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方案

    | 家莉2

    對古詩的教學,我們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在把握古詩特點的基礎上,有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并使古詩教學達到生活化,努力地構建高效課堂。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方案,來欣賞一下吧,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方案1

    學習目標

    ①認識2個字。會寫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③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①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

    介紹作者: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幼年隨父遷居綿州昌隆青蓮鄉,他一生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現存近千首詩,他的詩歌色彩瑰麗,大膽想象,被稱為“詩仙”。

    ②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了解詩意

    ①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

    ②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留給你的初步印象。(感覺到這首詩描寫了雄偉的長江,有一種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給人歷歷如眼前的感覺)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開元13年,25歲的李白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安徽省當涂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此時的李白年輕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豐富的想象力。

    b.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碧綠的江水奔騰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①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②生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③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④引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四、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五、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默寫《望天門山》。

    六、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融、燕”等7個生字;會寫“鴛、鴦”等12個生字。

    2.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蘆芽、河豚、陰”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并默寫《絕句》。感受詩中蘊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默寫《絕句》。

    教學難點:

    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古詩大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找有關春天的詩句。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課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明確任務

    1、導語導入:我們唐代有兩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美稱的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的杜甫。杜甫的詩在唐代詩作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絕句。板書課題

    2.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習《絕句》這首古詩。

    3.補充絕句知識。

    絕句是詩歌的一種體裁,按照每句字數,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設計意圖:導語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絕句是詩歌體裁。】

    二、初讀古詩,感受節奏

    1.出示初讀要求: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讀檢查。課件出示“遲日”“泥融”“鴛鴦”等詞語,并正音。

    3.教師范讀、學生練讀。

    4.齊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三、了解詩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詩中有畫,結合課本插圖自讀古詩,看看詩中畫了什么?并展開想象。詩中有日、江山、春風、花草、泥、燕子、沙、鴛鴦。

    用自己的話描述出詩中的畫。師相機總結古詩的意思。

    2.詩中不僅有美好的春色,還有氣味呢?詩中寫到:遲日江山(),春風花草()。

    3.美麗的春色吸引了許多小動物們。自學三、四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4.詩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為什么飛來飛去?詩句中一對鴛鴦在做什么?為什么睡得這么香甜?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讀詩想象、看課本插圖并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詩的大意,感受詩中所寫的春天的美景。從而產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四、當堂小結,鼓勵背誦

    引導學生根據詩意背誦并能當堂默寫。

    第二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l.惠崇是北宋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學自讀,熟讀詩句。

    出示自學要求: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了解詩意

    1.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提醒學生注意停頓。(板書古詩并畫出停頓)

    2.春江晚景這幅畫描寫的是哪個季節?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到春天的足跡嗎?(桃花,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來。)

    3.這幅畫一定很美,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1)你們認識蔞蒿、蘆芽、河豚嗎?師解釋。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蘆芽:蘆葦的嫩芽。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學生描述詩中的畫面內容。師提問:詩中哪幾句是描寫畫中的內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詩人的想象)。

    (3)師生共同總結古詩意思,當堂背誦。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結合注釋了解詩意。】

    四、當堂小結,生談感受

    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根據詩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讓學生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第三課時

    一、導語引入,揭示課題

    1.繼續學習宋朝詩人曾幾寫的一首古詩,一起感受曾幾筆下的春天。

    2.強調曾是多音字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三衢的道上)

    二、初讀古詩,補充學法

    1.師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

    2.學生根據古詩學習的方法自學古詩

    3.齊讀1、2句。經過自學,你學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

    強調“泛”“盡”的意思?

    【設計意圖:回憶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勵學生提出新的學習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很好,游興愈濃。指導學生讀出1、2句的,體會詩人的心情。

    5.詩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有些失望的時候,卻聽到樹上的黃鸝,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3、4句。

    6.此時詩人的心情一定是一驚喜的,指導學生讀出詩人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詩人那種由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7.齊讀整首詩,讀出詩人心情的變化。(配樂朗讀)

    8.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全詩的意思。

    三、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欣賞美麗的春色。(播放視頻)

    2.用學過詩文描繪春色。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衢道中

    宋曾幾

    心情變化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方案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感受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和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3、借助此詩的學習,初步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學習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感受詩人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教學理念

    1、遵循古詩的教學規律,以讀促學。

    2、把握古詩的特點,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學資源,拓展延伸學習內容。

    4、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教學準備

    掛圖、蘇軾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1、小黑板出示小知識。

    課外知識積累: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與南宋辛棄疾合稱“蘇辛”。

    2、板書課題: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學掛圖。

    引導學生讀懂詩題,指導學生觀察教學掛圖上的內容;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蘇軾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畫《春江晚景》而題詩,寫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讀古詩

    1、小黑板出示自學提示(一)

    ①自由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②能認識“蔞蒿”二字,正確書寫“崇”、“軾”二字。

    2、學生自學。

    3、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相機出示教學掛圖)。

    ①識字“蔞蒿”、“崇”、“軾”

    ②指多名學生讀詩,集體評價,用“/”畫出詩中停頓的地方,再齊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再讀古詩,讀懂詩意

    1、出示自學提示(二)

    ①再讀古詩,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逐行理解詩意。

    ②了解詩人是如何描繪《春江晚景》這幅畫上的內容。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學,教師行間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適時點拔。

    3、教師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①指多名學生述說每行詩的意思,教師及時點評。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生: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嬉戲游玩,好像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師:“桃花三兩枝”說明了什么?(兩三枝桃花開放,給我們報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鴨先知”表明鴨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戲。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生:這名話的意思是:河灘上已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出嫩芽,此時正是鮮美的河豚上市之時。

    師:“蔞蒿滿地蘆芽短”體現怎樣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愛),“河豚”是畫中的事物嗎?(河豚不是畫中的事物)。你能結合課文和圖畫進行聯想嗎?(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②在師生共研中讓學生知道這首詩詩人由江邊——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詠畫的景物,描繪竹林、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麗景色,第4行詩由畫面景物跳出畫面,展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四、三讀古詩,背誦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三)

    ①三讀古詩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背誦古詩。

    2、學生進入第三次先學,在學習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①引導學生概括題畫詩的特點。

    出示《題畫蘭》這首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讓學生結合這兩首詩來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對又快。學生背誦古詩。

    五、課堂訓練

    1、辯字組詞:

    崇()蘆()豚()蒿()

    崇()廬()逐()篙()

    2、這首詩中寫詠畫面景物的詩句是:

    作者展開想象的詩句是:

    3、古詩賞析:

    ①這是一首詩,詩的作者是朝詩人。

    ②這首詩描寫了時節的景象,體現了詩人。

    學生完成練習,教師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

    六、總結

    師:學了這首詩,從古詩的內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從詩人描給的圖畫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啟發?

    板書設計:

    桃花鴨子

    畫中

    蔞蒿蘆芽

    畫外河豚(聯想)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方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其中的4個字。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借助拼音和課文插圖,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借助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初步具有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具、學具

    教具:自制CAI光盤,課文放大彩圖,生字卡片,畫有小魚、荷葉、東南西北圖案的頭飾。

    學具: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利用CAI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們采蓮和水中魚兒戲游的情景。(學生一邊看畫面、聽音樂,一邊想象)

    小朋友,看了剛才屏幕上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個地方美嗎?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書課題。學生借助拼音齊讀課題兩遍。

    教師講解:江南就是我國的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的魚米之鄉。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生字的音。

    2、數一數,課文共有幾行,是由幾句話組成的。

    3、檢查自讀情況。問: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抽幾個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用“·”畫出生字,教師抽查。

    4、教師范讀、領讀。

    三、學習生字

    1、指名分句朗讀,結合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葉、何;第三句:魚、戲、間。

    2、學生拿出生字卡自讀,教師相機正音。

    注意“江”、“間”的讀音一個是后鼻音,一個是前鼻音。“采”的讀音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可”和“何”韻母相同,“葉”和“魚”的讀音是自成音節。

    3、檢查識字情況。先打亂順序認讀生字,師出示生字卡,抽讀,開火車讀,齊讀;再朗讀包含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導寫字:可、江、采、魚。

    (1)記住字形。

    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識記生字。可啟發學生用學過的筆畫和熟字來分析記憶字形。

    “可”:有五筆。擴詞:可愛、可口、可以。

    “江”:三點水加“工”。江與水有關,所以有三點水。口頭組詞:江水、江邊、江上、長江、江岸。

    “采”:上下結構,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個爪字頭。口頭組詞:采花……

    “魚”:下邊的一橫是“魚”的尾巴,利用課件展示。口頭組詞:魚兒、魚尾巴……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5)生練習寫生字后師點評。

    四、精讀課文

    1、學習詩的一、二行。

    (1)指名朗讀詩的一、二行。

    (2)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荷葉。荷花長得怎樣。“何”:表示感嘆,驚訝;“田田”:指荷葉長得層層疊疊,茂盛鮮亮,非常可愛。

    (3)指導反復朗讀,展開聯想,從這兩行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中感受荷葉茂盛鮮亮、非常可愛的樣子。

    2、學習詩的后五行。

    (1)指明朗讀詩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葉、荷花、蓮蓬之外,還有什么?(魚兒)魚兒在干什么?(游水嬉戲)

    (2)魚兒在蓮葉間是怎樣游動的?哪些地方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

    指導反復朗讀:“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北。”

    課件展示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讓學生展開聯想,感受魚兒的快樂和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理解方位詞:東、南、西、北,并讓學生動手畫出方位圖。這里的東南西北是指荷葉的四周。

    展開想象:魚兒在蓮葉間游玩,它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魚兒在蓮葉間游玩的歡快情景。

    教師揭示:魚兒在蓮葉間,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又穿到西面,一會兒鉆到南面,一會兒又滑到了北面。五個“戲”字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東、南、西、北”則寫出了魚兒在水間自由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問:小朋友,當你看到魚兒那樣歡快,你心情怎么樣呢?

    懷著高興的心情朗讀魚兒戲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頓。

    五、背誦課文

    1、嘗試背誦。(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練習背誦課文。)

    2、抽生背誦,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誦課文。(看圖記、根據重點字詞記、想象記)

    六、戴上頭飾表演魚兒在荷葉中戲游的歡樂情景

    4個同學戴著東、南、西、北的頭飾扮演東、南、西、北,3個同學戴著小魚的頭飾扮演小魚,6個同學戴著荷葉的頭飾扮演荷葉,邊背誦邊表演。

    七、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字,理解了詩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們以后要更加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從本課的學習中,我們還體會到了閱讀古詩的樂趣,希望今后繼續努力,多閱讀多積累一些優秀的古詩。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方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有人說:“秋風掃落葉,何等凄涼蕭條!”但是,在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山行》。

    2、板書: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自由朗讀

    2、請學生讀,互相評價

    3、齊讀

    4、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齊讀。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3)讀詩句,悟詩情。

    5、根據學法,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或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習古詩。

    6、小組匯報交流。

    (1)簡介詩人杜牧;

    (2)了解題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詞解釋: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á,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坐:因為;

    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紅于:比……更紅。

    (4)學生根據小組討論說說詩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師點撥:

    a、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漂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于”不僅點出色彩鮮艷,而且顯得更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c、同樣寫紅葉的詩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比較而言,杜牧的寫法好在哪兒?(在深秋時節,詩人驚喜地發現,楓葉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d、前兩句描寫景物特點與作者情感表達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前兩句描寫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愛的還是楓葉,所以說,前面景物的描寫是為下面的第四句作鋪墊的)

    小結:

    這首詩中,作者杜牧用驚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統攝起來,構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圖,以“愛”為核心的情感表達,使這首詩情景交融,令人白談不厭。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創設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讀,品悟詩歌表達情感。

    2、設置導語,配置音樂、角色、扮演(把自己當成詩人)。

    3、反復吟唱,強化記憶。

    四、選擇性作業。(任選一道完成)

    1、畫一幅秋_

    2、改寫《山行》(以第一人稱,把古詩改成一篇記敘文)

    3669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精品不卡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 国产成人片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熟女少妇丰满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萌白酱在线一区二区|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东京热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