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知識_法制安全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與水平,對維護校園安全穩定至關重要。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于學校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學校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知識
一、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為切入點,加強學生法制與安全教育
我校始終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師生員工思想政治素質,提高維護安定穩定的自覺性,作為安全教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建立分黨委、黨總支、直屬黨支部書記例會制度,及時研究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成立“形勢與政策”課教研室,把“形勢與政策”課納入教學計劃。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穩定工作的理論研究,開展學生心理咨詢與健康教育,建立本科生心理健康檔案,為進一步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徑。同時,我校還把思想工作與服務育人結合起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加強對網絡癡迷、學習困難、生活困難、嚴重心理障礙和經常違紀學生的教育管理,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制和安全防范宣傳教育為著力點,加強學生法制與安全教育
我校采取以課堂教育為主,開設普法課程和“形勢與政策”講座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安全防范教育;還聘請武警、公安、司法等部門專家領導開展講座,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防范教育;通過廣播、校報、校刊、墻報、警示牌等手段,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安全知識競賽、征文、主題班會、消防現場演練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經常性的法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法制、安全宣傳氛圍。我校經常性的法制宣傳教育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層次展開。一是大面積地抓好常規教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開展法制安全宣傳教育,尤其從新生入學就開始,貫穿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全過程。二是進行有針對性疏導教育,抓住苗頭,抓住隱患,在某種傾向剛剛開始時,就采取對癥下藥的辦法,及時地搞好有針對性教育,化解矛盾,把矛盾解決在萌芽之中,以免引發更大的事端。三是進行懲戒教育,抓住學生中典型案例和典型事件,深入剖析,公開處理,使當事者受到懲處和教育,也使其他的學生引以為戒,規范自己的言行。每當學生違紀違規受到行政處分時,校保衛部門配合宣傳、學生管理部門抓住典型案例,舉辦法制宣傳欄或案例教育講座,以案說法進行法制教育。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了學生法制觀念和安全防范意識,增強了學生自防自救能力和與刑事、災害事故作斗爭的能力,減少了校園內違法犯罪活動和治安災害事故的發生。
三、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為落腳點,加強學生法制與安全教育
我校通過廣泛發動群眾,充分發揮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防自治的作用。糾正學生生活中不良行為和衛生習慣;維持大型文體活動場地秩序,維持校園治安秩序;收集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檢查督促學生用火用電情況;真正形成全員參與的民主管理氛圍,取得真正的實效。這些好的做法,不僅促進了校園的安定穩定工作,而且成為加強學生法制與安全教育的“活的教科書”。
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內容
乘車安全二三事
青少年外出應盡可能乘坐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如需夜歸,應找人送你回家,或者打出租車電召熱線,出租車到達后,要跟司機核對你訂車時提供的資料,如你留下的電話號碼和姓氏,確定是否是你預定的車再上車,到達目的地后,可要求司機目送你進入小區或者大廈保安的視線后再離開。
如果是一人乘坐出租車,應選擇坐在司機后面的位置,一旦覺得有異樣,可以在照明條件好、人多的地方下車。另外,天黑以后,不要在偏僻、人少的公共汽車站候車。如果公共汽車上人少,要坐在靠近司機的位置。
遇到搶劫怎么辦
第一,假意服從。首先要鎮定下來,不要慌張,如果對方人多,力量強大,不要與之正面沖突,假裝同意他們的要求,避免受到暴力傷害。
第二,有意回避。如果犯罪分子問你的家庭住址,千萬不要說;他們讓你帶他們回家拿錢,就說家里有大人,讓他們放棄跟你回家的念頭。
第三,嚴詞拒絕。如果你和你的同學力量相當,一定要拿出勇氣來,對于他們不合理的要求嚴詞拒絕。在與對方周旋時,要一邊觀察周圍地形、來往行人,一邊呼叫和逃脫。
第四,設法拖延、積極報警。如果對方強迫你跟他們走,要想辦法拖延找機會脫身。一定要記住搶劫者的相貌、衣著特征等,以便事后打電話報警。
網上交友須謹慎
目前,不少青少年都喜歡用社交網絡結識朋友、聯絡感情,但需要注意的是,網上的人員和社會上一樣是形形色色的,青少年對網上認識的朋友一定要保持警惕性,對于對方提出的與錢財有關的要求更是要萬分小心,多與父母老師溝通商議。不要把自己的地址、姓名、學校名稱、電話號碼等信息告訴對方,更不要輕易與之見面。
中小學生法制安全教育宣傳材料
一、法律常識
如何增強對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識,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后,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二)樹立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未成年人進行自我防范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
(三)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辨別善惡。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于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根據實踐經驗,我們建議同學們如果在遭到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時候,切切要記住兩點:
第一、同學們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你們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搏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
第二、如果同學們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采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報告。例如學生之間打架事件,據調查,一些學生被同學毆打后并不是向家長或學校匯報,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來報復,要知道報復傷人也是違法的,情節嚴重的是要構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
總之,同學們如遇上不法侵害時,不要害怕,一定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要敢于檢舉揭發,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我們要堅信邪不壓正的道理,干壞事的人總是心虛的,害怕的應該是他們。
以上給同學們講述了違法犯罪的一點基本知識和如何加強自我防范方面的問題,同學們要真正做到遠離違法、犯罪,健康成長,還要靠同學們自覺刻苦地學習文化、科學、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從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開始
1、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小抓起,從現在做起。
良好習慣,良好行為的養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培養訓練。預防不良行為必須從小抓起;
2、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具體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時不抓,就演變成大錯。教育無小事;
從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習慣,使不良行為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矯治,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抓好兩“小”,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關鍵環節。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接班人。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做到:自尊自愛,注重小學生儀表,真誠友愛,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樸,孝敬父母,嚴于律己,遵守公德。將來我們才能成為一名遵紀守法,對社會有用的好公民。
青少年法制學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專家指出,初始犯罪年齡與犯罪率有很大關系。11歲開始犯罪的為65%;12--15歲開始犯罪的為54%;16--21歲開始犯罪的為46%。成年犯罪中早年發生犯罪的比成年后開始犯罪的多七倍。理論上來說,預防好青少年犯罪,可減少6/7犯罪。
2、犯罪類型多為搶劫、尋釁滋事等,沒有高智商犯罪,基本沒有預謀。地域相對集中,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多相識。搶劫物品多為隨身聽等小件物品,也有手機。校園內、學校附近犯罪的比較多。分析犯罪原因:未成年人法律意識相當薄弱。
3、青少年法制教育應當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因為要做學問,首先要學會“做人”,懂法守法是“做人”的底線。
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貫徹“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黨和國家關心的大事,是全社會關心的大事,也是千家萬戶和老百姓關心的大事。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引導、保障和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保證國家興旺發達的基本要求。。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從根本上講,就是要通過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和現代法治觀念,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適應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勞動者;造就一大批依法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的現代化合格人才,擔負起興國強國重任。
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是引導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從小培養青少年學生的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法律意識,增強明辨是非,抵御“黃、賭、毒”等不良社會現象影響的能力,以及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有利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貫徹落實“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引導、規范、保障和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4、2001年11月22日,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全國青少年網絡協會聯合召開網上發布大會,向社會正式發布《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這標志著我國青少年有了較為完備的網絡行為道德規范
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同學們,請自覺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做網絡文明的守護者和傳播者!
5、認識毒品及其危害1、毒品原來是一種能醫治疾病的藥物,但被一些人濫用后,成了麻醉人的精神,讓人成天沉迷之中,不想工作,不想學習,這些藥物就成了毒品。你知道哪些屬于毒品的范圍?
A、搖頭丸:搖頭丸具有強烈的神經興奮作用,服用后表現為運動過度、妄想、自我約束力下降以及幻覺和暴力傾向。搖頭丸具有強烈的精神依賴性,使用數次后即可成癮,過量使用會產生急性中毒。引發的社會問題極為嚴重,被認為是未來世紀最具危險性的毒品。
B、可卡因。可卡因一般呈白色晶體狀,無臭,味苦而麻。毒販出售呈塊狀的可卡因,稱“滾石”。吸毒者則把可卡因稱作“自由壘”或“快樂客”。可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興奮作用,是導致濫用的重要原因。興奮初期,濫用者產生欣快,感到飄飄欲仙、舒適無比,表現洋洋自得、健談。用藥后的興奮作用,產生了消除疲勞的感覺。這類興奮感覺只能維持30分鐘左右。隨之以后,它給人身體的抑制效應便出現了。吸毒者為了恢復初期的體驗,往往再用第二劑、……乃至每10分鐘使用一次,以維持“癮勁”不致衰落。周而復始,劑量越用越大,使用越來越頻繁,把吸食者帶到毀滅的深淵。
C、咖啡因。咖啡因是從咖啡果中提煉出來的一種生物堿,適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勞、興奮神經的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神經衰弱和昏迷復蘇。但是,大劑量或長期使用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特別是它也有成癮性,一旦停用會出現精神萎縮、渾身困乏疲軟等各種戒斷癥狀,雖然其成癮性較弱,戒斷癥狀也不十分嚴重、但由于藥物的耐受性而導致用藥量不斷增加時,咖啡因就不僅作用于大腦皮層,還能直接興奮延髓,引起陣發性驚厥和骨骼震顫,損害肝、胃、腎等重要內臟器官,誘發呼吸道炎癥、婦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導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體畸形。因此也被列入受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范圍。
D、海洛因。白色結晶粉末,黑市品種純度不一,由淺棕色至白色;亦有混雜奶粉、咖啡因、發酵粉或葡萄糖等物質。依純度不同而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海洛因區分。通常用錫箔包裝或以封口塑膠帶方式流通市面。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適和欣快感的藥理學特征。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種強烈的欣快感,實踐表明,多數成癮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渾身困乏、非常難受的感覺,而渴望第二次吸毒,從而導致成癮。因人已適應了藥物,從而產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賴。因此,吸三次海洛因就會上癮是有大量例證的,那些認為偶爾吸一下海洛因無所謂的看法是非常錯誤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看過“學校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