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
感動中國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在物質上的,都是人們的寶貴的財富,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實用15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1】
曇花一現,雖短暫,可她畢竟綻放過;鳥兒在天空中沒有留下痕跡,可他畢竟飛翔過;煙花,雖然終究煙消無蹤,可它畢竟絢爛過……我們雖不認識您,但您給我們帶來的太多太多。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云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1林俊德,您雖然走了,但我們永遠懷念您。
林俊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個人。他1952年入伍,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的任務。但在20__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癥監護室。醒來后,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后的沖鋒……5小時后,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沖鋒,但是他還沒有完成他的遺愿……
他帶給我們的,我想,是忠于職責。現在的社會上官員貪污、以公徇私的現象很普遍。他是一個普通人,但他卻默默無聞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是真正的戰士,他為的是國家、是人民的利益,他用50年默默堅守信念,讓我們永遠記住他,記住他那可貴的精神__—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才是我們中國更加強大起來。作為一個普通人,只要獻出微不足道的小力量,就能感動中國。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后,去發現細節的感動!每一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觸動了我們心靈深處那一柔軟的地方。讓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2】
那天,一個寧靜而祥和的夜晚,我坐在電腦前,看著十位感動中國,感動了整個中國的人。“肝膽春秋”吳孟超,“隱形翅膀”劉偉,“孝女當家”孟佩杰,“最美媽媽”吳菊萍。
我最喜歡吳菊萍。要不是她,孩子早就“走了”。她為了救孩子,不幸左手骨折。要是別人,才不會去救。但是,她卻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多么謙虛呀!當時,她并沒有猶豫與權衡的空間和時間,不假思索,就伸出雙手,這是本能,是善良的本能!我認為:她雖然只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但卻是中國最有力的臂膀!我們要像她學習!
我還喜歡孟佩杰。她爸爸因車禍而死,媽媽把她轉給一位養母,不幸,養母癱瘓了,整天在床上,孟佩杰才8歲,就用這雙柔弱的雙臂頂著這個可憐的家。洗衣、買菜、燒飯……樣樣活都干。當然了,她也在上學,一回家,許多活兒等著她去干,干完活做作業,此時已經9點了。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3】
今天班隊課上,老師讓我們講講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同學們都滿懷感情地講述了那一個個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
29歲的老師張米亞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
地震時,孩子們都在睡午覺,映秀鎮幼兒園聶曉燕老師一手一個抱出了兩個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還在屋子里!直到她遇難的孩子被挖出,她的眼淚終于如山洪暴發:“娃娃……媽媽……來不及……啊……”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這是一位用生命庇護孩子的母親的臨終遺言。這已經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其實還有更多人間真情發生在抗震救災的現場。這些故事不該被瓦礫掩埋,不該讓悲痛遺忘,讓我們一一記錄那些感人的瞬間,把這些感人故事傳遞給更多的同胞。悲痛中我們感動真情,淚水中我們凝聚力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明天我們將重建家園,相信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的!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4】
他們來自不同行業:軍人、科學家、醫生、警察、普通百姓……但他們卻用人性至愛持續感動著我們。
才哇:一個普通農民,但是,村民們都叫他“康巴鐵漢”,在一次大地震中,才哇的鄰居告訴剛種地回來的他,說:“才哇,你家塌了,開去看看吧,”才哇剛放下工具走了沒幾步,便看見大家正在賣力的救人,于是,才哇毫不猶豫地跑了過去,幫助村民救人。當才哇回到了他自己家時,他的父母和一位弟弟已經離開了人世。
痛苦猶如一把利箭射入了他的心扉,事后,才哇說:“我才哇就是這樣的人!”是啊,才哇是這樣一個冷靜、沉著、不怕危險、先人后己的人,他用大愛詮釋了什么是中國人。
生活中,還有許多像才哇這樣心中只裝著大家的人:建筑工人,不怕危險,在幾十米的高空上只把著一根繩子,為我們造樓、刷墻。
公交司機吳斌在生命最后時刻把住了方向盤,把車上的乘客安全的`停放的停放在了路邊。
這種先人后己的大愛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
每一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應該為這個社會盡一份微薄之力,盡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公交車上給殘疾人讓座,給貧困地區的小朋友愛心捐款,哪怕是幫助同學補一次課……這些都是愛,只有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充滿陽光了。
讓大愛,在華夏大地譜寫新的篇章吧!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5】
今天下午,我讀了《感動中國》這一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它主要講述了一些平凡人親身經歷的,許許多多打動人心的故事。這讓我聯想到我們這個社會處處充滿了愛。回過頭來細細看看我自己,突然發現,其實,我也是一位孝敬長輩,懂得感恩的小孩。
我婆婆今年快六十歲了,由于她年輕時受苦太多,頸椎炎、肩周炎長年疼痛,特別是到了陰天和下雨天,就會疼痛難忍。每當我看到婆婆痛苦的樣子,心里就非常難受。于是,每次我做完作業,就主動幫婆婆捏頸椎,敲肩,捶背。可每次婆婆都怕我太累,總是心疼地說:“差不多了!差不多了!我的'好涵涵!”雖然我的手好酸好酸,而我總是強忍著說:“不要緊,婆婆,不要緊,我力氣大著呢!瞧我的肌肉,結實著呢!”說完,我握緊了小拳頭,伸到婆婆面前讓她看我的“肌肉”。婆婆“噗嗤”一聲笑了:“小東西,麻花稈稈!”我們都笑了,誰叫我這么苗條呢!捏累后我又換了一招,我的招術多著呢,這一次用的是我自創的“小碎拳”,小拳頭像雨點一樣落下來,看婆婆輕松舒服的樣子,我的心里甜蜜蜜的。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每次聽到這首歌,我都非常感動,都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6】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托陳海蘭把她去世后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并委托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里寫著:“本人王婭,女,66周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后事,以終余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說,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于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省到苛刻。”王婭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說,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說“你不懂”,直到后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雖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溫暖著貧困學子,也將影響著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說。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陳海蘭一直照顧著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愿,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參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后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7】
王婭,一個普通的名字,連日來在天津市民口中傳頌。
王婭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她致力慈善事業三十余載。今年2月16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1個月的她靜悄悄地走了。在彌留之際,王婭聽說資助的學生家里發生變故,不僅從治療費里拿出2000元捐贈,還再一次和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簽訂了20萬元的債權捐贈協議。2月20日,王婭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天津市紅十字會向王婭的家屬頒發了她公益路上獲得的最后一張證書——《遺體捐獻證書》,她成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遺體捐獻者。
王婭從1985年開始致力于慈善事業,30余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留下的愛心。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讓王婭深受感動,隨后她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去年3月,當66歲的王婭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卻向基金會捐款3萬元,更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
王婭在遺贈書里寫道:“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8】
有一種回憶叫做感動,有一種真情叫做溫暖,有一種尊嚴叫做承諾。這,這就是洗禮人類心靈的盛典,這就是真情的溫暖。
《感動中國》中,涌現出了很多偉人,但是最令我感動的還是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
孫水林在臘月26,拿著20幾萬元錢,去給一些農民工發工資,可天有不測風云,就在去的路上,突然發生了車禍,孫水林的妻兒當場死亡,自己也在搶救過程中去世了。弟弟孫東林聽到這個不行的消息后,并不是悲傷,而是記急著完成哥哥的遺愿,把這些錢送到每個農名工手里。因賬單在車禍途中已喪失,所以孫東林告訴農民工們,希望他們能憑良心拿錢。當孫東林手上的20幾萬元錢發完后,還有些農名工沒法到錢,這是孫東林就拿出自己幾萬元的積蓄,老母親也拿出自己的一萬元養老金。最后每個農民工都分到了錢。
我想,這對信義兄弟不僅感動了我的心,也感動了全中國人的心。推選委員說:“這是一面鏡子,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照,值得我們整個社會去照,值得我們把心掏出來照。”
雖然它們不是什么偉大的人,但它們有一顆偉大的心。他們用炙熱的心照亮我前行的路,是他們,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
每一次付出都是一次旅行,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每一位感動中國人物都是國人心中的一桿路標。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好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要結實一分,就好像使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9】
都知道他樸實勤勉,卻不知他曾戰功赫赫,他把獎章深藏在箱底,把對戰友的懷念深藏心底。從不居功索取,只為堅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獻,于國于民,他是忠誠偉大的士兵。
戰場上硝煙彌漫,炮聲響徹云霄,他和他的兩個戰友身上綁著炸藥包,艱難地匍匐前進,悄悄地靠近敵人的碉堡,準備炸毀這幾座碉堡,但不幸的是,他們被敵人發現了,為了不讓任務失敗,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抓起炸藥包再往里扔……雖炸掉了兩座碉堡,但他的兩名戰友犧牲了,他自己也九死一生。
在一個貧困山區,一座低矮破舊的小房子里的沙發上,坐著一位戰功顯赫的人民功臣——張富清老爺爺。這是位耄耋老人,他白發蒼蒼,臉上布滿歲月的痕跡,但他對著鏡頭說話時卻挺直了胸膛,頗有當年的風范。當他講到那些犧牲了的隊友時,眼睛里閃爍著淚花······有人問道:“你是人民的英雄,為什么不早點把這些軍功章拿出來呢?”他說:“我的戰友都犧牲了,我還有什么資格把這些拿出來顯擺?這些榮譽是用他們的命換來的!”
此時此刻,我想對他說:“張爺爺,您是人民的英雄,如果沒有您當初的奉獻,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不要覺得慚愧,您的戰友會為你感到驕傲的!”
您刻意塵封功名,堅守使命初心,您感動著中國,激勵著我們!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10】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最讓我感動的是徐立平。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
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于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后遺癥,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發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著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么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祝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獲得福報,祝福你們健康長壽。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11】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已,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習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摘自頒獎詞。
12歲的女孩何玥查出自已因腫瘤擴散至腦部組織,她靜靜地躺在醫院里,當她得知自已的生命只有三個月時,她齠ń砸訓鈉鞴倬韙切┯行枰娜恕? 那天,何玥對爸爸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父母嚇了一大跳,把何玥罵了一頓,因為按老家的風俗,人死后尸體被解剖是大逆不道的。何玥哭了:“我想把生命奉獻出來!讓我的生命得到延續,同時我也想讓我的生命更有價值,哪怕只是一點點??”最后父母含著淚同意了。
11月份17日,何玥離開了人世。“雖然我們的.女兒沒了,但我們幫她完成了心愿,我們很欣慰!”在演播室里,何玥的父母從走上臺那一刻起就幾度泣不成聲。
何玥離開了我們,但她瘦弱的身軀呈現出來的卻是感人的力量,我覺得何玥還在這里,雖然我們看不見她,但她的故事永遠流傳!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12】
感動,如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我們的內心變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動,如熏人欲醉的海風。感受海風,我們的內心變得純凈而又寬敞。感動,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領略白雪,我們的內心變得安靜而又平和。
當這個世上已無感動的足跡的時候,那它也就隨之成了一個冰封的天地。冷酷,亦無情。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并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里最軟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為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么多人,有尊嚴,善良堅強的活著的時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氣。
當我看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節目中的10個英雄人物,偉大的感人事跡令我的心靈震撼,并為之動容。同時也引發了我的深思。其中,有幾個人物令我記憶猶新。“春風化雨,秋月生輝,用救贖的力量點燃心燈,用堅強的意志見證奇跡。”這是組委會給孫炎明的頒獎詞。
從警28年來,孫炎明愛崗敬業,恪盡職守,扎根基層,默默耕耘,把全部精力與心血都奉獻給了公安事業。7年前得知自我患有腦癌時,樂觀向上的他決定只給自我一個小時時間的悲傷,并在手術后以高度的熱情和職責心投入到工作中,用自我的愛心感化羈押在看守所的失足人員。
對于孫炎明來說,20__年過得十分充實、幸福、歡樂,十分有收獲,這讓他有強大的信任感,用心去做值得做的事情。他的體會是:如果你想人生有意義,就從本職崗位、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孫炎明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沒有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樸實的情懷和默默的奉獻,一朝愛崗不難,難就難在從業幾十年如一日地敬業,孫炎明難能可貴地做到了,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對事業與崗位的執著堅守,讓他這個平凡的基層監管人察不再平凡。說完了愛崗敬業的孫炎明,再來說一說誠信仁義的孫家兄弟。人間有真情,有真愛。“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他們兄弟倆20__以誠信為本,每年堅持大年三十前將工人們的工錢一分不少地發到每一個農民工手中。20__年年關,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返鄉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愿,來不及處理哥哥的身后事,趕在臘月二十九回到湖北黃陂,在賬本丟失的情景下,按照農民工自我報的賬目,給60余位農民工發放了33、6萬元工錢。信義兄弟堅守“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動詮釋了道德的真義、職責的力量和人格的偉大。
“不論是建筑領域還是其他領域,無論干任何事,誠實守信最可貴,得信義者得市場,誠信是立身之本。孫家兄弟的壯舉,足以讓那些克扣工錢拖欠工資的老板汗顏,”有關專家認為,孫家兄弟的義舉是一個家族對忠信的傳承,是一個商人對傳統道德的堅守,是一個企業家對現代契約職責的履行。哥哥遇不幸,弟弟義無返顧接力送薪,替哥哥發放良心工錢,這是誠信仁義的真誠體現,是中華民族恪守的道德標準,是對傳統道德的可貴堅持。孫家兄弟的行為充分體現了道德與職責是社會前行的基石。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13】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一種“人”讓人感動,在歲月的滄桑中,這種感動讓人為之震撼,就像風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
我情不自禁的一次次落淚,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被他們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被他們的行為所激勵,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靜靜的觀看感動人物的事跡,我認為有一個特質是相通的,那就是“職責”二字。扛起一份職責,獻出一份愛心去詮釋和諧、詮釋人類的理性。
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和我們大多人一樣。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們份內的事情,甚至自我也能做到。可是在我們中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斷,堅持不下去,所以,很多人往往難以到達類似感動人物的事跡或境界。
陳俊貴,只因風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在天山守墓幾十年。還有格桑花開的最美鄉村教師,一位西瑪拉雅山下的園丁。她在一米多寬的山路上來往,下頭就是懸崖,每一天護送孩子回家,堅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間,與危險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親,在自我患有乳腺癌的情景下,她想的不是自我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們將來的生活,將來的學費。病壓垮了她的身體卻沒有摧毀她,她用她僅存的生命,日日夜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圖刺繡,為的只是自我死后,孩子以后困難了能夠買些錢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會有她這般堅持與付出嘛。還有一位龔全珍老人,在接任之時就認識了,親切的稱她為老阿姨。當時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來頭。此刻明白了,原先是一名將軍夫人,放棄高官厚祿跟著將軍當農民,讓我看到了感情的堅貞,將軍離世了卻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橋,良田。老阿姨繼續把溫情留給鄉村百姓。她說,日子雖清苦可是心里歡樂,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誠意對大家付出,大家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也會牢牢的記住這些話。
一曲道德禮贊,一篇精神史詩,一年一度的"心靈收成"。在這個簡單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現出這么多感人的事跡和值得感動的人。這些感動,不是因為脆弱,不是因為悲傷,而是“感動”激發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夢想,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些人物襯托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禮貌,放飛追逐著我們的中國夢。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靈。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的百年期盼,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烘托我們完美的中國夢,支撐我們完美的中國夢。
“做一輩子的好人不難,只要每一天檢查檢查自我”,我要向他們看齊,用實際行動為社會貢獻自我的微薄力量,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向都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完美的人間”。讓我們一齊高舉正義之旗,讓這種“正能量”灑遍整個神州大地。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14】
每年的“感動中國”都能讓我們數十億中國人為之動容,為之深思。通過平凡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不平凡的故事,通過真實的鏡頭記錄了厚重動人的情感。今年讓我印象較深刻的這樣一個人:十幾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癱瘓父親的孝女朱曉暉。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你總要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著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里最溫暖的宮殿,你病重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這是“感動中國”給朱曉暉的頒獎詞。
朱曉暉感動我的.有她對老父親不離不棄的孝心,有她堅持不懈追求夢想的好學之心,有她自強不息勇于面對困難的決心。
父親癱瘓在床,就如一個孩子。朱曉暉為了他,放棄了自己原有的一切,放棄了自己良好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家庭、房子……十三年如一日,守著父親。而且在這艱苦的生活中,他并沒有整日愁眉苦臉,而是經常陪伴父親,想著辦法為父親加強營養,逗父親開心,讓父親的笑聲飄滿小小的車庫。十幾年來,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父親沒有長過褥瘡,這談何容易,這其中滲透了她多少的血和淚。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朱曉暉的事跡不正是無法忽視的巨大正能量嗎?每個人都有父母,對于長輩,不是一定要生病時才去看望,平時我們就要關注老人,讓他們享受到天倫之樂,這看起來很微小,很平凡,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讓我為之動容的還有朱曉暉的好學進取之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她還能夠擠出時間去學習,去創作,她的“膝蓋文學”是她夢想的升華。她愛讀書,一些看書讀報的經歷也許是我們現在無法體會的,這正是一個心中充滿對知識渴望的人才能做到的。她的詩篇由年輕時的風花雪月轉變成生活的沉淀,對生活的感悟。
面對磨難,她沒有退卻,既沒有抱怨,而是默默地向前,用一顆勇敢的心去書寫自己的生活的篇章。她在孔子學堂和綏芬河作家基地做義工時,從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家境。以至于那些同事在網上報道之后才知道身邊有這個了不起的令人尊敬的人。她還婉拒了很多想“捐款”給她的人。
一個孝感天下的女兒,一個奮發向上的女子,一個詩意無限的詩人,朱曉暉,您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好榜樣,我們要向您學習!
寫《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的總結【篇15】
一陣掌聲之后,整個會場始終洋溢著濃郁的溫情與感動。從個個英雄的故事的過后,我總會不自禁的流出眼淚,我想,那也是我對他們由衷地發自內心的敬意與尊重吧。
胡忠,一名老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他與他的妻子原本能夠輕松的過著日子,而他們卻要與那些孤兒打交道,給孤兒溫暖,成他們最好的父母。我相信,是他們愛與信念的堅持,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讓孤兒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讓孤兒們將來能夠幸福。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不正是這首歌蘊藏的道理嗎?
劉偉,他從小失去了雙臂,或許他曾抱怨過上帝殘忍,或許他曾留過無數次的淚,但至少現在的他,有誰會在意他曾經呢?他雖然是殘疾人,但他的心一定堅信:上帝在為你關閉一扇窗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觀后感《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 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證明那正是他飛翔的軌跡!也只有這樣的信念才能有他現在的成就。一雙腳竟能彈出那么美妙的音樂,其實這就是他的精神,不為嘆息的目光而放棄的.精神,他為上帝而活,為信念而活,為夢想而活!
她,一名母親,最美的母親。她,就是——吳菊平,她用她的手接住了一個從10樓墜下的孩子,雖然她的左手以多處骨折,但她在從來都不吝嗇在鏡頭下的微笑。是啊,只有這樣的奮不顧身,這樣的瞬間才能體會到人間是有愛的。即使我們做不到吳菊平女士那樣的行動,那么你就去為身邊的人好吧。當你的同學向你借一只筆時,你能夠微笑著遞給他,當你的母親叫你為他掃一下地,你能夠很情愿的拿起掃把認真的掃,當你的老師為你布置下的作業,你能夠從不抱怨的完成時,你其實就已經做到了。
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僅感動了中國,更為中國添了彩,所以不要忘記他們的每一個舉動的代表著國家的榮譽都是全中國的驕傲!我們感動,我們為這十大人物感動!我們用感動彰顯一個人物的高尚,我們用感動彰顯一個國家的精神,我們用感動考驗一個民族的素質!此刻,我們因為是中國人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