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養生七宜
一、保暖: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健腳: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多飲: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
四、調神:冬天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五、通風: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六、粥養: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七、早睡: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天氣特點
【晝短夜長】
大雪節氣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個節氣,并且是黑夜加長的最后十五天,過了冬至之后,太陽經過南回歸線,開始北返,白晝也就開始一天天加長了。所以冬至也可以稱為“陰至”,是冬季的“太陰”之氣增長的頂點。
【天地閉塞】
在太陽的照射下,地面的空氣受熱上升,遇到高空的冷空氣之后,就會凝結成雨雪落下來,這個過程就是地氣上升,天氣下降,陰陽交感而生萬物。小雪三候為:“閉塞而成冬”,也就是地氣不升,天氣不降,天越高,地越遠,上下不通,所以草木枯萎,萬物凋零。
大雪是對小雪節氣的延伸,其“閉塞”的力量更強了,地氣沉,天氣升,上下閉塞,萬物不動,所以冬月也叫“暢月”,為充實之月,也就是“充電”的時候,進補的最佳時節。
大雪吃啥應節氣的美食
一、大雪腌肉
在南方很多地區,大雪節氣風俗之一就是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都要忙著腌制“咸貨”,將肉、魚、雞、鴨等肉食品無法久存的食材,用最傳統的制作方法,將新鮮的原料加工成香氣逼人的美食,經過時間的沉淀,它會成為人們餐桌上美味,也是很多人心目中家鄉的味道。
二、吃紅薯粥
民間素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紅薯粥香甜可口,還能健脾養胃,是大雪節氣不可錯過的養生食材,而且多吃不長胖喲。
三、吃雪菜
大雪節氣,新鮮雪菜也逐漸上市,雪菜又叫雪里蕻,它含有維生素C,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雪里蕻有一種特殊鮮味和香味,常吃能促消化,增進食欲,開胃又消食;且雪里蕻含有胡蘿卜素和高膳食纖維,能通腸預防便秘等功效,因此大雪時節不妨來吃點它。
四、吃蘿卜圓子
”冬吃蘿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卜有著”小人參“的美譽,營養價值極高,它也是冬季最平價滋補的食材,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用蘿卜加工成的蘿卜圓子,是一種很有特色的美味小吃,美味又營養。
五、大雪進補吃羊肉
“冬天進補,來年上山打虎。”,很多地方都喜歡在大雪進補最愛吃羊肉。眾所周知,羊肉從古至今就一直被稱為“冬令補品”,也是家喻戶曉的養生食材,常吃具有補虛祛寒、開胃益腎、健力補衰的功效,更是冬季的食補御寒食物。冬季吃羊肉進補,既能御風寒,又可滋補身體。
大雪節氣簡介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斗指壬,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歷12月6-8日。大雪節氣是干支歷子月的起始,標志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大雪是反映氣候特征的一個節氣,大雪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大雪節氣養生的注意事項
1、注意飲食調理
每當到了大雪節氣的時候,室內氣候干燥,新鮮蔬菜減少,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在此節氣,人們在飲食習慣上,可以進補了。進補時在飲食上,適當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蔥、山藥、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以便助于御寒。
2、注意防寒保暖
大雪節氣,我們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這是因為,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系。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所以一定要保護好這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