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后最會引發哪些疾病
近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全國部分地區洪水過后,到處都非常潮濕,而且會殘留一些細菌,非常容易引發一些疾病。下面小編帶來的洪水后最會引發哪些疾病,希望大家喜歡!
洪水后最會引發哪些疾病
一、消化系統疾病:
1、痢疾:是痢疾桿菌感染引發的一種以腹瀉、腹痛、里急后重及粘液膿血便為主要表現的腸道傳染病,可伴有發熱及全身毒血癥狀。
傳播途徑:主要經口通過食物及水進行傳播。
治療: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如三代頭孢菌素、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復方磺胺甲惡唑、阿奇霉素等,注意“沙星”類藥物(喹諾酮類)兒童及未成年人禁用。
2、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瀉、腹痛、惡心嘔吐及黃色稀水樣便,嚴重的可出現脫水。
傳播途徑:主要經口傳播,可經水、食物、蒼蠅及日常生活接觸傳播,但水型傳播是其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治療:霍亂屬甲型傳染病,發現后應立即上報,進行嚴格隔離,及時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并給予抗生素治療,如三代頭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3、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消化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持續高熱、腹痛、腹瀉、肝脾腫大等,嚴重者可出現腸道出血、腸穿孔等并發癥。
傳播途徑:主要為消化道傳播。
治療: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尤其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如左氧氟沙星,其抗菌譜廣,活性強,口服吸收好,價格便宜,成為傷寒治療中的首選。
4、甲型肝炎: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表現為起病急,有畏寒、發熱、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疲乏、肝臟腫大以及肝功能異常等。初期消化道癥狀不明顯時有可能誤認為感冒,易被忽視,延誤病情。
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播,食入被 HAV 污染的水和食物是甲肝爆發流行的最主要的傳播方式。
治療:甲型肝炎為自限性疾病,無需特殊藥物治療,只要及時進行隔離,對癥支持治療,絕大多數可完全治愈,不會轉為慢性。
5、戊型肝炎: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起病急,黃疸多見,半數有發熱,伴有乏力、惡心、嘔吐、肝區痛,約1/3有關節痛。常見膽汁淤積癥狀,如皮膚瘙癢、大便色變淺較甲型肝炎明顯。多數有肝臟腫大,但脾腫大較少見。
傳播途徑:經糞-口途徑傳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見。
治療:適當休息、合理營養為主,選擇性使用藥物為輔。應忌酒、防止過勞及避免應用損肝藥物。大多數病人黃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發展為慢性。
洪水后
二、呼吸系統疾病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后出現高燒,并伴有肌肉酸痛、頭痛、咽痛等癥狀,嚴重的可導致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眼睛粘膜接觸傳播。
治療:早期可給予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合并細菌感染時可給予頭孢類、氟喹諾酮類等進行抗感染治療;對于高熱者可給予物理降溫或口服退熱藥物;有咳嗽、咳痰者給予鹽酸氨溴索等藥物止咳祛痰對癥治療;合并有嘔吐、腹瀉的可給予補液,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有呼吸困難、低氧血癥者給予吸氧治療,個別嚴重的需要機械通氣等進一步處理。
2、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以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結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后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臨床特征。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眼結合膜侵入感染。
治療:以加強護理為主,注意室內適當的溫、濕度,避免強光刺激。體溫過高可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輕型患者可口服抗病毒口服液等對癥治療;重型麻疹患者可視病情予以靜滴抗病毒治療及加強支持治療;并發肝損害者予以甘草酸二銨等保肝治療;并發心肌損害可以給予 1 ,6 二磷酸果糖、ATP、 輔酶 Q 10等治療;并發細菌性肺炎者行抗生素治療。
3、流腦:全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發的化膿性腦膜炎。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皮膚瘀斑瘀點,以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嚴重者可出現敗血癥休克和腦實質損害。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主要是通過咳嗽、打噴嚏、面對面說話等飛沫直接經空氣傳播,進入呼吸道而引起感 染。
治療:青霉素類藥物對腦膜炎雙球菌是一種高度敏感的殺菌藥物。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對腦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強,易透過血腦屏障,且毒性低。出現顱內高壓的可選擇靜脈輸注 20%甘露醇降顱壓,伴有酸中毒者可輸注5%碳酸氫鈉注射液。
三、蟲媒傳染病:
1、乙腦:全稱流行性乙型腦炎,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臨床癥狀主要為起病急驟、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病理反射以及腦膜刺激征等。
傳播途徑:經蚊蟲叮咬傳播。
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對高熱患者給予氯丙嗪注射液、復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等,并輔助物理降溫;對于抽搐患者給予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出現腦水腫的患者要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進行治療。
2、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以畏寒、發熱、出汗、頭痛、貧血等為主,并易引發、腦、肝、腎、肺等多器官、多系統的損害。
傳播途徑:蚊蟲叮咬傳播
治療:以抗瘧原蟲治療為基礎,并輔以對癥治療。抗瘧藥物可選擇雙氫青蒿素片、復方雙氫青蒿素片、蒿甲醚膠囊、蒿甲醚注射劑、青蒿琥酯片等。建國后經過幾十年積極防治,瘧疾在我國已基本被消滅。
3、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熱、疼痛、皮疹、淋巴結腫大,重癥者可有出血、休克。
傳播途徑:蚊蟲叮咬傳播。
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休息、退熱、出血部位明確者給予止血處理。
洪水過后為什么要消殺?
洪水退去到正常生活秩序恢復前,是傳染病高發時段。洪水期間,糞池漫溢,死亡畜禽和各種污物隨水流動,水源等環境受嚴重污染。土壤中的病菌被洪水沖出來,會引發疾病。為消滅環境中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須進行獸醫衛生大消毒。對于普通人的生活環境來說,主要的消毒安全包括。
1、泥
水災后遺留的泥沙成分復雜,動物尸體、斷絲、金屬絲、玻璃碎片、各種垃圾等,是蚊蟲和病菌的天然培養皿。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泥沙,都要盡快處理。在家里有泡水,電器和家具都需要拆掉外殼,清除內滲的淤泥。
2、水。
在水災后,飲用水源有幾率會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水質感官性狀惡化、有毒物質污染等三個方面的影響。例如,大批動物在被洪水淹死后腐爛,再加上洪澇期間因各種水網的水源交叉,水源中還可能混入泥沙、人畜糞便等垃圾。因此切記不要喝生水,在選擇了最安全的水源后,一定要煮開再飲用。連續煮1分鐘。
3、電。
在進入室內之前務必先關閉電源總開關。所有浸入水中的電線、插座、開關必須檢查,確保不積水、不濕、不淤泥。不能再使用。供水和電力設備建議送到專業維修點處理,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4、細菌、病毒。
家里被洪水浸泡過的物品需要徹底消毒,紫外線燈照射、高溫蒸煮、消毒劑擦拭等方法都能有效消毒。水災過后,飲食不潔、飲水和蚊蟲傳播的疾病都極易發生,因此保持家庭衛生,及時消毒,注意飲食安全,尤其是洪澇災害后的飲食安全。注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應現配。對以上問題的整體處理原則是:清淤、沖洗、晾曬、消殺。
4、衣和被褥。
對被洪水污染的織物,清洗、后要進行殺滅。耐熱、耐濕的紡織品,可煮沸消毒10分鐘。不耐熱的紡織品,可用含有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再用清水漂洗后晾干。
洪水后室外消毒用什么噴?
1、地面、墻面、門窗: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水溶液噴灑。泥土墻吸液量為150ml/m2~300ml/ m2,水泥墻、木板墻、石灰墻為100ml/ m2。地面噴藥量為200ml/ m2~300ml/ m2,先由外向內噴灑一次,再由內向外噴灑一次。作用時間不少于1 小時。
2、餐(飲)具:首選蒸煮15 分鐘~30 分鐘;在無燃料條件時,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鐘,然后用潔凈水沖洗。
3、瓜果、蔬菜:用100mg/L 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 分鐘,然后用潔凈水沖洗。
4、衣服、被套、毛巾:可煮沸消毒15 分鐘,白色織物可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 分鐘,然后用清水漂洗。棉絮、毛毯等可反復暴曬消毒。
5、家具、玩具、門把手、臉盆: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作用30 分鐘,再用清水擦拭。
6、飲用水:井水加漂白粉4g/ m3,渾濁湖水加漂白粉12g/ m3,渾濁池塘水加漂白粉18g/ m3,作用30 分鐘后,余氯應達到0.7mg/L。
7、糞便、嘔吐物:處理稀薄的糞便和嘔吐物,每1000ml 可加漂白粉50g,作用2 小時;干便加入2 倍量的漂白粉水溶液上清,攪拌均勻,作用2 小時。
8、垃圾:可燃燒的盡量焚燒,不能焚燒的可噴灑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60 分鐘。
9、廁所、化糞池:化糞池可按糞便量的1/10 加漂白粉,攪勻作用12 小時~24 小時。
10、畜舍:用漂白粉水溶液上清按照200ml/m2的用量噴霧,作用2 小時;如疑有炭疽菌污染,則可用漂白粉水溶液上清噴霧,作用4 小時。
為什么洪水過后土地更肥沃?
洪水雖然會給人類生命和財產帶來威脅,但是它同樣會補充濕地、漁場和灌溉系統的水源。并且洪水泛濫平原有著巨大的開發潛能:由于十分瀕臨河流,保證了這些地區的土壤肥沃、豐富的水供應和交通發達。在一些諸如尼羅河谷地的地區,每年的洪水是受到歡迎的,因為這樣可以重新滋潤土地。但是泛濫平原的建筑和農場不可避免的會增加被洪水損害的危險。隨著這些地區居住人口的不斷增加,同時也吸引了來自于不同學科的專家、政策制定者和公眾的目光。監控和減緩洪水危害的救濟和援助組織也在時刻關注這些地區的發展。洪水來凌的時候,會將大量的魚蝦及其糞便等富含營養物質帶到洪水的地區,等洪水退去后,這些營養物質就會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