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的主題活動方案

    | 新華

    1.科學概念目標

    地球家園中有空氣、土壤、巖石、水、動物、植物、人等。

    陽光、空氣、水、植物、動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資源對地球家園缺一不可。

    2.科學探究目標

    會用圖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園圖上添加相應內容。

    能就地球家園中的自然資源與人類的關系參與討論,表達自已的觀點。

    3.科學態度目標

    對探究“地球家園中有什么”感興趣。愿意傾聽,積極分享。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園,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地球提供的各種資源。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會用圖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園圖上添加相應內容。

    2.教學難點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園,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地球提供的各種資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設3分鐘)

    1.學生猜謎語,激發興趣。

    說它像球不是球,它的身上啥都有。高山森林處處見,江河湖水向海流。

    動物植物和人物,全都生活在里頭。天天圍著太陽轉,你猜它是什么球。

    2.出示地球的圖片,引出“我們的地球家園”。

    二、聚焦(預設10分鐘)

    1.學生觀看視頻,欣賞:美麗的地球家園(3分24秒)

    2.聚焦提問,我們的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學生自由發表,回憶和交流自己對地球家園的認識。

    3.逐一出示課件上的圖片,學生看圖回答,進一步豐富對地球家園的認識:我們的地球家園中有——草地、森林、山脈、巖石、沙漠、海洋、大象、蝸牛、大雁、樓房、人……

    三、探索(預設15分鐘)

    1.畫一畫:翻開學生活動手冊第一頁,在地球家園圖上畫出各種事物,用直觀的形式表達和記錄。

    2.提問:站在地球家園往外看,我們能發現什么?讓學生補充與地球家園密切相關、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象,比如白云、太陽、月亮、星星等。

    3.補充完善學生活動手冊第一頁的地球家園圖。

    四、研討(預設7分鐘)

    1.過渡:每個同學都完成了自己的地球家園圖,現在我們來匯總一下,我們的地球家園中都有什么?

    2.教師在黑板上完成“地球家園中有什么”班級記錄表,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合并和分類。

    3.提問:缺少其中一樣可以嗎?讓學生自由發表,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4.小結:陽光、空氣、水、植物、動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資源對地球家園缺一不可,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地球提供的各種資源。

    五、拓展(預設5分鐘)

    1.提問:到田野、綠地、樹林或山坡上,看看我們還能在家園里找到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2.帶領學生在校園里開展活動。

    小學科學的主題活動方案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觀察給根分類;

    ●能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一個證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實驗;

    ●會通過實驗觀察莖的運輸功能。

    知識與技能

    ●知道植物的根根據形狀可以分成兩大類:直根和須根;

    ●知道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營養;

    ●認識形態各異的莖,知道莖的作用是運輸養料和水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愛護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教師敘述: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繼續走進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植物的根和莖。

    二、動手實踐,探究根源。

    (一)通過觀察、比較、描述、繪畫及分類活動認識直根和須根,并了解根的作用。

    1、學生觀察實物,發現特點。

    ①教師出示菠菜與蔥的實物讓學生初步認識植物的根。

    ②讓學生觀察事先提供的菠菜和蔥的根,發現他們的不同點。

    2、學生暢談觀察結果。

    學生觀察完兩種植物,將自己發現的根的不同形態描述出來。

    3、教師適時小結。

    教師適時點撥、畫圖,并得出結論,建立概念:像菠菜這樣的根,有一條粗粗的主根,四周有一些側根的稱為直根;而像蔥這種植物有許多粗細相似的根,就稱為須根。根按形態有直根和須根之分。

    4、按根的不同形態給植物分類。

    ①學生小組合作,給植物按根的不同形態分類。

    (事先提供的植物:香菜、薺菜、菠菜、青菜、芫荽、蔥、蒜苗、青草等。)

    ②匯報交流。

    小組派一名代表帶著實物到前面給大家說說他們的分類情況。

    (學生會說出:我們將香菜、薺菜、菠菜、青菜和芫荽分為一類,他們都是直根;而蔥、蒜苗和青草分為一類,他們都是須根。)

    5、引導學生認識根的作用。

    (學生說出:根能吸收水分;根能把泥土固定在植物的根上;根能將養料傳給植物的葉子;根可以讓植物長大。)

    ⑤教師小結:

    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將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時根又從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和養料。(板書: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料)

    (二)通過觀察、比較、實驗認識莖的不同形態,了解莖的作用。

    1、認識莖的不同形態。

    ①【提供莖的不同形態的畫面(竹子、牽牛花、絲瓜、西瓜)】

    過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美麗的畫面,了解莖的不同形態。

    ②學生結合畫面自由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植物的莖。

    ③學生仔細觀察植物莖的不同形態,小組內討論并試著給它們分別取名字。

    ④交流匯報。

    教師用簡筆畫表示出各種不同形態的莖,并引導學生了解這四種地上莖的名字。

    ⑤教師小結:

    這就是植物的莖按照生長狀態分成的四種類型:直立莖、纏繞莖、攀援莖和匍匐莖。

    3、通過實驗了解莖的作用。

    ①了解實驗內容,猜測實驗結果。

    過渡:剛才老師要求每組同學將竹子的莖插入裝有紅水的燒瓶中,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們發現了什么?還可以猜測一下,竹子的莖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說出:竹子的莖可能會變紅;竹子莖的內部可能會有紅水;竹子的莖和葉可能會被紅水染紅。)

    ②實驗操作。

    A提出操作要求(將竹子的莖縱切或斜切;小組內要分好工;操作時注意刀的安全使用;注意仔細觀察;做好實驗記錄和發言的準備。)

    B學生動手操作,完成記錄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重點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小學科學的主題活動方案篇3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讓學生知道我們的身體在不斷變化長大的相關事實。

    2.科學探究:會收集我們在生長變化的感性事實,學會測量身高、體重、手腳、胸圍、肺活量,學會觀察記錄測量數據,能夠對結果作初步統計。

    3.情感態度:意識到人的生長發育與飲食、鍛煉、睡眠有關,形成科學的健康觀和人文精神。

    活動器材:

    體重秤、皮尺、直尺、三角尺、氣球、吸管、膠管、自制儀器表格、小醫生服裝、帽子及紅袖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上課前咱們先來聊聊天吧!這些時天氣變冷,我看到好多同學都穿了新衣服。買的衣服是大一點的還是剛剛合適的?衣服為什么要買大一點的呢?

    2.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們在生長》。

    二、知道人的身體是不斷生長變化的

    1.提問:你用哪些現象來說明感覺到自己在生長呢?

    2.學生匯報:個子長了、體重變重、手腳長大、胸圍大了。

    三、測量自己身體生長變化情況

    1.提問:是呀,我們的個子長高了,體重變重了,手、腳也變大了,胸圍也變大了,長了多少呢?你用什么辦法來了解生長變化情況?

    2.四人小組討論。

    3.指導測量方法

    ①身高怎么量?誰會,請你來教教我們。

    ②體重怎么測?你是怎么讀出來的?

    ③手、腳大小有變化嗎?怎么知道手、腳變大了多少?

    ④胸圍大了怎么測?你們認為這樣測準確嗎?

    ⑤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測身高、稱體重、測手、腳大小以及量胸圍的辦法來了解身體的生長變化。

    ⑥學測肺活量: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兩邊分別派出1名同學參加吹氣球活動,這兩名同學必須個子差不多,吸一口氣吹完為止,看看你能吹多大?

    a.提問:兩個人個子差不多,吹的氣球大小怎么不一樣?

    b.談話:肺裝氣的多少,我們稱為肺活量,他們倆誰的肺活量大,大多少知道嗎?怎么知道?

    c.活動:我們現在就來測測這兩個同學的肺活量。

    4.講述:今天玩了這個小游戲,我們又學會了一個新的測量辦法叫什么?你想知道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嗎?現在,我們就要運用這些辦法進行一次體檢。

    ①體檢總得有小醫生,怎樣才能當好小醫生?被檢查的人應怎么做?

    ②誰會測身高?請你來當小醫生(發服裝、帽子)……

    手和腳的大小請每個同學按照剛才的辦法自己測量。

    ③體檢還要有體檢表吧!班級姓名……可不能漏掉喲,檢查時做好記錄,測完后,從表上找一找身體有哪些變化?

    5.學生體檢活動。

    四、意識到人的生長發育與飲食鍛煉、睡眠有關

    1.提問:你們檢查得可真熱鬧呀,觀察測量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匯報。

    3.提問:你怎么發現長高了?長了多少?

    你有多重?長重了多少?

    為什么有的人長得快,有的人長得慢?(與營養均衡、鍛煉、充足睡眠有關。)

    4.小結:祝同學們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希望大家隔斷時間能繼續堅持測量,這張表格保存好,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用到它。

    小學科學的主題活動方案篇4

    1.科學概念目標:

    天氣現象有陰、晴、雨、雪、風等。

    降水、光照、風等天氣要素會影響農業灌溉、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在內的人們的生產生活。

    2.科學探究目標:

    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的區別。

    會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3.科學態度目標:

    對探究天氣現象帶來的影響感興趣。

    愿意傾聽、樂于表達。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懂得天氣的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體會到只有掌握天氣變化的規律,才能趨利避害,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教學重點】

    區分不同的天氣以及不同天氣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要從有利和不利的兩方面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器材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各種不同天氣的卡片、小組活動卡片、教學課件、活動手冊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說說我們知道的天氣)(預設3分鐘)

    1.師談話:誰能說下現在的天氣是怎樣的??學生交流。?

    2.師:你還知道哪些天氣?(板書貼:雨、晴、雪、陰等天氣文字)

    3.師:我們地球家園上的天氣變化還真多,今天我們一起和大頭兒子來學習《各種各樣的天氣》(出示課題或板書)。

    二、探索(預設21分鐘)

    1.情景引入:為什么大頭兒子要學習了解各種各樣的天氣呢?因為雙休日他們一家要到蕭山湘湖來游玩。媽媽說:“大頭兒子你是小學生了,要學會照顧自己,這次外出你要根據當地的天氣情況自己做好準備。”大頭子說:“好的媽媽!”

    師:可是這么多的天氣,我們如何來區分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天氣的圖片。(投影3組圖片,說說這是什么天氣?它們有什么特征?)(晴、陰)(雨、雪)(多云)

    2.根據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各種不同天氣的主要特征。

    (一)區分常見的天氣符號(3分)

    同學們真能干,大頭兒子也學會了區分不同的天氣,他很聰明,還從網上查找了出行時蕭山的天氣情況,在查天氣時他發現一些天氣符號,(ppt)你知道它們分別表示什么天氣嗎?請同學上臺貼圖。

    小結:根據不同天氣的特點人們確定了不同的天氣符號,剛才這些是常見天氣的符號。

    (二)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15分)

    1.引出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大頭子認識了天氣符號,查到這個假期里蕭山天氣是這樣的,你看他穿著這樣的衣服可以嗎?還可以準備些什么?(ppt出示圖)

    生指名說。

    2.師:看來天氣對我們生活影響很大,有利的,也有不利的。(貼板書)你能舉例說明嗎?

    生指名答,師Ppt舉例說明。

    3.我們能把這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響找出來嗎?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一起討論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每個人可以寫一種的天氣,并請組內同學幫助補充)填表時把這些天氣影響以關鍵詞句或畫圖的形式作好記錄。

    天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天氣影響(寫關鍵詞句/或畫圖)

    晴天  是有利的

    是不利的

    4.學生討論填表,教師巡視。

    5.點名集體交流匯報(游戲:正反大挑戰),教師黑板填寫關鍵詞。

    6.小結:各種不同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多影響,有些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利的,有些是對我們的生活是不利的。

    小學科學的主題活動方案篇5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看清更多細節的作用。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厚,邊緣薄;鏡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3.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學習、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工具共同點和不同點的對比活動,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點。

    2.學會使用放大鏡,對比肉眼觀察和使用放大鏡,能發現更多的細節。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培養持續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

    2.了解放大鏡的發明史,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3.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樂于與人合作,共同探究。

    【教學重點】知道放大工具的結構特點,了解放大鏡能放大物體圖像,看清更多細節。

    【教學難點】通過對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點,明白放大鏡是“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每生一面)、信封、錢幣;十種對比觀察的器具;燒杯、水、記錄紙。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課前視頻導入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與我們看到的實物有什么不同

    2.組織學生回答,導入新課。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

    1.出示10種不同的器材,分別用它們觀察文字,尋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將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兩類。(預測-實測)

    (2)比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3)比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樣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2.交流學生的發現。

    通過比較發現能放大物體圖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間厚)不能空心的特點。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間越厚,邊緣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體的圖像也就越大。知道放大鏡也叫凸透鏡。

    3.拓展活動: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為一個“自制的放大鏡”。

    4.小結,并介紹放大鏡的歷史。

    三、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1.了解放大鏡的用途,讓學生談談生產、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鏡?

    2.用肉眼和放大鏡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物體觀察,比較肉眼觀察和在放大鏡下觀察有什么不同。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3.組織學生觀察,教師巡視。

    4.組織學生匯報各自的發現。

    5.小結放大鏡的作用。

    四、總結延伸

    1.你還想用放大鏡觀察什么?你還希望用什么工具觀察物體?

    2.總結。

    小學科學的主題活動方案篇6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指示,適應“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引導少年兒童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培養少年兒童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素質,努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植物、動物、環境、科幻、思維創新、發明的聯系,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系。包括九個單元:科學家的故事、植物、動物、資源與環保、氣象與科學、科學與幻想、科學與生活。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探究活動。對動植物、環境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愿望。關心新事物與生活的聯系。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技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技課的興趣,使學生在探究、科學價值觀、科技知識二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技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3)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并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小學科學的主題活動方案篇7

    1.科學概念目標

    月相是變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漸發生變化的,有時月相亮面逐漸變大,有時逐漸變小。

    2.科學探究目標

    能連續幾天持續觀察月相。

    會記錄和描述月相變化的過程。

    能發現月相是逐漸變化的。

    3.科學態度目標

    對觀察記錄月相等活動感興趣。

    能堅持客觀及時的記錄。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記錄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漸發生變化的。

    2.教學難點

    組織和督促學生進行連續的觀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提前一周布置的月相觀察記錄單。

    提示:適合學生觀察月相的時間是在農歷初三到農歷二十,一般在晚上九點前就能看到月球升起。以2018年9月為例,9月12日(農歷初三)到9月29日(農歷二十)這個時間段適合學生對月相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設5分鐘)

    1.學生誦讀古詩《古朗月行》,引出對月亮相關的認知,激發興趣。

    2.提問:關于月亮,你知道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學生自由發表,回憶和交流自己對月相的認識。

    二、聚焦(預設5分鐘)

    1.欣賞月球圖片,提問:這幾幅圖有什么相同點?這幾幅圖里面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自由發表。

    2.出示概念:月亮其實是個球體,我們看到的月球發亮部分的形狀叫月相。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月相》。

    三、探索(預設18分鐘)

    1.觀察連續一周的月相照片,用自己的話描述月相的樣子和變化。

    學生充分表達。

    2.實際觀察和記錄月相。

    (1)展示學生提前一周的月相記錄照片、圖畫,師生進行點評。出示班級記錄表,學生可以分享自己觀察記錄時發生的小故事。

    [建議:本節課提前一周布置觀察月相的任務,用照片和畫圖的方式同時進行記錄,并標明每幅照片和畫圖的日期。老師也要完成觀察任務,有條件的班級或教師可以做一個班級記錄表,放在教室里,每天安排小組做好記錄。]

    (2)觀察方法指導:記錄下觀測的時間,觀測的地點,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樣的,就畫什么樣子,沒有看到或忘記觀察了,就不要憑空想象。

    (3)記錄方法指導:在前期至少連續一周的觀察中,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記錄方式。從教科書的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即可。(“描陰影法”,把月球不亮的部分用畫斜線或涂黑的方法表示陰影。“剪紙法”,根據月相剪白色紙片,把剪好的白色紙片粘貼在黑色紙片上。農歷初三、初四、二十六、二十七時,因為明亮的部分很少,對學生剪紙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4)完成活動手冊記錄單的部分內容,強調一定要實事求是的進行記錄,自己當天沒有記錄到的,可以根據班級記錄單上的進行記錄。

    四、研討(預設10分鐘)

    1.請部分學生在投影上展示活動手冊,針對兩個問題進行分享交流:

    ①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嗎?

    ②連續觀察幾天,我們觀察到的月相是怎樣變化的?

    2.出示天氣晴朗時一整個月的月相圖,教師小結月相的變化特點:月相是由最初的什么都看不見,到慢慢看到半圓形,接著可以看見一個圓盤形,慢慢地圓盤形又變成了半圓,只是方向變了,然后慢慢地月相變得越來越小。

    五、拓展(預設2分鐘)

    繼續觀察月相,完成長時間的觀察記錄。

    小學科學的主題活動方案篇8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到的現象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考:如果改變生態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瓶里的水是改變生態瓶的非生物環境,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瓶里的水:(參17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瓶的生物數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參18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瓶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3、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觀察生態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466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熟女|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高清在线|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冲田杏梨高清无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asmr国产一区在线| 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后入内射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女女同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国产内射999视频一区|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 国产午夜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欧美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无码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内射少妇一区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