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
活動目標:
1.能夠看懂圖意并能大致講述故事。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故事理解能力。
活動準備:
《傻小熊種蘿卜》故事圖片,動物圖片,人手一份小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故事。
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一個新客人,他是小熊,他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跟他有關的故事,發生了些什么事情吶?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看圖講述,激發興趣。
1.教師:請你們自己來看看,看完后告訴我們這個故事講了什么?
2.請幾名幼兒來講講他們自己通過觀察圖片猜測出的故事內容。
教師:你從什么地方知道小熊種的是蘿卜啊?小狐貍來小熊地方干嘛?會說些什么?小動物們來小熊家里干嘛?
3.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講的故事都很好聽,很有趣,我們現在一起來聽一聽小熊到底發生了些什么事情。
三、完整講述,回答問題。
1.根據故事圖片完整講述故事內容。
2.教師:小熊知道自己種了蘿卜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3.教師:小熊看不到蘿卜,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教師:大家看到花花綠綠的蘿卜園為什么笑呢?
5.教師:最后小熊看到這么多的蘿卜心情是怎么樣的?(開心、高興、喜歡、驚喜、快樂、興奮、驚訝)
6.教師:這真是一只很傻的小熊,如果你要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你會給他取個什么名字?
7.教師:你喜歡這只小熊嗎?
8.小結:小熊勤勞、熱情、講信用是好的,我們要向他學習,但是,小熊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不知道向別人請教,還做出了可笑的事情,這一點可不能向他學習。傻小熊只要勤學習、多請教,就一定能變成一只聰明的小熊。
9.出示大操作圖,邊操作邊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內容。
四、結伴講述,鞏固故事。
1.幼兒自由結伴,根據圖片內容講述故事。教師巡視了解幼兒是否圍繞重點進行講述。
2.請幾位幼兒在集體前講述,教師及時給予點評和鼓勵。
故事:
傻小熊種蘿卜
傻小熊拾到一包種子,他把種子撒在了門前的空地上。一場春雨過后,許多嫩嫩的小苗鉆了出來,在風中搖擺著綠色的小腦袋。
有一天,小狐貍從傻小熊門前經過,他羨慕地說:“傻小熊,你有一個多好的蘿卜園呀,兩個月后,你就有吃不完的蘿卜啦!”傻小熊真開心:原來,我種了這么大一片蘿卜呀。傻小熊給每個朋友些了一封信,告訴他們自己有一個蘿卜園,請他們兩個月后來吃蘿卜。
兩個月過去了,傻小熊的蘿卜園里連一個蘿卜也沒有長出來。傻小熊急壞了,說話得算數呀!傻小熊跑到蔬菜店,買回一大堆蘿卜,有紅蘿卜、白蘿卜、胡蘿卜……然后用細線一個一個地系在蘿卜的葉子上。
朋友們來了,大家看著那花花綠綠的蘿卜園,都笑了。
朋友們一起拔蘿卜,從地下拔出那么多白白胖胖的蘿卜,就像一群胖娃娃。
傻小熊又驚訝又歡喜:啊!蘿卜原來是長在地下的呀!
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篇2
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按數字大小排隊和邊點數邊朗誦的方法。
2、感受兒歌帶來的趣味性。
準備:小雞圖片、1—7數字卡片。
關鍵點:學習邊點數邊朗誦的方法。
環節:
一、教具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小雞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2、交代學習兒歌的要求。
二、欣賞兒歌,理解掌握
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2、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1)兒歌名稱叫什么?
(2)媽媽買了幾只雞?我給小雞起了什么名字?
(3)你們會數嗎?請幼兒邊點圖片邊數數。
(4)啊呀,小雞走散了,怎么辦?
(5)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數數嗎?
三、學習兒歌,幫助記憶
1、帶領幼兒輕聲學念兒歌。
2、以多種形式練習兒歌。
四、組織游戲,體驗情趣
1、介紹游戲的玩法和要求。
2、請幼兒八人一組進行游戲,一人扮演雞媽媽,其他幼兒扮演小雞,體驗兒歌帶來的樂趣。
3、小結:表揚遵守游戲規則的小朋友。
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篇3
活動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會用簡潔的語言,形象生動的仿編詩歌。
3、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多引導幼兒多欣賞有關的文學作品。
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下雨錄音、音樂《動物狂想曲》
2、創設詩歌的情境:提供荷花頭飾、青蛙頭飾、大荷葉、荷葉傘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扮荷花姐姐,幼兒扮演小青蛙。
導語:
(1)“下雨了,青蛙們快到我的綠傘下躲雨吧!”
(2)“青蛙們,雨停了,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二、談話導入主題
提問:剛才發生了什么事?
荷花姐姐把什么當作傘送給了小青蛙?
三、出示課件,引導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畫面,幼兒觀看。
2、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
(1)“剛才畫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氣是怎樣的?”
(2)小雨點落在地上的聲音是怎樣的?
(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4)得到幫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樣?用什么詞來形容歡快的心情?
四、欣賞詩歌,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教師朗誦詩歌。
2、提問: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聲好像在說什么?
(2)小雨點的“滴嗒嘀嗒”好聽的伴奏聲是送給誰的?
(3)為什么要送給荷花姐姐?
五、學習詩歌
1、整體朗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次朗誦,討論:“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為什么?”
3、分組朗誦,啟發幼兒用動作表演。
六、編詩歌
1、提問:下雨時荷花姐姐還會把綠傘借誰?
2、出示動物圖片及背景,引導幼兒仿編。
3、分組仿編,鼓勵幼兒與同伴討論交流。
4、分享創編內容。
5、討論:“平日生活中你幫助過誰,心情怎樣?”
七、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將創編的詩歌畫下來,在區角活動時,說一說,演一演。
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篇4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
2、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環境創設:
自制《小蝌蚪找媽媽》多媒體課件,小青蛙音樂
觀察與指導:
一、寶寶在哪里
1、春天到了,媽媽們帶著寶寶在水里開心地玩耍,看,它們是誰呢?(顯示畫面,引導幼兒看看、聽聽、說說有誰。)
2、你能分出哪些是媽媽哪些是寶寶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個子的大小來區分)誰愿意來幫助媽媽們找到自己的寶寶?(引導幼兒根據體型特征,一一對應)
3、小蝌蚪是誰的寶寶嗎?它媽媽長的是什么樣子呢?
4.小蝌蚪的媽媽到底長的是什么樣子,我們一起幫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媽媽。
二、理解故事內容
1、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在水里生了許多寶寶,寶寶們還會變呢???,變成了什么?(許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邊游一邊找媽媽。
——看,那是誰?(鴨媽媽和小鴨)我們一起問問鴨媽媽。
教師問:鴨媽媽,鴨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鴨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
剛才鴨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的什么樣?
幼兒:謝謝鴨媽媽!鴨媽媽再見!
又有誰來了?(魚媽媽和小魚)
幼兒跟說對話:魚媽媽,魚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魚媽媽:你們的媽媽長著四條腿。
魚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著幾條腿?
幼兒:謝謝魚媽媽!魚媽媽再見!
——咦,那是誰的媽媽?
請個別幼兒來問:烏龜媽媽,烏龜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烏龜媽媽:你們的媽媽是白肚皮。
我們的媽媽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兒:謝謝烏龜媽媽!烏龜媽媽再見!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們的媽媽嗎?
幼兒齊問:鵝媽媽,鵝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大白鵝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
哦,原來我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呀。
幼兒:謝謝鵝媽媽,鵝媽媽再見!)
——剛才幾位媽媽告訴我們了,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啊?(頭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還有四條腿,露著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
——我想出個好辦法:我們把小蝌蚪的媽媽畫出來,這樣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媽媽了。該怎么畫小蝌蚪的媽媽呢?(引導幼兒小結青蛙的特征)
老師操作多媒體畫出青蛙
三、唱唱、跳跳,學做小青蛙
1、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游走了,它們去干嗎了?青蛙媽媽最大的本領是什么?
2、律動:小青蛙
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篇5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看見小鳥在天上飛,小朋友你們想不想飛?"(幼:想)"我們來看看,看見小鳥在飛,還有誰也想飛。"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教師講述故事
1、 打開多媒體大屏幕,出現第一幅畫面:許多動物在看小鳥飛。教師引導幼兒看圖片。
2、 教師講述故事一遍(不逐頁出示圖片)。
3、 提問:
(1)看見小鳥在天上飛,還有誰也想飛?
(2)那小螞蟻、小青蛙和小豬自己會飛嗎?
(3)它們想出什么辦法讓自己飛起來?
4、 教師再次講述故事(根據故事的展開逐頁出示圖片)。
5、 教師講述故事后,逐頁圖片提問:
(1)看見小鳥在天上飛,大家都很羨慕,烏鴉奶奶怎么說?
(2)小螞蟻它怎么說?然后想了什么辦法讓自己飛起來?
(3)小螞蟻飛起來了嗎?為什么會飛起來?
(4)小青蛙想了什么辦法讓自己飛起來?
(5)小青蛙為什么不摘朵蒲公英而要吹個氣球?
(6)小豬想了個什么辦法?
(7)大家都飛起來了,還有誰沒飛起來?
三、引發幼兒想象,大膽續編故事
1、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為小兔和大河馬想個辦法飛上天。
2、 幼兒集體討論:用什么辦法讓小兔和河馬也飛起來。
3、 請個別幼兒講講,并討論這個辦法好不好。
4、 請全體幼兒從多種辦法中挑出二個最好的辦法。
四、根據幼兒的想象,連貫講述故事一邊
1、 教師用語言啟發調動
幼兒的積極性,引導幼兒也講述故事。
2、 教師提問:烏鴉奶奶最后說了一句什么話?你聽了這句話心里有什么想法?
3、 點明故事內涵:只要肯動腦筋,什么事都能辦到。
五、活動延伸
教師:我們也要想個辦法讓自己飛起來,走,我們去把好方法畫下來。
活動目標:
1、 理解作品內容,掌握作品的主要情節,并明白:只要肯動腦筋,什么事都能辦到。
2、 根據已有的相關經驗,創造性地續編故事。
3、 充分發揮想象,大膽地講述。
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篇6
活動目標:
1.愿意在集體中安靜地聽故事。
2.能聽懂故事內容,體驗小動物喜歡上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配套的教學掛圖(嘟嘟和媽媽的圖片是活動的)。
活動過程:
1.介紹嘟嘟,引出故事。
2.講述故事。
提問:媽媽帶嘟嘟去幼兒園,一開始嘟嘟高興嗎?
3.看掛圖,第二遍講述故事。
提問:嘟嘟在去幼兒園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幼兒園里干什么?嘟嘟看到小朋友的幼兒園后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4.幼兒再次欣賞故事。
討論:嘟嘟后來為什么喜歡上幼兒園了。
5.小結:小鳥、小兔、梅花鹿都有自己的幼兒園,我們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幼兒園,我們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建議:
將故事掛圖放到語言區,供幼兒看看講講。
評價:
1.對聽故事感興趣。
2.能知道故事的主要人物,會說:“這里是__的幼兒園?!?/p>
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篇7
活動背景分析:
平衡練習是幼兒園大班體育基本動作訓練之一,幼兒在戶外游戲時喜歡玩大型的積木,有些幼兒會自主地將大積木拼成一座“橋”,從“橋”上走來走去,為滿足幼兒游戲的興趣,針對孩子對士兵這一角色很感興趣的特性,我設計了這一健康活動。
名稱活動:我是小兵
活動目標:
1.能運用不同動作走過橋,保持平衡。
2.練習走不同難度的橋,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能勇敢、團結、合作,感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地:平面小橋(寬10厘米);架空小橋(高30厘米,寬10厘米);石墩橋(高30厘米,間隔30厘米);
2.大小不一的鐵罐盒、大積木;
3.哨子1個、紅旗一面;
4.音樂磁帶《向前沖》、《打靶歸來》,錄音機。
教學重點:練習走不同難度的橋
教學難點:大膽跨過石墩橋
活動過程:
一、集合幼兒、熱身運動。
1.小朋友在操場邊排成兩排橫隊。
(1)介紹班名、口號。
(2)聽口令跑步進入場地,進行熱身運動。
二、通過過各種難度的橋,幼兒進行平衡訓練。
士兵們,今天我們要進行的是訓練任務是野外訓練,這次訓練要經過許多小橋。有有趣的小橋、也有很危險的小橋,大家可要注意了!看哪個小士兵特別勇敢、機智、聰明。你們有信信心完成任務嗎?
1.過小橋
第一關:平地小橋。(要求:自由選擇動作走過平衡木)
現在我們到了第一座橋(要求:自由選擇動作(走、跳)走過平衡木。中間提醒幼兒可不斷變化手臂動作,如叉腰,上舉,側平舉、抱頭、曲臂等)
讓一位幼兒嘗試練習,順利通過后再提出問題:
問題1:這位士兵是怎么做?你們還能用什么方法過橋?(引導幼兒運用難度不同的動作過橋)
第二關:架空小橋。
問題2:這座橋和第一座有什么區別?過這座橋你們有信心嗎?(幼兒練習)
問題3:怎么才能又穩又快地走過這座橋?
今天訓練副班長帶了很多東西來,我們一起把它們運過橋吧,好嗎?(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拿過河,增加難度)
第三關:石墩橋。要求:幼兒能大膽跨過。
問題4:這座橋是怎么樣的?前段時間這里發洪水把橋面沖走了,只剩下橋墩,你們要不要過去?
問題5:過這樣的橋要注意什么?(讓幼兒相互鼓勵,特別是要給膽小的同伴加油。)
第四關:過自己搭的橋要求:用提供的材料(泡沫墊、各種罐子)和同伴合作搭橋。
問題6:這條小河很寬但沒有橋,為了讓人們過橋河更方便,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過河?(士兵們想辦法)
問題7:可以用什么搭橋?怎么搭?
我們分成兩組,各組商量怎樣搭橋。(幼兒運用場地各種罐子和大積木搭橋)
問題8:哪一組搭的橋走得快又穩?為什么?(引導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調整墩的寬度和高度)
2.比賽《奪紅旗》
我們過了4條河,現在分成2組進行比賽。(拿到紅旗歡呼)
三、放松活動
1.今天我們的訓練任務已經完成了,士兵們很勇敢,體現了我們英雄班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還和同伴一起完成了任務,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2.幼兒把活動材料搬起,隨著音樂踏步退場,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活動結束后在活動區繼續投放各種材料,易拉罐/奶粉罐/小板凳等,教師和幼兒一起探索利用這些材料組合成不同高度/不同寬度的不同玩法,如:走梅花樁/站立游戲等。
活動反思:平衡練習是幼兒園大班體育基本動作訓練之一。以往我們都是通過示范、講解和練習的方式教幼兒學習,幼兒既不了解學習的意義,又對單調的練習不感興趣,所以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體育活動目標,我設計并開展了以學習“走平衡木”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學做小士兵”情景游戲為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通過不同難度循序漸進的橋達到本行端的目標。
在課的結構設計上針對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內容,吸引幼兒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活動中。由于積木/鐵罐都是幼兒所自己熟悉,所以幼兒參與積極?;顒佑珊唵蔚钠矫鏄虻接懈叨鹊臉蛟俚綐蚨盏?,慢慢過度到根據自身能力設計/調整橋的寬度和高度,流程清晰簡潔。
在課程資源開發上,給幼兒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因材施教,通過基本體能技巧設計內容包括平衡、跳、等,從易到難,讓幼兒一步一步克服各種挑戰,體驗成功的快樂。也基本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我認為本次活動中的優點是盡可能給了幼兒自主體驗的機會,沒有過多限制幼兒,活動設計結構比較合理,基本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篇8
活動目標
1、愿意跟著老師一起念兒歌。
2、能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3、初步感受秋天樹葉黃了飄落下來的特征。
活動準備
1、秋天范畫一張
2、卡紙做成的小樹葉每人兩片(樹葉背后用紙條巾上能將手指伸入的圓環)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教師講述圖片內容。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秋天到了,小樹葉慢慢長大慢慢變黃了,一陣風吹過來,
小樹葉搖搖擺擺地 下來離開了樹媽媽,隨著風飄呀飄呀,飄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樹葉都飄到了哪里去了?
二、教師邊朗誦兒歌邊表演
1.教師雙手套上“樹葉”邊示范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提問:剛才小樹葉都飄到了哪些地方,它是怎么飄的?
2.第二次朗誦表演
三、讓孩子將“樹葉”套到手指上玩,帶領孩子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當小樹葉?那就請你們將中樹葉套在手指上和老師一起念兒歌?!?/p>
附:兒歌
小樹葉飄呀飄
小樹葉,飄呀飄,飄到我的頭頂上。
小樹葉,飄呀飄,飄到我的肩膀上。
小樹葉,飄呀飄,飄到我的膝蓋上。
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初步理解反義詞,感受兒歌詼諧的趣味性。
2、嘗試運用生活經驗中的反義詞進行游戲。
3、在游戲中不斷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流暢性。
活動準備
1.圖片:駱駝、小羊、老虎、小貓、龜、兔、烏鴉、仙鶴、成群鴿子、一只鳥。
2.自制掛圖。
3.紅、黃兩色笑臉貼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1.和幼兒玩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教師做什么動作,小朋友邊說“我就跟你這樣做”邊做動作。
2.增加難度,教師做動作,幼兒做出跟老師相反的動作。
二、出示掛圖,幼兒根據圖畫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師:小朋友,請你們仔細看看圖畫上都有那些小動物?它們誰和誰在一起?它們在干什么呢?
2.教師根據掛圖朗誦兒歌一遍。
3.請幼兒根據畫面內容跟著老師朗誦兒歌一遍。
三、出示圖片,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
1.請幼兒根據兒歌內容,把圖片按順序找到伙伴排列出來。
2.根據圖片回憶并朗誦兒歌。
3.用動作表示兒歌里的內容,邊做動作邊朗誦。
四、遷移經驗,從生活中找相反的例子。
1.小組pk賽。
教師說明比賽規則:將幼兒分為紅黃兩隊,每隊幼兒說出一對相反的東西或兩件相反的事情,給予笑臉貼片鼓勵??茨年牭玫降男δ樫N片多就獲勝。幼兒必須舉手,點到名的才算。
2.幼兒進行比賽。
3.公布比賽成績,為獲勝隊表示鼓勵。
幼兒園語言工作實施方案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發準“蓋、怪、菜”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探索游戲玩法,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肴的名稱。
3、產生對聽說游戲活動的興趣,并積極參與游戲。
活動過程:
1、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鍋蓋,邊用手指頂著鍋蓋,邊念兒歌,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引起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兒歌里講了什么?怎樣用我們的手來玩“頂鍋蓋”的游戲呢?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練習發準音:蓋、怪、菜等字音。請幼兒做一做頂鍋蓋動作,啟發幼兒探索用手掌當鍋蓋,用食指頂著手掌心。
3、介紹游戲玩法。
(1)幼兒必須邊念兒歌邊用食指頂著鍋蓋。
(2)兒歌念完,鍋蓋才能去抓住頂著鍋蓋的食指,同時食指要趕緊縮回,不讓鍋蓋抓住。
(3)若被抓住,“鍋蓋”要問:燒的什么菜?被抓住的幼兒必須說出一道菜的菜名,說出來了就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4、引導幼兒學習游戲的難點部分。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菜肴的名稱,豐富關于菜肴的經驗。
提問:你吃過什么菜?你最喜歡吃什么菜?它是用什么做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各種菜的名稱。
5、師幼共同游戲。
6、幼兒結伴游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