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萬圣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萬圣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華語地區常將萬圣夜誤稱為萬圣節?!癏allow”來源于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圣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
萬圣節是什么意思呀
萬圣節又叫諸圣節,意思就是諸圣瞻禮,萬圣節的那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在西方國家也叫“鬼節”。
后來生產商們每年會把當年大熱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場,務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里,雖然帶有一點商業的色彩,但人們樂在其中。
萬圣節原本其實是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月節是贊美春天一樣,是一種美好的祝愿,跟對生活的向往。西方國家的人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會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然后會點起火把,嚴厲的看管他們,從這就能看出,人們心中對神充滿敬畏之情,也對惡魔一般的人極度厭惡
萬圣節習俗
一、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
萬圣節最主要的活動——Trickor Treat,萬圣節這天,小孩子會裝裝扮成各種恐怖的樣子,逐門逐戶敲鄰居的門,大叫“Trickor Treat”。主任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給這些小惡魔們。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算,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二、杰克南瓜燈(Jack-o'-lantern)
南瓜燈的由來起源于一個傳說:是說有一個叫杰克的愛爾蘭人,因為他對錢特別的吝嗇,就不允許他進入天堂,而被打入地獄。但是在地獄的他也并不聽話,老是捉弄魔鬼撒旦,所以被踢出地獄,罰他提著燈籠永遠在人世里行走。
在十月三十一日愛爾蘭的孩子們用土豆和蘿卜制作“杰克的燈籠”,他們把中間挖掉、表面上打洞并在里邊點上蠟燭。為村里慶祝督伊德神的萬圣節,孩子們提著這種燈籠挨家挨戶乞討食物。
三、咬蘋果游戲(Bobbing for apples)
這是萬圣節派對上的經典游戲。游戲設置十分簡單,只要將蘋果都浮在盛滿溫水的大桶里就可以了。游戲的目的是讓你用嘴巴咬起蘋果,而不是手。為了加大游戲難度和娛樂性,人們通常會把蘋果上的莖去掉。
四、太妃糖蘋果(Toffee apples)
每年10月份是蘋果豐收的季節,因此太妃糖蘋果就漸漸變成了萬圣節的必備食物。制作方法很簡單,把蘋果插上竹簽,然后手持竹簽把蘋果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即可。從前人們會為來討糖的小朋友準備好太妃糖蘋果。但是傳聞有人把大頭針和刀片放入蘋果中,所以這個習慣也逐漸消失了。
五、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創作的科學小說中的主人公。它是一個瘋狂的科學家。他用許多碎尸塊拼接成一個“人”,并用電將其激活,開始時科學怪人秉性善良,對人充滿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但是,遭遇嫌惡和岐視時,他感到非常痛苦。科學怪人要求科學家為他創造一個配偶,但是科學家就在即將完成之時毀滅了他的女友,于是他變得憎恨一切。最后,在搏斗中,弗蘭肯斯坦和怪物同歸于盡。
六、吸血鬼(Vampire)
Dracula(德拉庫拉)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吸血鬼。他原本是一個英勇善戰的伯爵。在于土耳其人作戰時,新婚妻子被假消息欺騙,以為伯爵戰死沙場,然后自殺殉情。待伯爵凱旋歸來后,教會人士向他表示:夫人為自殺而死,違背了教義,不能得到教會的祝福。伯爵因此發誓要與教會為敵,于是變成了永生的吸血鬼
七、面具化裝
在古時候,如果有旱災或是其它重大的災難,人們便會帶上丑陋的面具,因為他們害怕深夜還在外面游走的惡靈,如果晚上必須出門,便會戴上面具或用動物的皮毛裝飾自己,希望惡靈認不出他們來,或被丑陋的面具嚇走。
后來敬畏鬼神的宗教意味逐漸轉薄,慢慢開始有小孩穿上鬼和精靈的衣服,出去嚇鄰居 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要大人請吃糖果的趣味習俗。
西方人怎么過萬圣節
萬圣節期間,西方人總是把南瓜燈放在家里或院子里。但愛爾蘭人最早做的不是南瓜燈,而是在空蘿卜里放一根小蠟燭做蘿卜燈。
據說愛爾蘭人到達美國后不久,就發現南瓜無論從來源和來源來看,南瓜都來自美國雕刻比蘿卜好,所以南瓜成了萬圣節的新寵。
此外,由于萬圣夜接近蘋果的收獲期,太妃糖蘋果已經成為一種合適的食物。方法是把蘋果放在竹簽上,然后用竹簽把蘋果放在太妃糖漿里,有時粘在堅果上。
過去,每個家庭都會為孩子們制作自己的太妃糖蘋果。如今,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少有人會花時間和精力自己制作,于是商家推出了各種好看、好玩、好吃的太妃蘋果糖。
此外,南瓜派也是萬圣夜的節日食品,尤其是在美國。南瓜派是美國南方深秋至初冬的傳統家常小吃。它通常被吃掉,尤其是在萬圣夜前后,成為一種合適的食物。此外,干南瓜籽通常被用作萬圣夜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