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雪節氣的諺語
1、小雪大雪不見雪,小麥大麥粒要癟。
2、要相莊稼長,糞筐不離膀。
3、十月里來小陽春,下場大雪麥盤根。
4、莫道冬天閑,晝夜搞條編。
5、小雪不收菜,必定要受害。
6、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冬后十日,烏魚就沒了。
7、要吃香的,就得攢臟的。
8、門前沒有三大堆,要說增產是胡吹。
9、麥子若冬旺,耘磙一齊上。
10、一年莊稼兩年種,閑時積肥忙時用。
11、小雪晴天,雨至年邊。
12、地不凍,犁不停。
13、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14、時到小雪,打井修渠莫歇。
15、小雪不封地,不過三五日。
16、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撐。
17、拾羊糞,上山坡。
18、初冬積肥原料廣,爛葉碎草挖坑塘。
19、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漢繼續把地耕。
20、三天不吃青,心里冒火星。
小雪三侯
中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小雪”分為三候:
“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意思是說此時彩虹不會出現了,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季節。
小雪物候
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這就是說,到“小雪”節氣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小雪和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國東部會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
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不是一定下雪,而是說小雪時節,氣溫下降,溫度降到了可以下雪的程度,但是由于地表溫度還不夠低,就算降了,雪量也會很小,甚至沒有。所以,這天是否會降雪,還要看當下的天氣情況。
小雪歷史淵源
《孝經緯》說:“(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氣候要素包括降水、氣溫、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一個重要要素。小雪是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趨勢的節氣。氣象上將雨、雪、雹等從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結物,都稱為“降水”。
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來比喻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冷,降水量增多。
小雪氣候
《群芳譜》中記載了小雪節氣的特點:“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就是說,由于天氣寒冷,小雪時節的降水形式變成了雪,但雪不太大。原因就是此時整個大地還沒有徹底變冷,一些河流也沒有徹底凍住,所以降雪量相對較小,節氣的名字便取為“小雪”。進入該節氣,寒冷的西北風頻頻光顧中國許多地區,氣溫下降。
下雪帶來的低溫還能凍死一些隱藏的病菌和害蟲,來年便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嚴重程度。更重要的是,積雪對大地反而會有保暖作用,在白雪的環抱中,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比較有利,使土地更加肥沃。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中國東部會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強冷空氣影響時,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 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中國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冷空氣使中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
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并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