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八年級個人教案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原定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課后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下面小編帶來歷史個人八年級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歷史八年級個人教案 篇1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說教材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進一步加深。本課的內容為綜合考察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提供了思維素材,,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而且能夠促進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結構和內在聯系。從而貫徹“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新課標理念。
教學目標
1、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性質和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2、分析《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危害,使學生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3、在落實目標1、2、的過程中,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本課重點:《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危害
本課難點: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
二、說教法
探究性學習: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凋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通過讓學生靜下心來自主學習,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梳理,找出自己的不足,作為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提供依據。教師通過給學生進行方法指導,教他們學會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教材進行反復整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避免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滑行”,達到查缺補漏、深化提高的學習目標。
三、說學法
學情分析:我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剛開始高中學習不久,初高中的過渡尚在進行,學習習慣、思維方式還有待養成。
主要環節:
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當堂反饋。
簡述歷史思維的三時態特征,并將學生分為三組
讓學生分組在課本中找出與各時態相對應的觀點
提出本課的總問題:為什么同一事件不同的時間人們的看法會有如此差異?
分別以“鴉片戰爭后的中國”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為例通過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由共時態思維向即時態思維轉化,完成教學目標
板書設計:
第三節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英法發動侵略戰爭
1.英法美提出"修約"要求及實質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二、《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條約》的簽訂2.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和《北京條約》的簽訂
三、俄國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基本構想,上述構想基于新課程標準中“以學生發展為主”這一理念,力圖在課堂上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培養發散性四維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歷史的樂趣不僅僅建立在軼聞野史之上,關注社會演進中人們的觀念之變,體味社會文明的進步,才能真正從理性層面體會歷史之美。
歷史八年級個人教案 篇2
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川教版世界近代史部分的一節復習課,說課的題目是: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這一復習主題,包括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學習主題的三課內容:英國的新生、美國的獨立、法國大革命。
2、課程標準的要求
①簡述《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初步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影響。
②講述華盛頓、拿破侖的主要活動,評價資產階級政治家的歷史作用。
3、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從世界近代史的整體來看: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確立的歷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導致了歐美國家資產階級革命,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跨越,這是人類歷史的一次巨大變革。
這一復習主題主要在講述“資本主義的確立”部分,屬于資本主義確立的“開局之篇”,是世界近代史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
從教材的第一學習主題來看:
該主題是講述“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共5課,由三部分構成。一是“文藝復興與新航路的開辟”,講述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輿論準備和資本主義發展條件環境的開拓;二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講述歐美主要國家反對封建統治和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斗爭及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三是“歐洲的殖民擴張”,講述西歐殖民者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區的野蠻掠奪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這一復習主題屬于第一學習主題的第二部分內容,屬于第一學習主題的“核心內容”,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通過本主題的復習,一方面能使學生建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知識框架,區分易混點;另一方面能使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4、教學目標
今年的這屆學生,是我縣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的第一屆。我省從今年已開始實行開卷考試,新形勢下,“教”重在教方法、能力、思路、規律?!皩W”重在學方法、能力、思路、規律。在接受素質教育的同時,九年級學生還面臨升學的壓力,“教”與“學”還要適應“開卷”考試的要求。復習課作為新授課的后繼教學,要鞏固基礎知識,建立知識網絡,提高運用能力。
綜合上述情況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識記與理解
①比較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內容
②比較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三個文件
③客觀評價華盛頓、拿破侖
(2)能力與方法
通過復習,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綜合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復習,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是歷史的進步;認識一個民族不畏強權、敢于反抗的斗爭精神和以弱勝強的堅強意志。
5、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及學生的情況,我確定本節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1)重點:三個文件
(2)難點:評價人物
歷史八年級個人教案 篇3
《收復新疆》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課《收復新疆》,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四個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近代史呈現出兩條鮮明的主線,其中之一就是外國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妒諒托陆穭t是這條主線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中國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據課標和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2、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
①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史實,掌握新疆行省的設置。
②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對“海防”“塞防”之爭的討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通過看《收復新疆示意圖》,講述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過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歷史圖表陳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評價左宗棠,培養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左宗棠“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懷,使學生自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重點:左宗棠收復新疆。因為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我國的西北大門,它的得失不僅關系到我國的主權,更維系著國家的安全,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以左宗棠為首的愛國官兵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捍衛國家主權,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愛國情懷和愛國之舉,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
4、難點:
①“海防”“塞防”之爭。因為初中學生看問題往往比較片面,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問題。
②收復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價的必要性。因為中國用一大塊土地和大量的賠款去換取一座山城,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是難以接受和理解的。
二、教學方法:
本課面對的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歷史的能力和方法,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于表現,對事物充滿了好奇,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同時又存在著看問題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點。我根據對本課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心理特點,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下的問題情境教學法、史料分析法、分組討論法和歸納總結法。
三、教學程序(包括創設情境、新知探索、知識提煉、練習鞏固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
讓學生伴著熟悉的新疆民歌《我們新疆好地方》那歡快、優美的旋律,欣賞一段表現新疆美麗風光的紀錄片;然后讓學生介紹新疆的地理位置和風土民情;教師進行簡單的總結后,導入本課。
用歌曲和視頻創設情景,直觀生動,有強烈的吸引力,可以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從課間的松散狀態直接進入學習狀態,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
2、新知探索:(包括新疆危機、收復新疆和治理新疆三個方面)
(1)新疆危機:教師引導學生看書閱讀課本并歸納:19世紀六、七十年代新疆危機的表現。
這一目的內容條理、清晰,學生通過閱讀及思考,可以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歸納問題的能力。
(2)收復新疆:包括兩個問題:海防、塞防之爭和收復新疆的過程。這兩個問題,前者是本課的難點,后者是本課的重點。我對難點的處理方式如下:
第一步:屏幕顯示中國地圖,閃爍新疆和臺灣,教師指出在新疆遭受侵略的同時,我國的臺灣也受到美、日的侵略,東南西北都處在多事之秋,哪頭為重呢?提出問題,設置懸念。
第二步:屏幕出示兩段史料,分別代表海防論者的觀點和塞防論者的觀點。然后指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閱讀史料的能力。
“新疆不復,于肢體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心腹之患愈棘?!薄铠櫿?/p>
“海疆之患不能無因而至,其所視成敗以為動靜者,則西陲軍務也?!薄踔?/p>
第三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這兩種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敢于質疑和發表自己的見解,讓不同的思維火花進行碰撞。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第四步:屏幕出示史料:“海防”與“塞防”并重論者左宗棠的觀點。并指導學生閱讀,通過閱讀這段材料,可以讓那些在討論中走進死胡同的學生,產生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之感。使學生認識左宗棠高瞻遠矚,誓死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觀點,才真正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加深學生對左宗棠主張收復新疆正確性的理解。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薄笞谔?/p>
通過讓學生閱讀史料展開討論,然后再通過史料讓學生深切體會“手心手背都是肉,東南西北都得要”的道理,達成共識。既培養學生運用歷史文獻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攻克了難點。
對于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的過程,這是本課的重點,我是這樣來解決的:
第一步:屏幕出示左宗棠的畫像及其“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的詞句。使學生感受左宗棠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并形成感性認識。
第二步:屏幕上出示五個問題,教師指導學生看書、思考、討論,并依次回答
其中①左宗棠分幾步把新疆收復回來的?②在驅逐阿古柏的過程中,左宗棠采取了怎樣的斗爭策略和斗爭方法?結果如何?和③左宗棠是怎樣收復伊犁的?著重考察學生閱讀能力、搜集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④在收復伊犁的過程中,左宗棠為什么沒有采取軍事打擊的方式而采取了外交途徑?著重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要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
⑤中國政府通過《改訂條約》收復了伊犁,但同時付出了大塊土地和900萬盧布的賠款,是否值得?是本課的難點之一,攻克方法:
屏幕出示《收復新疆示意圖》,教師在圖上點明伊犁這座山城位置的重要性,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難點。培養學生用全局的眼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步:引導學生結合屏幕上的《收復新疆示意圖》,復述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過程。培養學生利用歷史圖表陳述歷史事件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
這部分內容是把重點知識分解,設置為若干個小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每個問題之間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層層深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3)治理新疆:
由于本目知識簡單明了,我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明白兩個問題:左宗棠建設新疆和清政府設立行省。使學生認識這些措施為鞏固西北邊防、防御沙俄侵略起了積極作用。
然后,教師再適當補充西部大開發策略和新疆的發展,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
在新知探索之后,引導學生評價左宗棠。同時教師要指出,這節課我們僅僅了解了收復新疆的左宗棠,還不是完整的左宗棠,在學完第六課《洋務運動》之后,可以結合前后所學,對左宗棠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知識提煉:
通過板書進行知識提煉。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能全面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加深學生的整體印象。
4、練習鞏固:
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夯實基礎,鞏固重難點,拓展思維能力,并檢查學生的聽課效果。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出問題,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研,達成共識,體現一種多媒體輔助下的問題情境教學特色。
歷史八年級個人教案 篇4
知識與能力
1.了解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的背景、出現轉機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中美關系改善過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時間。
4.掌握上海APEC會議的時間、屆次、主題及意義。能列舉上海APEC會議的內容。
5.通過學習新中國外交事業的成就,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及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大量運用歷史圖片,注意體驗式學習,讓學生通過直觀、感性的材料近距離地觸摸歷史。
2.讓學生查閱資料,利用補充材料,設計開放性試題,引入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由上海APEC會議的主題“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樹立樂于合作、團結互助的人生態度。
2.認識到外交事業的成就來源于祖國的強大,生發熱愛祖國、立志學習、使祖國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中美關系正常化。
2.難點:中國外交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通過比較舊中國與新中國的外交地位的不同,認識原因。利用課堂小結的討論,多方位理解原因。
教學工具
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復習
我們已學習了第15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誰能做今天的復習小導師,帶領大家復習一下?
導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一起回顧了新中國建國初期的外交成就,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開啟新課的大門?
教授新課
在中國外交事業發展的歷程中,20世紀70年代可謂好戲連臺,其中,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深遠的事件是“中美關系正?;?。哪位同學能說說新中國成立初期20年的中美關系?
1.由課前提示“1971年7月15日,北京、華盛頓同時發表公告”導入。
2.由上一節課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導入。
3.由本世紀“唐裝盛行”導入。
學生依據舊知識,回憶、總結或自學課本76頁第一段。
學生發言:“敵對”“敵視”。
運用多媒體:
1.圖片《美國總統尼克松》《中國乒乓球隊員與美國乒乓球隊員在一起》。
2.與圖片相配的影音資料: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一份對外報告中說:“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贝藭r,美國再也不能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和在國際事務中
的作用了。中國對美國改善中美關系的表示,做出積極的反應。1971年4月,毛澤東親自批準中國乒乓球隊邀請美國乒乓球隊正式訪問中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美國代表團訪問中國?!耙孕∏蛴绊懘笄颉钡摹捌古彝饨弧鞭Z動了世界。
同學們,聽了上面的資料,你對中美關系的前景有何看法?說出你的理由。
有誰能說說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的歷程中,經歷了哪些不平凡的事件?哪位同學能分階段來說說?
學生發言:
中美關系將不斷走向改善。因為雙方都在為此而積極努力。
學生思考、回答:
1.新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2.國際形勢的變化
學生發言:
1.1971年7月,基辛格訪華
2.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學生看大屏幕。
學生們互相交流,每組推薦一人發言,同組或異組補充。
請同學們來看一段影音資料:“尼克松走下舷梯”,這是1972年2月的一個歷史瞬間,請同學們想一想,從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到尼克松主動與周恩來握手,這僅僅是禮貌問題嗎?c.①1979年4月,美國總統簽署由美眾、參兩院通過的《與臺灣關系法》。
②1992年9月,美總統以國內因素為由,不顧歷屆政府做出的,宣布售予臺灣150架F?16戰斗機的決定。
③2001年3月,美國在日內瓦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提出反華人權議案。
討論如下問題:
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材料a發表于哪一年?
②中美關系中的關鍵問題是什么?
③結合以上三組材料,談談你對中美關系的認識和展望。
學生發言要點如下:
①1979年。
②臺灣問題。
③觀點一:認為中美關系的前景是美好的,現在的確存在一些摩擦,但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進一步強大,這些摩擦必然會越來越少。
觀點二:認為中美之間存在著根本上的差異,如美國希望謀求世界霸權,而中國反對任何國家稱霸,現階段雙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但不同的目標將使雙方分道揚鑣。
對于中美關系發展的前景,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今天的討論就到這兒。下面就讓我們繼續學習本課內容。
在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還有兩件舉足輕重的大事。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顯示圖片:
①《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飄揚》
②《中日建交》
誰能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這兩幅圖片所展現的歷史事件?
讓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場由20位政府首腦表演的“時裝秀”。大屏幕顯示圖片:《身著中國民族服裝的各經濟體領導人在上??萍拣^前》
學生發言要點:
①1971年,第2_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學生競相發言:
①2001年上海APEC會議。
②圖中人物是亞太經合組織的各經濟體領導人。
③此照片拍攝于2001年10月。APEC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相關會議在上海召開。
同學們,這幅圖使你想到了什么?
大屏幕顯示《世界政區圖》。
教師對照地圖指出APEC成員的區域位置。
并說明:APEC是亞太經合組織的簡稱,它是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政府間經濟合作組織。
APEC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有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本次APEC會議的主題嗎?
本次會議的主題告訴我們:面對新的挑戰,APEC成員國將采取什么樣的對策?這對你有什么啟發?
上海APEC會議的內容有哪些?意義如何?有誰能來介紹一下?
學生發言:
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學生討論,強調:“參與”“合作”“共同繁榮”
啟發:在生活與學習中,也要多一些合作,團結互助,共同進步。
學生依據自學介紹會議內容:
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規格的多邊外交活動。
課前曾布置同學們查閱有關亞太經合組織的資料,有誰能將你從報刊、互聯網上了解的知識講給大家聽聽嗎?
至此,我們已經學完了本課內容,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本課所學知識,準備練習。
課后小結
舊中國屈辱外交的根源是國家的貧窮落后。而新中國外交事業的輝煌成就也折射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新中國外交事業的成就和國家領導人的正確決策密不可分。遵循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一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歷史八年級個人教案 篇5
【課程標準內容】
了解中國共產黨_屆_全會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第一課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上承“文 革”,下啟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在內容上,本科包括兩個子目——_屆_全會和撥亂反正,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闡述:以“真題標準問題的討論”介紹_屆_全會的背景,重點講述_屆_全會的召開、內容和歷史意義;_屆_全會推動全面平反冤假錯案和中共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_屆_全會的背景,知道它的召開的時間和主要內容,理解其歷史意義。了解撥亂反正加強了民主與法制建設,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過程與方法:通過了解并對比“兩個凡是”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認識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與_屆_全會召開的內在聯系;從對_屆_全會召開的背景、內容和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了解、分析,認識_屆_全會是“偉大轉折”的歷史意義,由此學會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同中國共產黨完全有能力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功;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認識“實踐”與“真理”的關系。
【教學要點】
教學重點:_屆_全會的內容
教學難點:_屆_全會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一)_屆_全會
目標導學1:_屆_全會的背景
材料一:1978年人均GDP水平按當時官方高估的匯率計算,也只有224.9美元,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整個國家和人民的發展和生活水平,大多數發展和生活指標排在世界國家和地區170位以外,處于聯合國有關部門和世界銀行等組織劃定的貧困線之下。——周天勇《三十年前我們為什么會選擇改革開放》載《學習日報》2008.8.25?
設問: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
你認為人們對于未來的美好期許在實現嗎?
學生閱讀文字材料,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
(國民經濟困難)
材料三:圖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學生閱讀課本,思考并回答:
面對“兩個凡是”將“文 革”的左傾錯誤進行到底的趨勢,中共和人民是怎樣突破思想上的藩籬的呢?(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篇文章為開端,掀起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總結: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使人們的思想從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禁錮下解放出來,為_屆_全會的召開作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
目標導學2:_屆_全會的內容
(1)_屆_全會的召開
閱讀課本找一找_屆_全會時間地點
(2)_屆_全會的內容
結合剛剛找出的“問題”,指出會議是如何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的。
找一找_屆_全會時間地點并指出會議是如何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的。
①針對“兩個凡是”——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
②針對“以階級斗爭為綱”“國民經濟困難”——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③針對“盲目個人崇拜”——政治上——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黨法黨規,反對個人崇拜,加強集體領導
教師補充: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這是對以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思想解放運動的肯定和總結,也是對中共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標志著中共從根本上沖破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
(1)撥亂反正
設問:_屆_全會后,在思想、政治、組織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閱讀本課課本,你能列舉中共在全面撥亂反正的措施嗎?這些措施有何意義?
閱讀本課課本,列舉中共在全面撥亂反正的措施嗎?
劉少奇冤案的平反;《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完成。
教師補充:平反冤假錯案和思想上全面撥亂反正有利于調動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2)_屆_全會的歷史意義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_屆_全會后,社會主義建設又怎樣的變化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播放視頻)
三、拓展延伸
歷史學家胡繩為什么說“中共_屆_全會是新時期的遵義會議”?引導學生從思想、領導核心、歷史地位三個方面比較遵義會議和_屆_全會。
四、課堂總結
以示意圖總結本課內容(見板書設計)。
五、課堂練習
1.1978年《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引發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次討論( )
①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
②打破了長期以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
③為中共_屆_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④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是_屆_全會內容的是( )
①重新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③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④實行改革開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標志是( )
A.新中國的建立 B.“文化 _”的結束
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_屆_全會的召開
4.以下關于新中國成立與_屆_全會的評述,正確的是( )
①前者結束了舊時代,后者結束了錯誤方針 ②徹前者開啟了新紀元,后者開創了新時期?、矍罢唛_創的事業為后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芎笳呤菍η罢呤聵I的繼承與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學生完成課堂練習題,并由回答正確的同學講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