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防控報告制度
一、工作職責
1、確定傳染病疫情預警,而當同一類傳染病有3人以上同時發病時,及時按程序報告。
2、學校傳染病領導小組根據疫情情況,適時啟動,并組織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和對傳染病防控工作的協調和組織指揮。
3、班主任一旦得知本班學生確證為傳染病,應第一時間履行程序。
4、學校辦公室采用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對易感人群應采取應急接種,預防性用藥,群體防護措施。
6、充分利用校園網、等形式及時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教育,切實加強學生防病意識和社會公共衛生的責任感。
7、建立學院傳染病監控與報告制度。班主任應及時掌握學生出勤、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及時與衛生保健教師聯系,并同時向學校辦公室報告。班主任每天向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報告前一天的疫情,由領導小組負責統計上報。
8、心理輔導教師協助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維護學校的安全穩定。
二、預防與控制傳染病的具體預防措施要做到:
1、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班級或所在辦公室,停止校內人員相互往來和與外界往來,阻斷可能造成擴散的一切聯系,等待衛生防疫部門的處理。
2、疫點消毒。由衛生防疫部門對疫點進行徹底消毒。對易感人群注射疫苗或進行預防性治療。
3、疫情調查。學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傳染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并采取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4、應通過廣播、校園網等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使學生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5、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防止疾病的發生蔓延。
6、在傳染病發生期間,門衛要嚴格把好校門關,外來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校園,禁止外來人員進入食堂、教室等人員集中區域。在校期間未經批準任何人不得離校。
7、加強學校生活飲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傳播。
8、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和水源。
9、督促和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
學校防控報告制度篇2
一.疫情報告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具體措施:
1.傳染病法人代表為主管校長:付桂君傳染病疫情主要報告人:趙麗君,疫情報告員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發病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醫療單位報告。
疫情報告員在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在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主管單位:教委及衛生監控單位:加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上報。
疫情報告人在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在24小時內報告。
疫情報告人在發現丙類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報告。
2.校內發生傳染病,每一位教師均為義務報告員,應立即報告學校領導,第一時間告之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由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與加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醫療單位聯系立即采取有效隔離措施,嚴防傳染病出現須發和多發病例。
3.班主任嚴密觀察學生健康狀況,發現異常立即安排專人到醫療部門就診治療,防止傳染病發生。
4.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學生時,立即采取隔離措施,請示校領導,進一步到醫療單位診治。
5.加強傳染病防治意識,對未上課同學要立即與家長聯系,詢問未上課原因,做好傳染病的`疫情報告。
6.加強學生的晨檢制度,發現可疑傳染病時,要立即報告領導,逐級進行核實診斷。
7.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疫情報告員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加區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發現傳染病疑似病或診斷病人時,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進行投藥和預防工作,防止傳染病進一步擴大或續發。
8.學校傳染病疫情即時進行直報,同時由疫情報告員匯總登記在《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登記本》上備查。
學校防控報告制度篇3
學校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要求,結合我校具體情況,特制定我校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一、加強疫情管理工作
1、成立了以學校一把手為組長的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
2、指定德育處為我校傳染病報告人;
3、各班班主任(老師)發現有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要及時上報學校;
4、建立疫情管理工作檔案,配備傳染病登記本,疫情電話記錄本,詳細記錄傳染病發生、處理情況和疫情報告情況;
二、傳染病疫情報告
1、教導處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課學生情況;
2、在學校中發現《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1例及以上,乙類及丙類傳染病1例及以上,有相同癥狀病例1例以上,應按衛生部規定時限和要求及時報所在地的`縣級疾控中心;
3、報告內容包括:學校名稱、班級、學生姓名、病名、發病時間、隔離治療情況、就診醫院及報告時間;
4、及時做好病人周邊同學的預防保健及消毒隔離工作。
學校消毒制度
一、學校環境衛生消毒制度
1、校內各教室,組室每天值日,每周大掃除。每天有充足時間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校保潔員按照負責進行每天的公共衛生環境打掃工作,定期做好滅“四害”工作。
3、如發現班內類似“流感”的現象,則校衛生室負責監控,并做好相應的消毒措施。
4、食堂工作人員按食堂衛生規定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
5、各班、各科室飲水機每天由專人進行保潔工作,由供水部門進行定期消毒工作。
二、個人衛生消毒制度
1、學生應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
2、學生飲水必須自帶獨用茶杯。
3、學校洗手設施及時放置消毒肥皂或洗手液。
學校晨檢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要求,為了監測及了解控制學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及傳染病疫情,特制定我校晨檢制度。
1、學校負責組織開展晨檢工作,校醫負責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各學校各部門具體實施;
2、配備必要的體檢器械和用品,如體溫表、消毒劑等(學校配置);
3、根據不同的疾病及上級部門的要求,開展針對性的體檢項目;
4、校醫預防保健科負責收集、整理、分析每天的晨檢資料,中午12時前將結果報當地縣級疾控中心;本制度在有疫情的非常時期啟動。
學校防控報告制度篇4
一、部門職責
1、加強領導,落實傳染病管理責任制,建立校長責任制。保證傳染病防治的必要經費,按照衛生部門和教委要求,組織校內各項傳染病防治措施落實。
2、學校設立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具體負責本校傳染病疫情收集、報告、學生健康晨檢或巡查、學生健康教育、校內食堂、飲水衛生檢查、免疫預防等傳染病防治工作。
3、學校應主動與所在地衛生防疫部門加強溝通,接受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所在地衛生防疫部門的技術指導、培訓、督導檢查等工作。
4、發生疫情后應協助與配合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醫療機構開展調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實等工作。
二、疫情報告
學校應于2小時內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并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作好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理。
三、培訓教育
1、學校校長、老師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分管領導為傳染病信息報告的責任人。學校指定專人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應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和傳染病報告登記簿,加強對師生健康情況晨檢或巡查,及時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時報告。
2、學校師生中一旦發現有上述情況的,德育處應做好學校傳染病病人登記,在第一時間內以電話和網絡形式報區教委、區衛生保健所、同時報告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發現學校內上述傳染病暴發或流行、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集體性發熱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傳染病暴發疫情應立即電話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做好新續發病人的動態報告。
4、做好對學生健康查檢和巡查,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的健康教育。
四、宣傳教育
1、學校必須做好傳染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欄、健康教育課、學校廣播等多種形式開展防病宣傳,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2、春季是流感高峰期,學校必須做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注意教育學生不要接觸流感癥狀的人群,不要接觸病死的禽類,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活動。
學校防控報告制度篇5
校園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癥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圓形的小水皰,24小時后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后從中心干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軀干,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接受正規治療后,如果沒有并發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觸傳染。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多見,中青年偶發。由于本病傳染性強,患者必須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結痂為止。
3、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臨床癥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預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屬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多數病例感染病原體為柯薩奇病毒A16型,其次是5型和10型;另外,還有腸道病毒71型也與手足口病爆發有關。手足口病通常見于不足5歲的幼兒,成人也可發病。患者癥狀/體征包括皮疹、口腔內(皰疹性咽峽炎)和口周皰疹或潰瘍、發熱。傳播途徑通過人和人直接接觸、空氣傳播或接觸感染物體/表面。
預防措施
1、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學校也會有計劃的實施紫外線燈照射及藥物噴灑等空氣消毒措施。
2、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冬季傳染病的關鍵。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后、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生紙掩蓋,用過的衛生紙不要隨地亂扔,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避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平時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鍛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體質增強。在鍛煉的時候,必須注意氣候變化,要避開晨霧風沙,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進行自我監護身體狀況等,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5、生活有規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無論學習或其他活動使身體勞累過度,必然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細節要注意。冬季氣候變冷,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添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飲食,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學校防控報告制度篇6
根據區教委有關文件精神,為確保我校傳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扎實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學校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人員必須在思想上對傳染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視。
領導小組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學校結合本校的實際制訂《傳染病防控工作預案》,并啟動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和防控工作預案。
三、嚴格執行學校門衛管理制度。堅持憑教師證或學生證出入校門和做好來訪登記工作,凡患傳染病或疑似者,一律禁止進入校園。
四、嚴格做好因病缺課登記工作。堅持晨檢、午檢制度,并做好晨檢、午檢記錄。一旦發現發熱等異常情況,及時上報學校,與此同時要跟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在第一時間送學生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學生治療階段,不得到校,必須痊愈后持縣級以上醫院的康復證明才能返校就學。學生治療期間,班主任必須每天跟蹤療情,詳細掌握學生的治療進展并記錄在晨檢記錄本上。
五、做好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欄、健康教育課、班會、國旗下講話等,對師生加強傳染病知識和日常保健意識的宣傳教育。做好對班主任、其他任課教師的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業務培訓。
六、做好消毒和開窗通風工作。
學校保證各個教室、功能室、辦公室等相對獨立、采光通風良好,完善洗手區的建設,同時為每個班配發體溫表、口罩、藥品及消毒用具和用品,設置專人每天做好消毒和開窗通風工作。
七、按照要求,上報疫情
一旦出現疫情,要及時了解基本情況并迅速報告。班級必須在發現疫情的第一時間上報學校,學校相關負責人向防保科、鎮教委、學校衛生科、疾控中心匯報,同時通過疫情預警系統進行網絡報告,積極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疫情處理與控制工作。對瞞報、遲報、漏報疫情,并產生不良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學校防控報告制度篇7
為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日常環境衛生
1、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掃制度,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分片包干,定人、定點、定期檢查。
2、教具要保持清潔,定期要消毒、清洗。
3、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室內濕式打掃,冬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室內有防蚊蠅、防暑設備。教室應在每節課后開窗通風,其他教學用房每天開窗通風2~3次。
4、廁所清潔通風,定時打掃并消毒。
二、消毒隔離措施
1、堅持定期消毒制度,由后勤負責對各教室、專用教室的消毒。
2、有專用保健室、消毒器械室。
3、學校設立衛生室、要根據學校條件建立隔離室和觀察床或應急隔離室。
4、班主任如發現學生異常及時向衛生人員反映。衛生人員發現各類傳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讓其與其他人接觸。
5、立即送至應急隔離室,所在班徹底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愈后,經醫生證明方可回所在的班。(附件一:主要傳染病潛伏隔離期及接觸者觀察時間期)
6、對患者要專人護理,仔細觀察,按時吃藥和喂飯。
7、如發生傳染病除隔離病人外,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病人到過的地方進行消毒。有必要對接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人進行檢疫、隔離、觀察。班學生不串班,不混班。檢疫期滿后無癥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8、學生離校一個月以上或外出(離本市)返回時,應向家長詢問有無傳染病接觸史。并要經過醫務人員重新檢查。未接觸傳染病的要觀察兩周。有傳染病接觸史的.待檢疫期滿方可歸班。
9、工作人員家中及學生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報告學校領導、采取必要措施。
學校防控報告制度篇8
1.學校應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成立學校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制定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計劃和方案,落實校長負責制及各部門相應職責,規范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確保傳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內實施。
2.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
①規定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程序,保證傳染病發病信息獲取渠道通暢、及時。
②學校衛生老師承擔疫情責任報告人,主要負責學校傳染病疫情收集、核實、登記、報告和分析工作。
③學校發生的各類傳染病應及時上報連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④建立學校傳染病登記專冊,做好傳染病病例的登記工作。⑤學校發生師生集聚性發熱或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按照《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要求落實相應的措施。
⑥禁止瞞報、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3.加強學生健康情況檢查工作
①開展每日學生晨檢工作,掌握學生傳染病發病信息,及時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檢工作登記專冊,做好每日晨檢記錄并執行相關工作制度。
②每周一次由衛生老師對全校師生健康、傳染病發病及出勤情況進行巡查,并做好定期巡查記錄。
4.落實消毒隔離措施
①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人,應采取及時、有效的.隔離措施,并嚴格掌握患病返校學生傳染病的隔離期限,同時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和必要的干預措施,嚴格控制傳染病在校內傳播。
②按照“消毒隔離制度”要求,健全和執行學校消毒管理制度,實施預防性消毒和傳染病終末消毒工作。
5.利用學校教育網絡對師生開展健康教育,普及傳染病預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