女排前三冠時,美國隊有海曼。陳忠和的“黃金一代”,也不是舉世無敵。里約奪冠時中國隊也不被看好,除了巴西,還有塞爾維亞、美國等諸強!而今有個艾格努,就讓一些人“心戚戚”,說明這些人還是不懂女排精神所在!
我們現在太浮躁、太功利!球迷們太不成熟,成績固然重要,更多的是要有“贏就一起狂、輸就一起扛”的真球迷精神,而不是“贏就夸成花、輸就踩成渣”的偽球迷!更不要無限吹捧和無限貶低,搬弄是非!只要中國女排拼搏奮斗,我們就永遠支持!
我們陣容相對穩定,七大主力經歷世界杯之旅之后不僅僅增長了經驗自信心也會有很大提升。怎樣應對球迷只能是球迷這個還需要郎平指導的運籌帷幄,相信郎平指導已經心中有數,我們沒有必要再去添亂,也沒有必要喪失信心,因為中國女排是最團結的集體,最能打攻堅戰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