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假期調休時間表
2024年春節假期調休時間表
2月10日至17日放假調休,共8天。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鼓勵各單位結合帶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實,安排職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
春節名稱變革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春節正月初四的風俗有哪些
迎接灶王爺:在大年初四這一天,人們會在家中舉行儀式來迎接灶王爺返回人間。根據中國傳統觀念,灶王爺是管理家庭灶臺的神靈,掌管著家庭的飲食和幸福。人們會在家中祭拜灶王爺并燃放鞭炮來驅趕邪靈和迎接灶王爺的回歸。
貼春聯:在大年初四這一天,人們通常會在家中貼春聯以表達新年祝福和祈愿幸福安康。春聯是一種傳統的中國文學形式,由一對對聯和一條橫批組成,通常用毛筆書寫在紅紙上。在貼春聯時,人們會選擇把上聯貼在大門左邊或者右邊的墻壁上,下聯則貼在大門的另一側墻壁上,橫批則貼在門框上方或者門板中央。
吃折羅:在大年初四這一天,人們會吃折羅(zhé luó)來寓意著新年的豐收和吉祥。折羅是一種由剩菜剩飯做成的食品,代表著“折財”和“折福”的意思。在這一天吃折羅可以化解舊年的不順心和煩惱,迎接新年的好運和幸福。
大年初三的習俗
1、安睡遲起
因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伙大多都守夜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安睡遲起,好好調理調理身體,養足精神,以備新年里精神抖擻。
2、燒門神紙
古代的人們到了大年初三這天會把過節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營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諺說“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3、掃帚日
每年的正月初三,不僅是吉林省,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稱之為“掃帚日”,因為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而且在打掃院落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要從外往里掃,這表示聚財的意思。
4、山東初三初四回娘家
“過完年,回娘家”是春節的傳統習俗,在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時間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東煙臺、萊蕪、聊城等地,卻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需要注意的是給父母帶的禮物數量一定要是雙數的,女方父母家里也會準備好豐富的酒菜來招待女兒女婿。
5、甘肅送灶神
在西北農村的大部分地方,初三這天是要送灶神的。從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請回灶神爺貼在灶臺中間,并擺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寓意保佑家里面五谷豐登,來年莊稼有好收成,全家人豐衣足食,年年有余。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爺送走。
6、江浙接迎灶神開井
在江浙嘉興、湖州,初三是被叫做“小年朝”,是接灶神日子,意為迎接灶君自天上回歸。在杭州舊時候,初三需要進行“開井”儀式。古人初一初二的時候,讓勞累一年的井繩休息,就用紅紙條把井口封住,大家不能取井水。初三這一天要舉行一個很特殊的儀式,把封條揭去。
春節正月初六的風俗有哪些
送窮神:在有些地方,人們認為正月初六是“送窮神”的日子。他們相信在新年的前六天里,家里會迎來財神和福神,但是同時也可能迎來窮神。為了趕走窮神,他們會選擇在正月初六這一天進行大掃除,尤其是清理家中的垃圾和晦氣,并且把垃圾帶到郊外焚燒或者扔掉,寓意著送走窮神。
炸油餅:在一些地方,人們會在正月初六這一天炸油餅、油條等食品,以祭奠和祈求吉祥幸福。這些食品往往會被用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者分享給親友鄰居。
開業大吉:對于一些商家來說,正月初六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他們會在這一天舉行開業典禮,慶祝新年新氣象。這通常是一個充滿喜慶和吉利的日子,人們也會在商店門口燃放鞭炮和敲鑼打鼓以示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