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八年級教案

    | 金成2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原定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課后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下面小編帶來歷史教學八年級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歷史教學八年級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中華民族在20世紀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變。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巨變,是中國近代化艱難起步進程中的重要環節。它-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此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繼續和發展。從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來看,洋務運動的歷史功績是為近代化留下了雖然菲薄卻又極其珍貴的物質遺產,維新派的歷史功績則是為近代留下了雖然曇花一現卻影響深遠的政治遺產。這樣,中國早期近代化進程的艱難和曲折,成為呼喚辛亥革命到來的社會要求和強大動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則為辛亥革命準備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條件。辛亥革命后,中國人民的革命洪流洶涌澎湃,勢不可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相繼爆發。

    本課的主線可以歸納為:準備——爆發——結果。孫中山是20世紀中國走在時代前列的第一個偉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終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發,-了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本課的重點是辛亥革命:通過了解同盟會成立的過程及其革命綱領,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質;通過了解中華民國建立前后的斗爭歷程,進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本課的難點是如何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深遠,如何通過史實總結出來,這需要運用分析歸納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而這些對中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二、學情分析

    1、八年級的學生平時喜歡競爭,民主氣氛比較濃,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們的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2、本課根據課標的要求有兩個層次:一是知識層次,二是運用層次。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對知識層次的東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決,像“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這個要求,學生學會利用教科書,提取教科書中提供的各種信息,學會自主學習。而對于“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這個第二層次目標,則可讓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探究的方式去實現。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學習小組的解說、討論活動,讓學生學會交流學習體會,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

    3、教師在課堂上內,采用播放有關音像資料,創設情境,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或引起學生共鳴。教師就有關問題啟發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和討論,使學生真正有感而發,最后達成共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采用小組為單位,競爭回答課堂提問,以積分的形式評出本課“學習小組”,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集體榮譽感。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知識與能力:1、了解并概括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掌握制作歷史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了解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情況,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1、閱讀課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孫中山進行的主要革命活動;巧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查找有關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和運用史料支持觀點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通過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學習一代偉人“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革命精神;繼承他“喚起民眾”“振興中華”的偉業;使自己具有胸懷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而奮斗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和競爭精神,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1、網絡平臺教學法:知識容量大。

    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通過創設情境,設計比較適合學生的課堂活動,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比較自然地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情感教育。

    3、問題教學法:根據初中學生具有好勝和集體榮譽感的特點,課堂采用小組競賽形式,大部分問題的回答都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高,課堂氣氛活躍,效果較好。

    4、講述和競答法:講述歷史小故事和問題競答相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歷史思維能力。

    五、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學生按小組收集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有關故事(可根據課文內容的先后順序,各小組抽簽分別準備)。

    2、教師提出思考題:20世紀中國有哪三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有何歷史意義?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這個思考題是各個小組都要準備的,并且要盡量找到支持自己觀點的史料。

    3、教師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網站、書籍名稱等查找資料的途徑。

    4、學生課前明確分工,選出組長、發言人,主動查找資料,收集圖片、照片、音像資料、文字資料等等,在教師的指導下,編寫解說詞、制作課件等。組內交流,以便于上課時,能快捷調出所用資料;同時,要設計多種表達方式來歸納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編演歷史劇小品。

    5、在準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分配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從中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二)教學或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出示孫中山的畫像及播放電影片斷《辛亥風云》。

    設問:同學們知道孫中山的哪些事跡?孫中山為何被稱為“國父”?為什么說孫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下面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孫中山的青少年時代,了解歷史的真知。(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以歷史故事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學習新課

    (1)故事擂臺:

    學生活動:組內指定專人講述、專人協助播放圖片、多媒體影音材料,或表演以增加故事的生動性。

    第一組:講述青少年時代的孫中山、孫中山棄醫從政的故事。

    (教師點評:這些史實說明青少年時代的孫中山就樹立了胸懷大勇的風范)

    第二組: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講述“孫中山上述李鴻章”的故事,講述興中會的成立、同盟會的成立等。

    (教師點評:這體現了孫中山“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革命精神)

    第三組: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的故事,其中主要是武昌起義的故事。

    (一邊播放武昌起義的錄象,一邊講述起義中的歷史情節,烘托氣憤,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網絡展示“武昌起義后形勢圖”,讓學生找出宣布獨立的省份,并圈出來。

    第四組:中華民國建立的故事,如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宣統帝退位等。

    在講故事時,教師要著重指出需要把握的重要歷史事件:

    創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最先采取武裝斗爭的革命方式——資產階級革命

    創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

    提出了當時最先進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旗幟?或問:為什么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設計理念:學生要參與表達,要注意交流過多或過少的不足。)

    引導學生用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列舉出孫中山的主要革命事跡(可用表格、圖示或列舉法)。

    1894年,創立興中會

    1895年,發動廣州起義

    1900年,發動惠州起義

    1905年,創立同盟會

    1906年,發表三民主義

    1906—1911年,革命黨人在其影響下發動了多次起義

    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問題競答

    孫中山的名字從何而來?孫中山棄醫從文值得嗎?什么事件使孫中山意識到救中國只能用武力-清朝?這一事件發生在哪一年?同年發生了什么戰爭?當時孫中山幾歲?為什么說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面性的資產階級政黨?武昌起義發生在哪一年?這一年是農歷什么年?中華民國是哪年成立?哪年哪個皇帝下詔退位?民國元年是公元多少年?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大總統是誰?中華民國-了什么政權?它又是如何鞏固政權的?武昌起義與辛亥革命有何關系?

    (設計理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進一步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

    教師加以小結和點評:

    1、組織規模、領導機構、政治綱領、機關刊物等方面分析,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同盟會。

    2、孫中山領導下,革命黨人愈挫愈奮,一次次的武裝起義,最終推動武昌起義的爆發,武昌起義的成功,中華民國才得以于1912年成立。

    3、要充分利用課本中“武昌起義形勢圖”,說明武昌起義后全國大部分省份已脫離清政府,標志著清政權已土崩瓦解。強調這里的獨立是指脫離清政府的統治,不是從一個國家分離出去。

    4、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環節。

    (3)組織討論: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設計理念: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極大推動了中國人民思想的解放,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使帝國主義再也無力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它為民族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辛亥革命也是亞洲革命風暴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辛亥革命說成功,也行;說失敗,也可以。理由充足即可。之后,教師總結:辛亥革命雖然建立了中華民國,-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并沒有真正實現民主共和,三民主義也沒有實現,中國依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辛亥革命最終是失敗的。

    3.課堂小結學生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之后,教師總結:辛亥革命的先輩們為之奮斗、為之獻身的理想,今天已成為現實,辛亥革命先們開創的偉大事業,正由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繼續推向前進,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和豐富的思想資源,成為激勵后人繼續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動力。以此加強對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5.板書設計

    第8課辛亥革命

    一、準備:孫中山創立同盟會

    二、爆發:武昌起義

    三、高潮:中華民國的成立

    六、評價

    本課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大容量資料的優勢,向學生展示有關辛亥革命的各種歷史材料,以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并派代表陳述交流本組對辛亥革命的看法,能很好地解決難點。

    七、教學自我反思

    第一,歷史學習要注意引發學生的思考,應該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尋找適合的切入點。

    第二,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第三,形象的材料,會使學生更貼近歷史。

    歷史教學八年級教案 篇2

    三大改造

    ?課程標準:

    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引導學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實質和意義,培養其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教師適當補充一些課外材料讓學生閱讀;引導學生編寫、表演小歷史劇;引導學生課后撰寫題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論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過渡時期中,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教學過程

    導入

    ?我國是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如何改造農民個體所有制,建立先進的社會主義農業經濟,這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成敗的關鍵之一。

    ?小歷史?。骸峨u毛飛上天》 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議一議:國家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看誰找得快:學生在教材上找出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方法。

    ?看圖片《農民紛紛申請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和《北京郊區農業實現合作化》,加深認識。

    ?教師簡單介紹手工業合作化的情況。公私合營

    ?身邊的歷史:參觀當地的一兩個老字號店鋪,并請管理人員簡單介紹一下該店鋪在公私合營時的情況,了解其發展歷史與現實狀況。(成果匯報)

    ?教師解釋“公私合營”的概念。

    ?學習與思考:為什么說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起來了?

    歷史教學八年級教案 篇3

    民族團結

    一、課程標準

    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1、新中國的建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我國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和國家的高度統一。

    2、我國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結果。

    3、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

    2、掌握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和意義;

    3、 了解少數民族的發展狀況,知道西部大開發給少數民族帶來的新氣象;

    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收集和整理有關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資料,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學習方法;

    2、通過學習教材中的插圖,使學生學會從歷史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歷史史實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理解并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通過對孔繁森事跡的了解,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

    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難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收集有關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的圖片和影像資料;

    2、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收集有關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資料;分小組介紹民俗文化;

    2、學唱民歌;

    4、 說說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學方法

    教師教法:談話法、討論法;活動法;

    學生學法:學會探究式學習

    一、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五十六個民族的分布)

    看誰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民歌竟猜:1、2、3議一議

    1、我國一共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多少個省級民族自治區?

    2、小討論:黨和政府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3、說說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有何意義?

    二、各民族共同發展

    看誰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況,談談今天各族人民共同發展的新鮮事。

    說說孔繁森的故事。

    歷史教學八年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經濟結構和實行工業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誕生過程及其內容和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的工業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業化開始起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第一部憲法的頒布,真正地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顯著成就。?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和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教學難點: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學生閱讀教材導入框教師由此導入?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教師提問】??

    閱讀教材????18頁—19頁,思考?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上面臨怎樣的局面?(背景)?(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多媒體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產品產量表。

    (2)中國、印度、美國的工業的對比表格。

    (3)毛澤東的話語。

    教師歸納背景1: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超過歷史水平?背景2:我國工業水平落后?

    【教師提問】??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改變當時的經濟狀況,我國政府制定了什么??

    學生回答: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多媒體展示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圖片)?

    【教師過渡?】?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第二段內容看一下,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

    [教師要求]請大家把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復述一遍。?多媒體展示一五計劃的任務?[教師引導]現在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什么要以發展重工業為主?一般來講,應該是先發展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對呀?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1.?當時的國情,中國的工業基礎太薄弱。

    2.受蘇聯發展的影響?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所取得的成就。?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相關內容,看一看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學生回答]多媒體展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成就。

    思考:動腦筋?

    教材第20頁?

    [教師引導]對于課本上“動腦筋”欄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觀點應該怎樣看待呢?我們說,看待任何事物,必須放到當時的環境中去,解放牌汽車也是這樣,我們應當看它誕生的意義和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而不能拿它和現在的產品去比。?

    [教師過渡]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加緊進行。1954年9月,第_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一方面的內容。?

    二、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教師提問】

    (1)1954年,在北京召開的會議是什么?

    (2)這次會議的內容是什么?

    (3)這次會議上制定的憲法的性質如何??

    【教師提問】同學們通過看書,知道憲法的主要規定是什么嗎??

    [學生回答]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教師提問】?它的頒布有什么歷史意義??

    師生通過討論,總結:由于事先廣泛征求意見,經過1.5億人民討論,還經過人民代表認真的修改,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意志,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也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歷史教學八年級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一五”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務(從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歸納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采用講授法、獨立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課內容的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一五”計劃的提前超額完成,使我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證明了中共在經濟建設方面“進京趕考”的成績斐然。全國人大的召開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已經基本形成

    教學重點:“一五”計劃的主要任務和1954年憲法的頒布

    教學難點:1954年憲法的性質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從而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標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基本形成。

    學時重點

    重點和難點:本課主要介紹的是工業化的起步。講述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第_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等問題。

    重點有兩個:一是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二是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1954年,第_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學時難點

    難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共和國第一部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這一問題很抽象,對初二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因而將它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工業化的起步

    請同學們閱讀課前導讀,“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p>

    思考“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我國經濟狀況如何?”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小結:國民黨在敗退臺灣后留給中國共產黨的是一個經濟上面臨崩潰的舊中國,一窮二白。舊中國是個落后的農業國,沒有合理的工業體系,幾乎沒有重工業。新中國建立后,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超過歷史水平,但仍遠遠落后西方發達國家,就是同樣發展中國家印度也比不上。指導學生閱讀書中表格。

    師:怎樣才能扭轉這種局面呢?

    活動2【講授】工業化的起步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找出“一五”計劃編制目的和它的起止時間。

    1953年,我國政府開始組織編制“一五”計劃,目的是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國民經濟?!耙晃濉庇媱澋?957年結束。

    師:“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什么?”(由學生看書總結)

    ①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②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那么,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呢?為什麼還要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小結:“一五”計劃開始的時候,雖然我國工業已經恢復并超過歷的水平,但是工業化的起點仍然很低。1952年現代工業在我國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只有26.6%,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多媒體再次顯示:《中華與印度、美國鋼和電產量的比較》表格和課前導讀內容)

    可見,我國仍然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家。特別是經過戰爭和更復雜國際局勢的影響,恢復我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極端落后狀況的客觀要求顯得更為緊迫。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參照蘇聯的經驗,選擇了一條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

    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看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怎樣超額完成的,主要成就體現在哪些方面?。

    (師生共同小結)工業方面:一批為國家工業化所必需而過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礎工業建立起來(為鋼鐵工業)。1953年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七號煉鐵爐相繼提前竣工。與此同時,還建立了新的工業部門(為飛機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到1956年,我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機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多媒體顯示:《鞍山大型軋鋼廠》《我國制造的噴氣式飛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并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交通運輸業方面多媒體顯示:《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重要成就分布示意圖》(動態),學習交通建設主要成就。A、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毛澤東稱之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漢長江的雄偉氣勢及其在我國南北交通方面發展的重要作用。B、“一五”期間,我國共建成30多條鐵路,還在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國內地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師:“一五”期間,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以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一萬多個工業項目,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同時在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礎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

    完成書中“動腦筋”,指導學生看問題既要歷史地看,同時也要發展地看,小男孩的觀點“沒什么大不了的”,在現在看來的確如此,但在當時的中國卻是了不起的事情。激發學生發奮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師: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的民主經濟建設也在加緊進行。具體表現是召開了第_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請同學結合課文介紹大會召開的情況。

    學生復述:1954年9月,我國政府在北京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_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大會由毛澤東主持,全國人大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國家大事。由人民參加商議國家大事,這在我國歷還是第一次,它充分體現出人民當家,成了國家的主人。

    師:這次大會的任務一是制定了一部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在此之前,我國有一部文獻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這部文獻叫什么?是在什么會議上制定的?

    生:《共同綱領》,是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制定的。

    師:當時,蔣家王朝雖然被_,但全國大陸還沒有完全解放,國內外的敵人還很囂張,國家的政治制度也處于一種過渡狀態,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穩定,需要加強人民的民主權利,保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順利進行。在這次大會上,經過熱烈討論,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_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和憲法的頒布,結束了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以《共同綱領》代替憲法的過渡狀態,加強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證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順利進行。那么,如何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呢?

    1539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吧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影院 |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动漫|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国产vr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无码人妻品一区二区三区精99 |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超清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一区二区| 农村人乱弄一区二区|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