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創新活動方案

    | 新華

    1.科學概念目標

    太陽的光和熱對植物的生長、動物和人類的生存有著重要影響。

    太陽東升西落,面對太陽升起的方向時,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科學探究目標

    會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

    會利用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

    會舉例說明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

    3.科學態度目標

    對利用太陽的位置來辨識方向感興趣。

    能按照要求進行合作探究。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懂得地球上的生命離不開太陽的光和熱,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光和熱為人們更好的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會利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來辨識方向。

    2.教學難點

    懂得地球上的生命離不開太陽的光和熱,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光和熱為人們更好的生活服務。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太陽示意牌,分別寫著“東、南、西、北、清早、中午和傍晚”的7張大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設3分鐘)

    1.學生猜謎語,激發興趣。

    有位老公公,一副紅面孔,天亮就出工,從東忙到西,傍晚才收工。

    2.出示太陽的圖片,引出探究主角“太陽”。

    二、聚焦(預設10分鐘)

    1.學生觀看視頻,欣賞:日出日落錢塘江(1分03秒)

    2.聚焦提問:我們觀察到的太陽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發表,回憶和交流自己對太陽的認識。

    3.小結:太陽為我們的地球家園帶來光和熱,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會不斷變化。我們能根據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嗎?(出示課題: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三、探索(預設15分鐘)

    1.觀察太陽的東升西落

    學生根據課件上的圖片,指出“清早”、“中午”和“傍晚”時太陽所在的位置,并在此基礎上補充“北”的位置。

    2.提問:清早出來,面向太陽,我們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學生回答后出示:清早出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同樣句式去說一說在中午和傍晚怎樣利用太陽來辨別方向。

    3.介紹“利用太陽辨別方向”游戲步驟和注意事項

    ①以小組為單位在操場上找一塊陽光能照到的地方;②小組根據當時上課的時間以及太陽的位置先確定“東”“南”“西”“北”方向;③小組商量分工,7張卡片讓7名小組成員分別拿著,小組剩余的一名學生負責指揮卡片的擺放位置,大概是一個圓圈上的四個點的形狀;④站在圓圈中的同學嘗試面對不同時間的太陽所在的位置,辨別自己前后左右的方向;⑤小組成員輪流站在圓圈的中間辨別方向。

    注意事項:不要用眼睛直接觀察太陽,以免灼傷眼睛。

    4.室外辨別方向:帶上太陽示意牌和寫著“東、南、西、北、清早、中午和傍晚”的7張大卡片,根據上課時間完成學生活動手冊第三頁的活動記錄表。

    小學科學創新活動方案篇2

    教學目的:

    1、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草原上的鷹、兔、草的生態平衡

    關系。

    2、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沙塵暴生成的原因。

    3、為維護生態平衡,明確應該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學重點:知道草原上的鷹、兔、草的生態平衡關系。

    教學難點:能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

    教學準備:活動手冊、有關草原和沙塵暴的圖片、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在生態瓶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其中動植物的生長?”

    “生態瓶中的某些條件改變了,就會使整個生態瓶內生物的正常生長受到影響。在自然界里也一樣,一些條件因素發生了改變,也可能使整個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被破壞,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維護生態平衡這個話題。”

    二、探究過程

    1、研究鷹、兔、草的生態平衡關系。

    ·草原上的鷹、兔、草之間有著怎樣的食物關系?

    ·設想事物鏈的一個環節發生了變化,會發生什么現象?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如果兔子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連鎖反應。”

    推測:如果上述現象發生了草原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

    ·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子、草的減少?

    讓學生討論后作出分析。

    (對老鷹、兔子的獵殺;防止兔子與牛羊爭牧草而進行的獵殺和驅趕;為了發展經濟而過度的放牧;環境的惡化導致草的生長困難。)

    2、沙塵暴發源地之一的資料介紹。

    讓學生閱讀P57,介紹寧夏騰格里沙漠的有關情況。

    師介紹:發菜是一種藻類,因風干的發菜形狀,色澤酷似婦女的頭發而得名。它大多生長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灘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國的甘肅、陜西、青海、x疆均有生產,而寧夏最為。

    獵隼又叫鶻,是一種兇猛的鳥,上嘴鉤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馴熟后可幫人打獵。獵隼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近年來,由于獵隼在中東一些國家是王宮貴族的寵物,一種身份的象征,在境外1只經過馴化、體型高大的獵隼價格很高,因此在我國西北地區獵殺、獵捕和走私獵隼的情況非常嚴重。獵隼的數量急劇下降,嚴重影響當地生態平衡,引發鼠害泛濫,給當地牧民生活和經濟帶來了很大影響。獵隼現在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自主學習資料后,鼓勵學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清楚的問題。

    三、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

    思考:是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的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最終結果是什么?

    我們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課后拓展:

    在維護大自然生態平衡的活動中,我們該做什么?我們怎樣做?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小學科學創新活動方案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觀察給根分類;

    ●能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一個證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實驗;

    ●會通過實驗觀察莖的運輸功能。

    知識與技能

    ●知道植物的根根據形狀可以分成兩大類:直根和須根;

    ●知道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營養;

    ●認識形態各異的莖,知道莖的作用是運輸養料和水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愛護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教師敘述: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繼續走進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植物的根和莖。

    二、動手實踐,探究根源。

    (一)通過觀察、比較、描述、繪畫及分類活動認識直根和須根,并了解根的作用。

    1、學生觀察實物,發現特點。

    ①教師出示菠菜與蔥的實物讓學生初步認識植物的根。

    ②讓學生觀察事先提供的菠菜和蔥的根,發現他們的不同點。

    2、學生暢談觀察結果。

    學生觀察完兩種植物,將自己發現的根的不同形態描述出來。

    3、教師適時小結。

    教師適時點撥、畫圖,并得出結論,建立概念:像菠菜這樣的根,有一條粗粗的主根,四周有一些側根的稱為直根;而像蔥這種植物有許多粗細相似的根,就稱為須根。根按形態有直根和須根之分。

    4、按根的不同形態給植物分類。

    ①學生小組合作,給植物按根的不同形態分類。

    (事先提供的植物:香菜、薺菜、菠菜、青菜、芫荽、蔥、蒜苗、青草等。)

    ②匯報交流。

    小組派一名代表帶著實物到前面給大家說說他們的分類情況。

    (學生會說出:我們將香菜、薺菜、菠菜、青菜和芫荽分為一類,他們都是直根;而蔥、蒜苗和青草分為一類,他們都是須根。)

    5、引導學生認識根的作用。

    (學生說出:根能吸收水分;根能把泥土固定在植物的根上;根能將養料傳給植物的葉子;根可以讓植物長大。)

    ⑤教師小結:

    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將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時根又從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和養料。(板書: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料)

    (二)通過觀察、比較、實驗認識莖的不同形態,了解莖的作用。

    1、認識莖的不同形態。

    ①【提供莖的不同形態的畫面(竹子、牽牛花、絲瓜、西瓜)】

    過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美麗的畫面,了解莖的不同形態。

    ②學生結合畫面自由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植物的莖。

    ③學生仔細觀察植物莖的不同形態,小組內討論并試著給它們分別取名字。

    ④交流匯報。

    教師用簡筆畫表示出各種不同形態的莖,并引導學生了解這四種地上莖的名字。

    ⑤教師小結:

    這就是植物的莖按照生長狀態分成的四種類型:直立莖、纏繞莖、攀援莖和匍匐莖。

    3、通過實驗了解莖的作用。

    ①了解實驗內容,猜測實驗結果。

    過渡:剛才老師要求每組同學將竹子的莖插入裝有紅水的燒瓶中,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們發現了什么?還可以猜測一下,竹子的莖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說出:竹子的莖可能會變紅;竹子莖的內部可能會有紅水;竹子的莖和葉可能會被紅水染紅。)

    ②實驗操作。

    A提出操作要求(將竹子的莖縱切或斜切;小組內要分好工;操作時注意刀的安全使用;注意仔細觀察;做好實驗記錄和發言的準備。)

    B學生動手操作,完成記錄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重點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小學科學創新活動方案篇4

    1.科學概念目標

    土壤上生長著許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著許多動物。

    2.科學探究目標

    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動植物進行細致、全面、有順序的觀察和記錄。

    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并交流對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動植物的發現。

    3.科學態度目標

    對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動植物感興趣。

    細致觀察、樂于表達。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懂得保護生活在土壤上的動植物。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動植物進行細致、全面、有順序的觀察和記錄。

    2.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并交流對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動植物的發現。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土壤,放大鏡,橡膠棒,小鏟,塑料飼養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設5分鐘)

    1.出示一盆土壤,提問:土壤里有什么,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發言,可以從土壤的成分和居住在土壤里的生物兩個方面回答。

    2.觀察土壤

    提供放大鏡、橡膠棒和一盆土壤,學生分組進行觀察。

    組織交流,說說自己的觀察發現。(說明:沒有橡膠棒也可以用筷子、鑷子等工具,主要是用來翻看土壤,土壤里有小石塊、沙子、黏土、草莖、落葉、螞蟻等。)

    二、聚焦(預設5分鐘)

    1.聚焦:大家都說,土壤是地球家園的重要資源,那你們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嗎?

    學生自由回答,比如可以用來蓋房子,制作磚瓦、陶瓷,另外還可以給植物提供營養,給動物提供棲息地等。

    2.過渡:今天我們將到校園里進行觀察,看看生活中那里的動物和植物。

    三、探索(預設20分鐘)

    1.討論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提問:你們覺得,校園土壤居民會有哪些呢?我們去觀察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學生自由推測和發言。

    2.教師進行活動提示:細致,全面,有順序,不傷害

    (細致是指能夠耐心、仔細地觀察土壤中動植物的特點。全面是指能夠全方位地觀察土壤上的動植物,包含土壤上的和土壤里面的。有順序是指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比如先觀察土壤上直接可見的,再觀察落葉下的,最后觀察土壤里面的,觀察動植物可以先觀察整體再觀察局部。不傷害是指不要傷害小動物和植物。)

    3.學生到校園里進行觀察,及時記錄。

    校園觀察活動指導提示:

    (1)攜帶材料:學生活動手冊人手一份,放大鏡、橡膠棒和小鏟小組一份,觀察時小組同學有機合作使用。

    (2)活動場地:教師提前踩點安排,選擇有多種植物和小動物的土壤,并事先對該場地的植物進行識別,以便學生提問時可以答復。

    (3)分組要求:以組長為首,小組成員集中在某個點進行觀察,禁止單獨行動和胡亂奔跑。

    (4)觀察順序:先觀察土壤上直接可見的,再觀察落葉下的,最后觀察土壤里面的,觀察動植物可以先觀察整體再觀察局部。

    (5)記錄要求:在學生活動手冊上記錄動植物的名稱、數量和發現地點,遇見不認識的動物或植物,可以記錄特征或畫簡圖記錄。

    (6)注意事項:遵守紀律,注意自身安全,不要傷害小動物和植物。

    小學科學創新活動方案篇5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讓學生知道我們的身體在不斷變化長大的相關事實。

    2.科學探究:會收集我們在生長變化的感性事實,學會測量身高、體重、手腳、胸圍、肺活量,學會觀察記錄測量數據,能夠對結果作初步統計。

    3.情感態度:意識到人的生長發育與飲食、鍛煉、睡眠有關,形成科學的健康觀和人文精神。

    活動器材:

    體重秤、皮尺、直尺、三角尺、氣球、吸管、膠管、自制儀器表格、小醫生服裝、帽子及紅袖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上課前咱們先來聊聊天吧!這些時天氣變冷,我看到好多同學都穿了新衣服。買的衣服是大一點的還是剛剛合適的?衣服為什么要買大一點的呢?

    2.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們在生長》。

    二、知道人的身體是不斷生長變化的

    1.提問:你用哪些現象來說明感覺到自己在生長呢?

    2.學生匯報:個子長了、體重變重、手腳長大、胸圍大了。

    三、測量自己身體生長變化情況

    1.提問:是呀,我們的個子長高了,體重變重了,手、腳也變大了,胸圍也變大了,長了多少呢?你用什么辦法來了解生長變化情況?

    2.四人小組討論。

    3.指導測量方法

    ①身高怎么量?誰會,請你來教教我們。

    ②體重怎么測?你是怎么讀出來的?

    ③手、腳大小有變化嗎?怎么知道手、腳變大了多少?

    ④胸圍大了怎么測?你們認為這樣測準確嗎?

    ⑤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測身高、稱體重、測手、腳大小以及量胸圍的辦法來了解身體的生長變化。

    ⑥學測肺活量: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兩邊分別派出1名同學參加吹氣球活動,這兩名同學必須個子差不多,吸一口氣吹完為止,看看你能吹多大?

    a.提問:兩個人個子差不多,吹的氣球大小怎么不一樣?

    b.談話:肺裝氣的多少,我們稱為肺活量,他們倆誰的肺活量大,大多少知道嗎?怎么知道?

    c.活動:我們現在就來測測這兩個同學的肺活量。

    4.講述:今天玩了這個小游戲,我們又學會了一個新的測量辦法叫什么?你想知道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嗎?現在,我們就要運用這些辦法進行一次體檢。

    ①體檢總得有小醫生,怎樣才能當好小醫生?被檢查的人應怎么做?

    ②誰會測身高?請你來當小醫生(發服裝、帽子)……

    手和腳的大小請每個同學按照剛才的辦法自己測量。

    ③體檢還要有體檢表吧!班級姓名……可不能漏掉喲,檢查時做好記錄,測完后,從表上找一找身體有哪些變化?

    5.學生體檢活動。

    四、意識到人的生長發育與飲食鍛煉、睡眠有關

    1.提問:你們檢查得可真熱鬧呀,觀察測量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匯報。

    3.提問:你怎么發現長高了?長了多少?

    你有多重?長重了多少?

    為什么有的人長得快,有的人長得慢?(與營養均衡、鍛煉、充足睡眠有關。)

    4.小結:祝同學們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希望大家隔斷時間能繼續堅持測量,這張表格保存好,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用到它。

    小學科學創新活動方案篇6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于影子的產生和特點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科學概念

    1、影子產生的條件:光、遮擋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5、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6、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按教科書要求有目的、有步驟地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線條和圖形準確地進行記錄。能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間的關系。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地觀察,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教學思路】

    從生活現象出發,引出相關概念,然后通過活動探究規律,最后用規律解釋現象,同時深化對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器材準備】

    每組一個手電筒(自帶)一張4開的白卡紙、一塊5厘米高的小木塊,鉛筆、尺子各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光,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題“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同學們做過手影游戲嗎?你們會做什么樣的手影?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做影子游戲,做這個游戲需要什么器材呢?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兩個問題一方面是提示觀察的器材準備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學生可能說需要光源、物體,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會說出物體要擋住光才能產生影子。這時教師不要急于糾正,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總結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各組準備好器材后可以開始實驗了,還缺什么,可以到講臺上領取。實驗成功的小組要準備匯報:看到手影了嗎,怎樣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產生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準備材料,開始實驗。教師巡視。

    大組匯報:通過匯報討論,得出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擋光的物體、屏。

    教師:剛才同學們提到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我們平時看見過哪些發光的物體?其中哪些是自己發光的呢?大家把見到的發光物體寫出來,然后在自己能發光的物體上做記號。

    小組活動。

    匯報、總結:像電燈那樣自己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強調:不僅自己能發光,并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影子的特點

    教師:在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現嗎?

    下面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書上三個活動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活動一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師示范并演示實驗和記錄方法。

    活動二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

    活動三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提示: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使物體離開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總結:

    (1)、光源的位置發生改變時,影子的方向和長短都會發生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小時,影子就長;光源的角度大時,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它擋住的范圍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教師:像活動三中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志。

    三、鞏固運用

    教師: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哪些知識?我們再做一次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1、改變光源的位置,影子發生了什么變化?

    2、改變物體離光源的距離,影子發生了什么變化?

    3、讓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側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小學科學創新活動方案篇7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指示,適應“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引導少年兒童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培養少年兒童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素質,努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植物、動物、環境、科幻、思維創新、發明的聯系,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系。包括九個單元:科學家的故事、植物、動物、資源與環保、氣象與科學、科學與幻想、科學與生活。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探究活動。對動植物、環境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愿望。關心新事物與生活的聯系。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技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技課的興趣,使學生在探究、科學價值觀、科技知識二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技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3)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并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小學科學創新活動方案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植物叢的考察活動,了解認識生活在植物叢中的動植物。

    2、經歷對植物叢的考察活動過程,學習考察的方法,通過活動記錄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學生能從多角度、多方位觀察植物叢,能在一定時期內堅持進行觀察。

    教學重點:觀察植物叢中的動物,記錄它們的食性。

    教學難點:對植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進行記錄。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要考察植物叢,確定還大致區域提供學生選擇進行考察活動。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放大鏡、小鐵鏟等考察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校園的薔薇花叢在哪里?你留心觀察過花叢中的動植物嗎?以前我們曾多次到校園里進行觀察活動,如對一棵樹的觀察,今天將再次到校園里去進行觀察活動,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薔薇花叢里的生物。

    (1)說說考察的準備工作。

    (2)說說考察的注意事項。

    提醒學生不要破壞自然環境。

    (3)說說怎樣考察,準備考察些什么?

    讓學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時需要觀察的內容。如花叢中有哪些植物?花叢中生活著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住”在這里?哪些動物來這里“玩”?它們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4)學生分小組進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記錄。

    (1)了解認識植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

    (2)對薔薇花叢里的動物按食性進行統計。

    466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AV抽搐高潮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 在线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片视频一区二区|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免费电影|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射精|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深夜福利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