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哪個季節的節氣
雖然處暑沒有立秋、立春那么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對于農民來說,這個節氣還是比較關注的。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處暑是哪個季節的節氣,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處暑是哪個季節的節氣
處暑是秋季的節氣,處暑即“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這個時期的氣候特點是氣溫下降、秋高氣爽,故屬于秋天的節氣。
處暑過后天氣轉涼。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耙粓銮镉暌粓鰶觥钡臍夂蛱卣髅黠@。晝熱夜涼的氣候,對人陽氣的收斂形成了良好的條件。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早晚氣溫低、多風而且光照強烈就要適度的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防風、防曬,以避免受涼、受風和日光性皮炎的發生。
處暑節氣的習俗主要有出游迎秋、放河燈、開漁節、潑水等習俗,當然各個地區有所差異。但是在處暑過后,晝夜溫差加大,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時添衣。
處暑后還熱不熱?
24節氣是我國農耕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農民就是根據24節氣來安排農事勞動的。而處暑節氣是24節氣中第14個節氣,當太陽到達了黃經為150°,也就迎來了處暑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歷的8月22日,或者是23日,今年的處暑是在8月22日。
處暑的意思很好理解,也可作“出暑”,其意思是說到了這個節氣,炎熱的暑氣就要離開了,也標志著夏季要接近尾聲了。但是,處暑節氣雖然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這個時候依然還是比較悶熱的,因為在后面還有秋老虎在虎視眈眈。
所謂“秋老虎”是民間對于處暑節氣以后所出現的一種短期回熱天氣的俗稱,它每年出現在8-9月期間,并且每年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一般會持續到7-15天不等,有些地方還可能會持續到兩個月。在這個期間,依舊會有持續的高溫天氣,“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處暑處暑,熱死老鼠”等農諺就說明了這一點。
另外在南方還有農諺“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指的是在小暑、大暑節氣的時候如果不算熱,那么等到了立秋和處暑節氣的時候,天氣就會非常的炎熱,這將會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今年好些地方大暑、小暑節氣的時候就不太熱哦,可能處暑以后會更熱。根據往年的經驗來看,真正涼爽的天氣一般要等到了白露節氣之后。
處暑節氣的含義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对铝钇呤蚣狻氛f:“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薄疤帯笔墙K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暑”在古漢語里就是熱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根據一年中氣溫的不同,“暑”也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小暑、大暑、處暑。其中小暑是立夏過后,氣溫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熱是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熱力要更甚,剛好處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俗語說,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這個意思。同時,大暑這一時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時期。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最后的處暑,已經是立秋過后的節氣,雖有“暑”但處暑表示的是暑熱停止的意思。從處暑過后,暑熱結束,天氣轉涼就進入秋天了。
處暑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后。處暑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表示炎熱的夏季結束了,這時的暑氣逐漸減弱,由炎熱向寒冷過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處暑的“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是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在大部分地區,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時期,南方地區和涼爽的北方地區一樣,都處于炎熱向涼爽過渡的季節,這一時節,陽光依然充足,并且少有臺風和暴雨。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處暑以后,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墑;以防秋種期間出現干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在大部分地區,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時期也是進補的好時期,人們可以選擇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礦物質的食材來進補,如牛肉、羊肉、雞肉、雞蛋、牛奶等。同時也要注意保持空氣的流通和充足的水分攝入。
處暑節氣的特點:
1.秋老虎
秋老虎發生在24節氣當中的立秋之后,屬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月-9月之間,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
2.氣溫降低
處暑節氣氣溫下降明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晝夜溫差加大,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小露鋒芒。
3.雷暴活動
雷暴活動是我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它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主要集中在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此區域地區的人群出門前要看好天氣預報,預防淋雨。
4.秋高氣爽
在冷高壓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處暑過后,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如果空氣干燥,會帶來刮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