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駕駛員安全知識
一、安全行車中的心理因素
安全行車是一種集體力、腦力、技術、責任于一體的綜合勞動,駕駛汽車不僅是一項技術操作過程,更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這里面包括接受道路信息、正確判斷決定、及時反應等環節,而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駕駛員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素質差。在道路交通諸要素中,駕駛員的作用特別重要。因為除了行人和自行車交通以外,道路客、貨運輸主要由駕駛員來完成。駕駛員既要保證將旅客和貨物迅速、順利、準時送到目的地,又要保證旅客安全、舒適及貨物的完好。由于受行人和自行車交通影響,絕大多數交通事故直接、間接地與駕駛員有關。因此,充分認識和掌握駕駛員的交通特性對于保證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駕駛員頭腦的清醒程度直接影響到能否及時準確地收集行駛信息,正確地分析判斷、處理行車情況。駕駛員的意識水平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如身體狀況、道路環境、車輛狀況等。
人的行為是由大腦所支配,一個人精神狀態的好差對其行為的后果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在行車中要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素質,這對安全行車,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十分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都會影響駕駛員的精神狀態。因此我們每個駕駛員一定要在行車前和行車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這樣才能正常發揮操作技能和應變能力,保證行車安全。
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交通安全的關鍵在于人,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國內外的交通事故統計表明,有 80%—85%的事故是由人造成的,包括駕駛員的駕駛失誤、麻痹大意和違章行駛等;還包括行人和騎自行車人不遵守交通法規等,但從總體來看,關鍵還是在于駕駛員,因為相對于騎自行車人和行人來說,機動車駕駛員是交通強者,騎自行車和行人是交通弱者。因此,在交通安全中,人的因素主要是駕駛員的行為。根據道路交通事故的統計與資料分析,因駕駛員失誤而發生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總數的約70%,因此駕駛員是道路交通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安全行車的至關重要因素。要想保證安全行車駕駛員勿必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一)切勿疲勞駕駛。駕駛員在行駛的過程中,由于道路、車輛、行人、環境等原因,會給駕駛員經常造成緊張的氣氛,從而會引起心理或生理機能的失調及全身機能下降的現象。當然,它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人在疲勞的情況下,駕駛車輛會感到精力不足、頭昏眼花、判斷力下降,力不從心,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遲鈍、采取措施緩慢或不當,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切忌酒后駕車。酒精主要是麻醉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大腦的高級神經活動功能,會使人的感知、尤其是視力、運動能力、判斷能力下降。據有關資料表明:酒后開車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約占交通事故的6~10%。當駕駛人員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3%時,駕駛員的駕駛能力就開始下降,而達到1.5%時,駕駛能力會下降30%。研究表明:血液中酒精含量達0.6%的駕駛員發生事故的概率為未飲酒駕駛員的兩倍,而血液中酒精含量為1%的駕駛員發生事故的概率為未飲酒駕駛員的6~8倍。
(三)切忌帶著不良情緒駕駛。情感對駕駛來說影響很大,在積極的方面可以調動身心的一切潛力,朝氣蓬勃,心情舒暢,敢于克服困難,可以提高駕駛效率;而消極的心情會使駕駛員無精打彩,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而且不良的心情,會使自制力下降,往往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潛在不安全因素,容易帶上思想包袱,不能調理心理狀態,容易開冒險車、斗氣車、英雄車,從而容易引發事故。看來對一位駕駛員來說,應積極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做好自身的心理疏導,培養多種健康的愛好和興趣,正確處理家庭和社會人際關系,努力提高自身駕駛水平,養成沉著冷靜、靈活應變的習慣,積極平衡自己的心理狀態,努力提高自身思想修養,學會寬容、理解和謙讓,才能更好地清除駕駛過程中情緒帶來的負面的影響。
(四)切勿帶病駕駛。駕駛員的駕駛工作是一項腦力、體力兼有的綜合性工作,對駕駛員的要求本身要有充沛的體力,旺盛的精力及快速的判斷和反應能力,而如果駕駛員帶病工作,不僅精力不足、手腳反應慢、大腦思維判斷力差,反應遲鈍,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隱患。如汽車駕駛員患流感期間駕駛,反應能力比平時下降76%,駕駛員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更不能動態地去鎖定環境中的目標,很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再者有些駕駛員病中服用含有抗組織胺類藥物的成份,而使駕駛員感到嗜睡,視力模糊、精力分散,更易造成安全隱患而誘發事故。
(五)要注意把握和控制自身生命節律的影響。人的體力、情緒和智力會始終隨著時間作周期性變化是人體生理現象,我們稱之為人體生命節律。一般來說,人的體力周期為23天,情緒周期為28天、智力周期為33天,并且三種變化以正弦曲線變化,有高潮期和低潮期。在高潮期人的精力充沛、情緒高漲、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反應能力好、采取措施也迅速;而在低潮期往往表現為情緒低落,反應遲鈍、記憶減退、工作效率不佳,還易疲勞,且心理平衡能力差。
另外,高潮期和低潮期的過渡階段有臨界期。由于這時人的生理,心理變化激烈、協能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差,這時不適合駕駛或者說應謹慎駕駛。p副標題e
二、安全行車應始終保持車況良好
車輛技術狀況不良和道路狀況不良可以說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據國內外交通統計資料妄明,由于車輛本身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在工業發達國家占 5%左右,在發展中國家占10%左右。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車輛造成的事故,主要是由車輛的機械故障造成的,包括制動失靈或不合格,轉向失靈或不合格,輪胎脫出或爆裂,燈光損壞、燈光眩目、連接失效等。目前由于都實行了單車承包,歇人不歇車的現象屢見不鮮,近年來因車況不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上升,因此車也是預防預控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對象。汽車的制動、燈光和輪胎狀況不良是導致惡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誘因之一。道路狹窄或者破損、交通擁擠以及人車混行也常常容易導致交通事故。我國高級公路占總通車里程的比重也比較小,85%以上的公路都是三級及三級以下的低等級公路。從道路設計來看,道路的線形、視距、車道寬度、轉彎半徑、超高、加寬等都不符合規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軟、坡度過大,視線不良等狀況。這些都從客觀上增加了道路交通傷亡事故的發生率。據統計,由于道路不良誘發的交通事故當中,路面光滑所占比重最大,占道路因素的48.58%,其次,非法占用挖掘道路為10.28%,視距不夠占8.39%,路拱不符占1.08%,其他29.78%。
車輛是執行駕駛員意識的工具,如果不認真愛護保養它,車輛存在故障,它就不聽你的使喚,甚至與你唱反調闖大禍。因此,車況的好壞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我們應該做到不管時間多緊,任務多重,都要堅持車輛的保養制度、年檢制度,出車前、行車中、收車后都要勤檢查,勤保養,發現故障及時排除,哪怕是一個螺絲的松動,都要及時處理,自覺養成或做到心中無數不出車,故障不排除不出車的良好習慣。
三、安全行車要具備良好的綜合應變能力
道路交通環境是影響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道路交通環境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標志、安全設施、噪音污染、天氣氣候以及交通管理。許多沒有設置完善交通標志及安全設施的路段容易造成駕駛員對道路安全警戒意識的松懈,從而使得實際道路安全保證低,事故更為嚴重。天氣氣候也對交通安全有重要影響,比如在雨雪天、霧天等惡劣天氣條件下,行車安全系數會隨之下降。為此,駕駛員要時刻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綜合應變能力。
(一)駕駛員要具備良好的洞察能力。按照心理學的原理來解釋,觀察是意識知覺的高級形式。觀察不是一種被動的、消極的知覺過程。在觀察中,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工作特點和知識經驗來指導自己的觀察活動。觀察不僅僅是觀看,還包括觀看后的判斷。
1、駕駛員要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作為汽車駕駛員在駕車行駛中的觀察行為是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他主要是觀察道路上的人車動態,而不是觀察道路上行人、騎車人的穿著。觀察行人、騎車人的目的是為了判斷這個行人、騎車人是否會橫穿馬路,是否影響行車的安全。當然,駕駛員在觀察差距上的人與車動態時,總是通過由近而遠的方法。因為,當道路上其他車輛和行人離你的車越近,就越容易發生危險,距離越近往往會措手不及。所以駕駛員在行車中的觀察必須由近而遠。其次,駕駛員觀察的對象還應當包括動態目標和非動態目標。動態目標是指道路上汽車、拖拉機、行人、畜力車、人力車。非動態目標是指道路上的標志、標線、信號燈、橋、坡道、彎道等。
2、駕駛員要學會借助后視鏡全方位觀察。駕駛員坐在車里視野有限,單憑肉眼通常只能看清前方的情況,對于左、右和后方的情況只能借助車內后視鏡和2個車外后視鏡了。而一些駕駛動作,如轉向、倒車、并線和超車等,必須借助后視鏡方能安全完成。因此,要學會通過后視鏡觀察路況,進而實現“眼觀六路”。特別是對于一些駕駛貨車的駕駛員,學會用后視鏡觀察路況尤為重要。在實際駕車過程中,新手往往是緊盯著前方,而忽略了左、右、后、上和下5個方位,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眼觀六路”呢?
在保證車輛在車道中央行駛且路況不甚復雜的情況下,強迫自己將緊盯著前方的目光移出一些,用眼睛的余光分別觀察3個后視鏡、路面及車輛前上方,保持你的中心視野能掃視到廣闊的路面狀況——前、后、左、右、上和下。前方觀察要盡可能遠;后方觀察靠中、左和右3個后視鏡,看到后方所有車道上跟車的距離和速度;左、右觀察從路的最左到最右,包括對面來車,左、右路邊的停車、行人和路口里欲轉出的車輛;往上看要看到路牌和信號燈;往下看要看到路面標志線和路面障礙。
在擴大視野的過程中車速不宜過快,而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逐步擴大觀察的范圍。
路上開車長時間凝視一個物體很危險。因此要鍛煉自己的目光移動,不要太專注于某輛車(如前車)或其他事物,要學會走馬觀花。另外在并線或超車前,要經常探視反光鏡,避免盲區的影響,隨時掌握汽車后面的情況。
(二)駕駛員要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天氣的因素對行車安全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氣、環境都在發生相應的變化。駕駛員應根據環境、天氣的變化來適應各種不同情況下的駕駛。比如夏季天氣炎熱,開車極易疲勞,此時我們應合理安排好出車時間,保證有足夠的睡眠,行車中一旦感到疲勞或不適,應立即找個安全合適的地點適當休息,待疲勞消除后再行車。如果在冬天,天氣寒冷,人的手、腳易麻僵,反應也較遲鈍。此時我們應注意防寒保暖,堅持中速行駛。如遇到冰雪道路,路面較滑,附著力下降時,應當減速慢行,與前面車輛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果遇到雨、霧天氣,視線不清時,更應注意行人、騎自行車者的動態,主動避讓,寧停三分,不搶一秒,不開賭氣車。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確保行車安全。
隨著秋季到來,大霧天氣會頻頻光顧,發霧會使行車能見度降低,增加駕駛員疲勞,并嚴重影響到行車安全。駕駛員要給自已的車輛配備合格的防霧燈,它能為其他車輛“點燃一盞燈”,能夠有效地讓后方車輛看到你。要充分利用各種車燈提高能見度。霧天行車前,應將擋風玻璃、車頭燈和尾燈擦拭干凈,并檢查燈光裝置是否完好,決不可在霧中行車時車輛燈光裝置殘缺不全。在行駛中應打開霧燈、尾燈、示寬燈和前照燈(近光)。不能使用遠光燈,因遠光光軸偏上,射出的光線被霧氣漫反射,在車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如同隔著磨砂玻璃一樣,反而什么都看不見了。霧天行車可以靠路面的白色車道標線以及前車的紅色尾燈來引導視線。當能見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時,必須開啟近光燈、示寬燈和尾燈;時速不得超過80公里;與同一車道行駛的前車必須保特150米以上的行車間距。當能見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時,必須開啟霧燈和近光燈、示寬燈、尾燈;時速不得超過60公里;與同一車道行駛的前車必須保特100米以上的行車間距。能見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時,必須開啟霧燈和近光燈、示寬燈、尾燈,時速不得超過40公里;與同一車道行駛的前車必須保特50米以上的行車間距。進入高速公路的機動車,駕駛員必須按規定開啟霧燈和近光燈、示寬燈、尾燈,在保證安全的原則下,駛離霧區或就近駛入服務區休息,或就近駛入緊急停車帶、路肩,盡量靠邊停車,并按規定開啟危險報警光燈,并在后方150米以外設置故障車警告標志牌,等待霧散后再行車。
四、安全行車要適當控制車速,不斷提高和掌握過硬的駕駛技能
駕駛技術是無止境的,過硬的駕駛技術也可更好地避免事故的發生。熟練的技術和過硬的本領來自于平時的認真學習和經驗總結,來自于實踐中的不斷探索和知識的更新。俗話說“開車容易,開好車難”。比如,超車,它是駕駛工作中比較復雜和技術性很強的一套動作。首先,要掌握時機,估計被超車速度,根據自己車的速度,判斷對面車輛速度以及安全距離、道路狀況、行人及其動態等。如果盲目超車,就會引起交通事故。此外,過硬的技術還來自于以往駕駛經驗的總結提高,善于吸取他人交通事故的教訓,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這樣才能盡量避免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與此同時,在駕駛過程中,要適當把握好車速。俗話說,“十次事故,九次快”,這是駕駛員從數萬計次血的教訓中總結出的名言,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道路越修越好,如何合理控制車速是我們駕駛員必須探索的一個課題。事實表明,車速越快,處理緊急情況的時間就越短。如果在行車中,一旦出現行人、自行車橫穿馬路等瞬息萬變的道路交通狀況時,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正確地感知和判斷處理情況,這樣一方面將會喪失避險的最佳時機,另一方面,一旦發生事故,其撞擊力增大,將會加劇人員的傷亡和加重財物的損失。
駕駛員的反應時間除與年齡、情緒、身體疲勞程度、駕駛技術熟練程度等有關外,還與汽車行駛速度有關,汽車的速度越快,駕駛員的反應時間越長。隨著行駛速度的提高,駕駛員反應時間的延長,進一步增加了制動反應距離的長度,對安全行車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制動距離和長短主要取決于行駛速度、道路附著系數及制動裝置結構等,其中制動前汽車行駛速度影響最大。
車輛行駛中,駕駛人員的視覺判斷能力與車速有關。速度變化時,對于車外環境的判斷能力也發生變化。知覺的判斷能力在行駛中與靜止時完全不同,人體靜止時的視力范圍最大。兩眼注視某一目標,注視點兩側可以看到的范圍即視野受視力、速度、顏色、體質等多種因素影響。隨著車速增大,駕駛員的視野明顯變窄,注視點隨之遠移,兩側景物變模糊。因此,正確把握好車速,是減少事故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駕駛員要以對社會、家庭高度負責的精神,牢固樹立起“寧停三分,不搶一秒”、“當慢不快,能快不超”的駕車理念,合理控制車速。行車時,要不受其他乘坐人員或領導的干擾,牢記控制車速保平安的安全觀,使自己有一個自由寬松的思想天地和從容不迫的駕駛余地,使乘車者有安全感。
綜上所述,安全行車不僅是我們駕駛員綜合素質的檢驗,也是擺在我們駕駛員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只要我們全體駕駛員引起高度重視,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安全行車的經驗教訓,真正做到“汽車一發動,心中裝著群眾,油門一踩,安全腦中擺”,交通事故的發生將會減少,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將會降低到最低限度。這樣才能為社會安定、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看過“汽車駕駛員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