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
2、能用紙人偶創造性地擺出各種造型。
【活動預備】
畫有人體輪廓的大紙六張:關節處用圓釘固定,身體各部份可以動的約人偶,幼兒人手一個;彩筆。
【活動過程】
1、幼兒分組操縱。
發問: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哪些地方可以動?
幼兒分成五個小組,每組一張人體輪廓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實際運動情況,將身體可以動的部位,用筆標記在人體圖的相應位置上。
2、集體討論。
將五幅圖展現出來,請各個小組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探索的結果。
師生共同討論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動,由老師在空白的人體圖上標出。
3、幼兒自由操縱。
幼兒自由操縱紙人偶,用它擺出各種的動作造型。
與同伴交換自己所擺的動作,可以相互做一做自己、對方擺的動作。
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2、知道月亮時圓時缺一起 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
3、說說自己心中的月亮。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幫助孩子了解月亮時圓時缺的事實。
活動難點:幫助孩子根據圖片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自制夜晚背景圖,月亮變化圖,游戲相關的各種小衣服卡片。
活動過程
一、 說說“我”眼中的月亮
教師引導孩子回想以前見過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提問:“小朋友都見沒見過月亮啊?見過那見 過的月亮都是什么樣子的呢?)
各抒己見,說一說思考的結果(能體現《綱要》中說的 :”發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二、 聽聽月亮姑娘的故事
剛才小朋友們都說了自己見過的月亮,那我們都是在什么時候見過月亮的呢?為什么晚上才能見過月亮呢 ?我們的月亮姑娘最近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看看都發生了什么事情。
展示圖片讓孩子們所說圖片中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發生了什么事情呢?然后教師在孩子們講述的基礎上擴充故事
三、想想月亮姑娘
月亮姑娘有沒有做成衣裳啊?那個小朋友知道月亮為什么沒有做成衣裳啊?
那小朋友說說看,為什么月亮姑娘只能晚上才能出來啊?太陽公公出來了,月亮姑娘沒有衣裳可怎么出門啊!她能不能出門?(沒有衣服是不能出門的 ,小朋友們出門來上幼兒園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對不對?)
總結: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現在還穿不上合身的衣服,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能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篇3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探索、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嘗試制作水泥沙,初步了解沙子的功用。
3、喜歡科學探索活動,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盆沙子,人手兩個杯子、攪拌棒,沙畫圖片、水泥、水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沙、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沙)這是什么?你以前見過嗎?請你去輕輕地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玩一玩這些沙長的什么樣?(幼兒操作)
教師通過幼兒的回答小結:沙子是細細的、一粒一粒的,摸在手里軟軟的……
二、進一步探索沙子的特征
剛才,有的小朋友說沙子會流的,請你來演示給小朋友看看(一個幼兒操作)教師操作:原來沙子會流動的,請你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也會想沙子一樣流動的?(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講述)
我們以前做過糖和鹽的小實驗,還記得糖和鹽放在水里會怎樣嗎?如果沙子放了水會不會溶解呢?(幼兒猜測)我們一起來試一試(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三、了解沙子的功用
小朋友,你們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嗎?(可以玩、畫畫(出示沙畫)
出示水泥沙,這是什么?(幼兒猜測)老師告訴你們這是用沙子做的,請你來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沙子是軟軟的,而這個確實硬硬的。原來軟軟的沙加了水泥和水,太陽一曬就會變成硬硬的水泥沙,沙子是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小豬想要請我們小朋友為他做一間堅硬、牢固的房子,你們想幫他嗎?(交代方法、要求)
活動延伸:
你們的水泥沙做好了嗎?現在把他放到太陽下曬一曬,就會變的堅硬,可以給小豬造房子了。
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垃圾,知道垃圾應該扔進垃圾桶,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活動準備:和幼兒共同收集塑料瓶、紙盒、包裝袋等廢品,收集幼兒當天做手工后的廢紙、吃點心的包裝紙、水果皮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引導幼兒認識、講述。
提問:這是什么?
它從哪里來的?
我們應該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結: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些垃圾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污染,我們不能亂扔,應該把它扔進垃圾桶里。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標志嗎?
它告訴我們它能回收什么樣的垃圾呢?
(2)討論: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結:有一些垃圾,他還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如:紙制品、塑料制品、廢金屬物品、廢舊電池、廢舊衣物紡織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還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這些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環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戲:動手樂
幼兒和教師一起將收集起來的垃圾分分類,送進垃圾桶。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都知道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但是對“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并不熟悉。這一點跟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孩子們身邊的小區垃圾桶都是不用分類的,上面也沒有分類標志。家長環境保護的意識薄弱,孩子也沒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對這些情況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將分類垃圾桶、分類標志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看到,這樣比沒有圖片一味空談更能讓幼兒接受。幼兒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同時還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篇5
活動目標:
1.引發幼兒關注身邊事物,具有初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能力。
2.能夠將物品進行分類,并嘗試做標識。
3.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事情,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重點:能夠將活動區物品按照不同方式分類。
難點:嘗試制作標識。
活動準備:帶領幼兒來到凌亂活動區(美工區、建構區、圖書區)。
活動過程:
一、整理活動區。
1、交流整理方法。
互動問題:“活動區怎麼了?”“與我們活動前有什么不一樣?”“應該怎麼辦?”“由誰來整理?”“你想怎樣整理?”
2、幼兒自由分組,整理活動區。
3、介紹自己小組工作。
互動問題:“請你講一講你們組整理了哪個活動區?你們是怎樣整理?
4、教師分組小結:美工區是按照材料種類進行擺放整理;圖書區是按照圖書大小進行擺放整理;建構區是按照玩具類型進行擺放整理。
二、制作標識。
1、檢驗整理后活動區。
師幼共同進行檢驗,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2、交流制作標識方法。
互動問題:“活動區里物品種類和數量有很多,有什么好辦法能讓我們一看就知道物品應該擺放在哪?”
3、制作標識。
三、介紹標識使用。
互動問題:“請介紹一下你為哪個活動區物品設計了標識?我們應該怎樣識別與使用呢?”
該活動設計主旨就是幫組幼兒掌握解決問題策略,但是從該活動設計整體來看,其設計過于以認知為目,讓幼兒按照一定規律對活動區進行整理。缺乏對活動區整理多方式多途徑探索,在策略選用上略顯單一。
活動后急于制作標識,而在整理意義上以及整理策略應用上以及對探索過程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夠更好凸顯本節活動課主旨。且,授課內容稍顯陳舊缺乏新意。
四、為該園提供可操作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策略
為使該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更加科學,并且能夠以培養幼兒“科學素養”作為依托更好發展該園幼兒教育事業,筆者提出以下幾條建設性策略。
(一)實現課程結構復合化,材料提供多樣化
要實現課程結構復合化就要求在科學活動課設置上呈現出細節化特點,哈爾濱市某機關幼兒園這種籠統不細致科學活動方案計劃是不可取。
園內制定方案教師組織應該具備相應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在結構上進行細化與完善,使一節活動課可以延伸出多個脈絡,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發展。
材料提供上更應該以多樣化但不分散,用途廣而不浪費原則基礎上為科學促進幼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所用。
(二)重視科學態度培養,素養提升全面化
該園教師在提交報告中提到:園內教師通過觀察、詢問和引發幼兒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來了解幼兒需求和興趣。在經過與幼兒討論探究某種內容后,教師和幼兒一起設計,準備所需要材料。通過讓幼兒自己來選擇材料和決定用材料干什么,有利于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照自己想法和方式解決問題。
幼兒科學素養建立不僅要在培養幼兒健康生活習慣,更重要是讓幼兒具備科學態度和價值觀,能夠分辨和判斷對自己有益事物,并能夠做到對異事物保持一定警惕與戒備,至少能夠達到保護自己目。
科學態度培養是建立在全面化教育升級上,將無用認知性知識內容減少,將實用,與幼兒息息相關或者是幼兒即將迎接未來生活所必須具備能量儲備應該第一時間傳遞給幼兒。
(三)科學選用活動策略,培養方式創新化
幼兒已有生活經驗是探索未知基礎,因此在科學活動中該園教師表示提供給幼兒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感知過或觸摸過材料,由此引發和保持幼兒對材料探索欲望。
但是在給予幼兒相應科學材料同時,應當更注重科學活動策略選用。適當時候應當提示幼兒有更為便捷或能夠第一時間采用最有效策略。探索過程固然重要,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更應當注重幼兒安全以及幼兒心理調適是否能夠適應當下所選擇活動策略。
在科學活動過程中給予幼兒探索自由同時時刻觀察其變化,尋找最合適策略建議給每個不同幼兒,形成創新、個性化培養方式,讓活動策略又自由又科學,這勢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如此也是提高整個幼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有利手段。
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篇6
活動目標
1.收集生活中的各種飲料并能大膽地介紹自己的“產品”。
2.嘗試自制飲料并記錄操作中飲料的量,知道適當的果汁才能沖出好喝的飲料。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各種飲料包裝盒
2.果汁、小勺、純凈水、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1.介紹、交流
師:你帶的什么飲料?什么味道?它是怎樣制成的?
2.制作飲料
(1)討論怎么制作飲料。
要求:可以先放水再加果汁,每加一勺嘗嘗味道,覺得什么時候味道最好,就把你加的量記錄下來。
(2)嘗試制作并記錄。
3.共同分享
用吸管嘗嘗誰制作的飲料最成功,得出最好喝的飲料用了多少水加了多少勺果汁。
活動生成及建議
活動可以繼續延伸到讓幼兒自制果汁,嘗試榨果汁,了解果汁不但可以泡制還可以鮮榨,鮮榨的更有營養。
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篇7
1、喜歡探索和動手操作。
2、在游戲中獲得關于影子現象產生和變化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
1、白色幕布、提線木偶、燈、音樂課件。
2、小玩具、手電筒若干個。
3、和幼兒一起做定位測量記錄(量自己在陽光下的影子在早、中、傍晚的長短和方向)。
【活動過程】
一、游戲活動:大家一起來跳舞。
1、引起幼兒對影子的興趣。
教師操縱提線木偶在有燈光的白色幕布后面表演,幼兒觀看木偶的影子跳舞。
2、幼兒分批嘗試,觀察自己和小朋友的影子,體驗有影子的樂趣。
二、觀察活動:為什么有影子?
1、小朋友站在幕布后,把燈關掉,看看幕布上有沒有影子?為什么影子不見了?
2、把燈打開,看看幕布上有沒有影子?想一想、說一說怎樣幕布上才能有影子?
3、小結:物體擋住了光就有影子。老師剛才就是利用影子表演了木偶跳舞。
三、實驗活動:影子會變嗎?
幼兒操作實驗:每個幼兒拿一把手電筒和一個小玩具,玩找影子的游戲。引導幼兒觀察,手電筒位置不同時,影子有沒有變化,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討論活動:有趣的影子。
1、講一講:剛才發現了什么?
2、想一想:早上和傍晚人的`影子是怎樣的?為什么?中午影子又是怎樣的?為什么?什么時候的影子最長?什么時候的影子最短?
3、觀看課件,小結影子是怎樣變化的。
4、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過什么影子?
【活動延伸】
與幼兒一起到室外玩踩影子和藏影子(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影子藏起來)的游戲。
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篇8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會邊實驗邊記錄,并將同類的水果歸類,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2、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蘋果、梨、西瓜、橙子、橘子、葡萄等水果。
2、各種水果圖片、顏色標記。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圖片)、白布、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兒的實驗興趣。
師:今天,小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給我們中二班小朋友的一封信。信里寫的什么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哇!有這么多的水果卡片,還有一張信紙,看看上面寫得什么?
1、讀信:張家港市機關幼兒園中二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們是小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很想知道各種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顏色的,我們想請你們幫幫忙,告訴我們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顏色的,與果皮的顏色是一樣的嗎?
2、討論: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顏色的?與果皮是否一樣?
3、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顏色,與他們的果皮是一樣的嗎?王老師也不太明白,今天我們來做次小小實驗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好嗎?
二、幼兒實驗了解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水果,一些白布、還有一張實驗記錄表和一些顏色標記,請小朋友實驗的時候一邊做實驗一邊將實驗的結果用顏色標記記錄到實驗表上。
1、幼兒一邊實驗一邊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教師巡回輔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實驗記錄。
2、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和實驗記錄表。
3、對有爭議的實驗結果,教師實驗得出正確結果。
三、幼兒再次實驗,將水果歸類。
師:這些水果的果汁顏色有的和果皮顏色一樣,有的和果皮顏色不一樣,那么,哪些是和果皮顏色一樣的呢?哪些和果皮顏色不一樣呢?我們再一起來做一次實驗,一邊做實驗一邊將水果進行歸類,將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水果卡片放到一起,不一樣的放到一起。
1、幼兒實驗,并將水果卡片歸類。
2、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3、送卡片:將水果卡片送到相應的筐中。(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放一個筐中,不一樣的放另一個筐中。
4、教師小結幼兒的操作結果,表揚鼓勵。
四、給動物幼兒園回信,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師:我們知道了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們還不知道呢?我們一起來回封信,告訴他們我們的實驗結果好嗎?
1、出好的實驗記錄表,疊好放進信封。
2、將歸類好的水果卡片分別包好,寫上說明裝入信封。
五、延伸活動:
1、師生一起寫回信。
2、自己動手榨果汁,一起品嘗果汁。
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篇9
活動目標:
1、滾動各種物體,探究能夠滾動的物體的形狀特征。
2、嘗試通過改變外形,把不能滾動的物體變得能夠滾動。
活動準備:
1、幼兒玩具城(能夠和不能夠滾動的玩具若干)。
2、貼有能夠滾動和不能夠滾動標志大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今天我們去參觀“玩具城”,小朋友仔細看看玩具城里有些什么玩具?猜猜哪些玩具是能滾動的?哪些玩具不能滾動?
二、探究什么物體能夠滾動。
1、請幼兒試試、玩玩、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滾動。
2、將能夠滾動的玩具送到有滾動標志的筐子里,不能滾動的玩具送到不能滾動標志的筐子里。
3、師:這些能夠滾動的物體和形狀有什么特點?那些不能滾動的物體的形狀又是怎么樣的?(幼兒討論)
三、嘗試讓不能滾動的物體變得能夠滾動。
1、師:你可以用什么辦法,把不能夠滾動的物體變得能夠滾動呢?(引導幼兒思考)
2、讓幼兒動手來嘗試,可以同伴合作,教師進行指導,讓每位幼兒都主動參與進來。
3、請幼兒展示交流探究結果。(把報紙卷成團;把硬紙卷成筒;把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借助于能夠滾動的玩具)
四、活動延伸:在活動區繼續提供多種物體供幼兒操作,同時鼓勵幼兒將不能滾動的物體變成能夠滾動的,進一步觀察滾動現象。
幼兒園科學工作方案篇10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系。
2、初步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各關節所在的位置。
活動難點:了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及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活動方法:
1.通過游戲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現關節,并認識各關節,知道關節在人體中的作用及各關節所在的位置,鞏固關節的名稱。
2.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結合圖片的演示,讓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沙包、毽子、皮球等運動器具,糖果,不同形狀的標記
2、人體關節課件,保護關節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手指操
1、師:請小朋友先和老師一起做個手指操,活動活動我們的手,好嗎?
(師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師提問:剛才我們做手指操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呢?(引出指關節)
3、出示指關節的圖片,教師介紹,讓幼兒認識關節
師:我們身體上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關節在我們的身體里起著很大的作用,它能讓我們做各種彎曲和伸直的動作。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二、游戲:動起來(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現關節)
1、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找出自己身上的關節,并在關節的位置上貼上喜歡的標記。
2、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幼兒在尋找關節的情況。(準備不同的運動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戲結束,師幼互動,找出不同的關節,教師加以小結,引導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關節(結合人體關節課件進行小結)
三、游戲:拍手歌(師幼一起做,鞏固各關節的名稱)
你拍一,我拍一,轉轉你的肩關節,
你拍二,我拍二,彎彎你的肘關節,
你拍三,我拍三,轉轉你的腕關節,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髖關節,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關節,
你拍六,我拍六,轉轉你的踝關節,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關節。
四、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系,認識關節的重要性
1、實踐活動:不彎曲手指關節,你能拿到老師手里的東西嗎?(讓幼兒嘗試在老師的手里拿糖果,實在拿不到時就讓幼兒兩個人合作拿)
2、師提問:小朋友的指關節不彎曲就很難拿到糖果,想一想:“人為什么要有關節?沒有關節我們會怎么樣?”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我們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會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所以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讓關節受傷。關節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部位,我們要把它保護好。
五、看圖片,使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1、教師播放圖片,請幼兒判斷,哪些圖片是保護關節的行為?(幼兒從圖片中知道怎樣保護關節)
2、關節能幫助我們做很多運動,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關節,避免受到傷害好嗎?
六、延伸活動:
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一些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引起幼兒對這些現象和活動的重視,一起收集自我保護的資料,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保護方面的經驗,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