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
端午節的艾草植物有著濃烈的香味,人們相信可以驅走蚊蟲,預防疾病。端午節班會活動方案新鮮出爐,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1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1)
一、指導思想
為了讓學生感受濃濃鄉情和融融親情,增強學生與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親和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在端午節文化的搜尋、思索和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熏陶。并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合作意識,鍛煉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活動時間
6月6日下午第二節課
三、參加人員:
一~六年級學生
四、活動內容
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寫一寫、學一學、縫一縫等方式,走進端午節,感受端午文化。
1、“秀秀我的小巧手”:一二年級縫制香囊、做五絲等;
2、“端午節知識知多少”:三年級學生做以“走近端午”為主題,重點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
3、走進屈原詩詞:四年級學生通過誦背詩詞來理解端午文化。
4、 “我跟老師學一技”:五六年級學生重點學習粽子的名種包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為佐料包粽子,并品嘗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活動結束后,綜合實踐活動老師6月8日之前(一二年級班主任)將活動方案電子稿發送教務處郵箱,字體四號宋體。活動期間,一、二、四、五年級進行拍照,每班選兩張最佳照片,由大隊輔導員收集后拷到教務處電腦。三年級每班上交五份手抄報。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2)
目標
1、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各種習俗。(知識)
2、學習用包紙粽的方式來慶祝端午節。(技能)
3、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方法創造性的包紙粽。(創造性)
重點
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各項習俗
難點
想辦法把“米”包進“竹葉”里面不漏出來
準備
物質準備:
彩色紙條、線若干、一串做好的紙粽,雙面膠,掛紙粽的彩條,端午習俗視頻、制作粽子步驟圖。
經驗準備:
活動前學會唐詩《端午》,學生活動前和家長一起了解端午的來歷,習俗。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入活動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學生:端午節)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啊?(為了紀念屈原)你怎么知道的呢?(爸爸媽媽講的、電視上看的,還有唐朝文秀的詩歌為證,大家一起念兒歌)。
2、端午節人們會做什么事情呢?(請學生舉手回答:劃龍舟、吃粽子、掛艾草。)
3、全國各地的人們慶祝端午節的做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來看一下人們還有哪些方法來慶祝端午節。
(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節的一些基本習俗。)
二、我們慶祝端午——包紙粽。
1、我們這兒最常見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你吃過粽子嗎?吃過什么味道的粽子呢?(學生自由說一說)
2、出示包的一串紙粽。
這是什么?請學生觀察粽子是什么形狀的'?你會包粽子嗎?(請個別學生拿著彩色紙條和碎報紙講解,教師適當的補充,然后家長和學生跟著做粽子的圖片一起練習一遍)。
我們桌子上有米,有彩紙,有線,有雙面膠,我們一起來做五彩粽吧!
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包紙粽,我們來比賽一下,看哪一組的家長和孩子們包的紙粽子最多,包得(不漏米,三角形)
3、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紙粽(背景音樂:古箏、琵琶等古典音樂)。
教師解說詞: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元宵節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傳承,因此,我們設計了今天的這個活動,希望通過家長和孩子們親自了解和參與端午節的民俗活動:包紙粽,呆會還有劃龍舟活動,感受和體驗傳統節日的快樂,同時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兒歌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采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么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么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后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后,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通過游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參與節日游戲。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么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
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過圖片讓幼兒了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龍舟的特征。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么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么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里,像什么?
2、請幼兒觀察圖片并回答。
老師小結:
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只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里嗎?引導幼兒了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的龍舟。
四、了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為什么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
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劃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劃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著鼓聲有節奏地前后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通過游戲感受劃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劃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游戲,我做鼓手為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著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后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劃動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著老師的節奏嘗試劃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在劃龍舟的游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
在玩這個游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劃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劃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劃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么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劃龍舟游戲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體驗吃粽子的快樂。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
活動準備:
每組桌子放上大小形狀味道各不一樣的粽子一盤,濕巾紙若干。
活動過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師在桌子上的盤子里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兒聞一聞是什么味道的,猜猜會是什么?
——幼兒摸一摸,是什么感覺?是什么形狀的,再猜猜會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這一會兒像……有一會兒像……會是什么呢?
——哇,原來是是香香的粽子
2、嘗嘗說說——好香的粽子,你吃過嗎?什么味的?你們還想不想吃?
——幼兒吃粽子
A、每位幼兒拿一個小粽子,自己來剝,剝下的粽葉放在盤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嗎?
B、幼兒邊吃粽子邊隨機問: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狀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問與小結:
——吃粽子的時候先把什么解開。(繩子)然后剝開什么?(粽葉)
——你剛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們吃到了各種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鮮鮮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紹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我們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會吃粽子呢?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呢?
——原來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有什么活動呢?(遷移活動:了解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寫王字掛香袋
4、拓展游戲
——QQ粽子店環境創設: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種可以做餡的圖片;玩法:幼兒剪下做餡的圖片,貼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講講它的味道。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6)
一、活動背景:
為慶祝傳統的中華民族端午節,我們班舉行了一場主題為“走進端午”的班會活動。通過了解端午節的起源、習俗等內容,讓同學們更加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愛國意識。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讓同學們了解端午節的起源和習俗傳統,同時提升他們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培養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過學習端午節文化,增強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地點:
7.3教室
四、活動時間:
____年6月
五、活動前準備:
集思廣益、收集資料、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流程:
【活動導入】
1.簡單介紹中華民族傳統節日
2.引出題目“走進端午”并向同學們介紹本次活動
【活動一】端午節的由來
(一)點名別稱
1.介紹端午節的別稱
2.讓同學們分享他們所知道的端午節由來
(二)端午節故事分享
1.介紹端午節的歷史并讓同學們分享與之相關的故事
2.學生們分別分享《曹娥救父的故事》和《屈原投江》的故事情節
3.主持人進行簡單總結
【活動二】端午節的習俗
(一)賽龍舟
1.讓同學們回顧端午節的習俗
2.介紹端午節最熱門的習俗-賽龍舟
3.學生們分享他們對賽龍舟習俗的.理解
(二)吃粽子
1.介紹端午節另一項主要習俗-吃粽子
2.向同學們介紹粽子的歷史和由來
3.使用多媒體課件向同學們展示不同種類和花樣的粽子
七、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讓同學們更加了解并體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美好。通過對端午節的各種深入了解,同學們的愛國意識得到了有效提高。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7)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標志,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為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
由中宣部等聯合發出的《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實施意見》中指出:“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
要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上級要求我們:“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陽等民族傳統節日,為了弘揚民族傳統節日,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
二、活動目的:
5月28日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端午節我們民間要吃粽子、掛香袋、系長命五采線、房前屋后掛上象征祝福的葫蘆、愛蒿、柳枝等慶祝活動。
這些活動都適合我們小學生來開展教育活動,既能鍛煉和發展我們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等先輩的特殊日子,我們也借此,向屈原進行緬懷,從而使民族精神得已傳承。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認識與了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同學們健康成。
三、活動主題:
“快快樂樂過端午”
四、活動時間:
5月26日——5月28日
五、活動內容、形式、及要求
1、“小手動起來,七采端午亮起來”活動:
收集端午節由來的知識,自己動手制作象征祝福的七采葫蘆、紙鶴,幫助爸爸媽媽布置自己家,或與爸爸媽媽學包粽子!
2、端午節征文活動:
一、二年級寫端午節日記、三、四、五年級征文活動,每班選出五篇上交。
3、端午節頌讀活動:
收集并背頌一首端午節詩歌。
4、端午節感恩活動:
5月28日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撥一個粽子、一個雞蛋吃,送上一句祝福
5、端午節送出的祝福活動:
學校組織四、五年級各班代表到敬老院、老戰士家開展慰問活動!
活動要求:
四年級每班組織同學從家里帶一個雞蛋每班
五年級每班組織同學從家里帶一個粽子(每班不少于10個)每班并折兩串葫蘆、千紙鶴寫上祝福卡,每班選派2名同學代表本班在學校帶領下到敬老院、老戰士家進行慰問!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民俗風情
2、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3、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批判與繼承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預習:
1、查閱資料,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尤其是端午節這天我們這里的習俗;
2、了解作者沈從文的生平事跡、代表作品和作品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她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擁有燦爛的文化,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各具鮮明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們猶如顆顆奪目的寶石,鑲嵌在一年四季中,時刻散發著迷人的光彩,成為無數中華兒女心中的牽掛。作為新世紀__人的你們,也一定知道不少中國傳統節日吧?你們能給我們在座的介紹一下嗎?(能按照時間順序介紹)
生自由回答:
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同時展示收集的詩歌“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龍舟迅疾如流矢,萬人喝彩青潭邊。”請問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呀?
生答:
今天,就讓我們作為游客去神秘的湘西,和茶峒軍民一起過個端午節,去體驗他們過端午節的快樂心情。師板書課題《端午日》,作者:沈從文
請同學根據課前的收集,介紹作者,要求突出籍貫、身份、成長經歷、代表作品及特點,師多媒體展示作者檔案,學生進入一分鐘記憶,結束后利用多媒體快速檢查背誦效果。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A、湘西人端午日都有哪些風俗?(用三字詞語概括)結構文章的順序是什么?
B、你認為最主要的民俗活動是什么?
學生回答端午日風俗:穿新衣畫王字吃魚肉看劃船(賽龍舟)捉鴨子
最主要的民俗活動是:賽龍舟
三、分析賽龍舟的場面描寫:
1、閱讀第一節“把飯吃過后”到最后,思考:龍舟賽到起點和終點;龍舟的外形特點;參賽人員的分工和龍舟競賽的場面描寫,用筆從文中畫出來。
2、學生大聲朗讀龍舟競賽的場面描寫,找出其中的動詞,在這些詞語下面加上三角,體會這些詞語的作用。
3、根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自己選定一個角色(帶頭的、鑼手、鼓手、槳手、群眾……),用一段連貫的話有針對性地向大家介紹你在活動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
老師示例:我是我們這一隊的帶頭的,就坐在船頭上。你們看,我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只小令旗。比賽開始后,我就左右揮動小令旗,指揮船只的進退。在我的指揮下,槳手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龍船好似長龍出沒于波光煙雨之中,直沖終點線。
提問:無論是原文,還是剛才同學們的角色介紹,都用到了許多共同的動詞,試想這一場面描寫中如果沒有這些動詞,比賽的激烈緊張能表現出來嗎?它們起到了什么作用?
總結:動詞準確生動
提問:除了描寫參賽人員的激烈緊張的競爭外,作者還描寫了哪些人,有何作用?
明確:兩岸觀賽的人,從側面突出比賽場面的激烈緊張-----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
提問:作者在寫到比賽進入__時還想到了什么情景?
明確: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的情景,這種情景真在眼前嗎?虛寫實寫相結合
總結場面描寫的方法:正側面描寫相結合虛實結合準確的動詞
4、齊讀賽龍舟片段,要求讀出感情和氣勢。
5、獎勵欣賞:__《賽龍舟》片段
6、課堂練筆: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的場面描寫的方法寫一段我校周一升國旗時或出操時的場面描寫,150字左右。(5分鐘)
學生寫作,交流,學生或老師點評,多加肯定和鼓勵。
四、分析賽龍舟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和力爭上游的精神
1、提問:龍舟賽既然是如此的緊張激烈,那獲勝者的獎品一定是非常豐厚的啦,是不是?所謂的“重獎之下必有勇夫”。那獲勝的船手們的獎勵是什么?
既然獎勵不豐厚,那你認為龍舟比賽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明確:合作努力的光榮(力量從團結中來)培養了勇往直前、力爭上游的精神
2、延伸:聯系實際來談談現實生活中這種精神的意義,并說說對你的啟示。(學生分組討論)
五、批判與繼承
1、今天,我們一同去了湖南,了解了茶峒人民過端午的習俗,其實我們南通人民在端午節這一天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你知道我們這里有哪些習俗嗎?
掛菖蒲懸艾葉----辟邪吃粽子小孩子脖子上掛彩練穿肚兜
2、延伸:無論是湘西人民的習俗還是我們這里的習俗,都是我們的祖先在久遠的古代流傳下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洋節日涌入了我們的生活,而且不斷受到年青人的青睞和追捧,他們樂此不疲,甚至說傳統節日太土了,我們只要洋節日,對此你認為我們是應當繼承民族傳統節日,還是應當摒棄呢?
請用這樣的句式回答:
我認為,我們應當繼承(或摒棄)民族傳統節日,因為。
(在橫線上至少寫出支持你觀點的兩點理由或依據。)
學生互相討論,之后進行小小的辯論,師最后總結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9)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來源、習俗以及關于端午詩詞歌謠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標:
通過搜集、分析、整理資料了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集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覺、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 交流的樂趣,通過課題研究,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板書課題)有誰知道端午節是什么時候?那你們都想了解端午節什么知識呢?
二、小組匯報
1、師導語:上節課,老師要求同學們按設計 好的活動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關端午節的資料,老師將根據你們收集情況為你們小組加分,下面就請各小組為我們介紹吧!哪一組先來?
第一組
生:我們組收集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們組把它歸納以下三種:
(生1.紀念屈原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殉國.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生2.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濤神伍子胥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師評價:這個小組同學以講故事形式展現他們收集來的關于端午由來的傳說,真叫我們大飽耳福。
師問:你們是去哪里收集這些材料呢?
師:老師相信這次的查找中你們一定對端午節的由來,有更深的了解。做得不錯給加一分。(板書:由來)
師:關于端午節的來歷,除了剛才這一組同學說的紀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老師還知道另一種傳說。
龍的節日 (課件展示)
2、師導語:同學們,傳說異彩紛呈,那么古往今來的人們又是怎樣歡度這一節日的呢?下面請整理端午節的習俗的小組為我們介紹。
第二組
生:我們組收集的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們把它做成了手抄報。
師:能為我們講解一下你們收集的習俗嗎?
(兩張展示,一個學生進行介紹)
師:能說說你們都是哪里收集這些材料的?
師總結 :看了小組同學精心準備的手抄報,真是大開眼界,他們不僅收集材料并用巧手展現給我們。做得很好給加一分。(板書:習俗)
3、師:還有其它習俗嗎?
第三組
生1:我們小組也研究了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那天,人們還給小孩佩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扣成索,玲瓏可愛。據說是為了驅毒避邪。
生2:除了佩香囊端午節后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會以雄黃酒在他們額上畫一個「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師:能告訴大家你們怎么找到這些材料的嗎?
(很多同學會說去網上查找的,這里教育一下善用網絡,不要沉迷于網絡)
老師把這些習俗總結 一下: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掛鐘馗像,飲用雄黃酒,吃粽子。
3 師導語:說到吃粽子,我們知道這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有哪組收集這方面資料的'嗎?
第五組
生:我們組為了了解粽子,我們特地去商場轉了轉,了解了粽子的價格和種類,除了肉粽還有黑米粽,八寶粽, 五谷粽,堿粽,我們還在網上找到了粽子的做法。(視頻)
師:老師似乎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你們做得很好,親自去嘗試,知道粽子的配料,種類,就連價錢都查到,太了不起了,給你們組加一分。
5 師導語:端午節的習俗如些豐富,難怪就連歷代的文人都喜歡在端午節留下自己的詩詞佳句,收集端午詩詞歌謠的同學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呢?
第六組
生1:我帶來一首詩
端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生2:我也帶來一首詩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生3:我帶大家帶來的是閩南童謠《扒龍船》
五月節,扒龍船,大人孩子嘩嘩滾。
海面一排四只。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10)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艾蒿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體驗集體吃粽子的快樂。
2.指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理解有關節日的一些風俗習慣。
3.能用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端午節。
2.賽龍舟的錄像;幾個不同大小的香包;一個大粽子,幼兒每人一個小粽子。
3.教學掛圖《屈原的故事》;教學音帶《屈原的故事》。
活動過程
1.出示粽子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大粽子,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是什么味道?過什么節日要吃粽子?
--介紹節日名稱的"端午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中國人就要過端午節。
--提示語: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這個節日表示什么意思?讓我們來聽聽這個故事。
2.講述故事,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出示掛圖,播放錄音《屈原的故事》。
--提問并小結:現在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原來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劃船是為了尋找投江的屈原爺爺,粽子是扔進江里喂魚的,是為了魚兒不傷害屈原爺爺)
3.觀看錄像,感受賽龍舟是緊張、歡快的氣氛。
--提問:他們在干什么?看賽龍舟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4.了解相關風俗活動
5.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請幼兒自己動手剝粽子,吃粽子。
--請幼兒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此活動安排在端午節的前一周在開展。
2.組織幼兒自由閱讀相關才來哦,了解粽子的來歷、端午節里的民間風俗。請幼兒用橡皮泥報紙、繩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個粽子展示會。
3.如果條件許可,活動前可讓幼兒觀看一系列的端午節的活動錄像,如賽龍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讓幼兒觀看一系列端午節里的民間慶祝活動。
4.請家長與孩子進行娛樂游戲"劃龍船",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
教學反思:
通過“端午”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感受過節的快樂,做中國人的光榮。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積累幼兒的文化底蘊。在活動中讓幼兒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個性,進一步培養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同伴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12)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教學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話題。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嘗粽子,并講述。
1、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13)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并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的節日氣息。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端午節一些習俗的圖片或實物。
2、屈原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沒有來上幼兒園呢?你們家昨天是怎么過端午節的?
2、老師帶來了一些關于端午節的東西,慶小朋友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這是什么?誰知道它們的名字?你在哪里看過它們?(向幼兒介紹端午習俗:農歷五月初一講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口,端午節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這是什么?你們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嗎?(介紹粽子的做法和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5、出示賽龍舟的圖片:除了在門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節人們還會干什么?(結合圖片簡單介紹賽龍舟的場景。)
6、人們為什么要在端午節插艾草、吃粽子和賽龍舟呢?
二、端午節的由來
1、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草和賽龍舟,都是為了一個人,下面老師給你們講講關于這個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圖片,引導幼兒從外形、衣著等方面了解這個人是古代的人。
3、介紹關于屈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很愛自己的祖國,為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還被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出去流浪。后來他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欺負了,他很傷心,就跳江自殺了,他跳江的.那天剛好是農歷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愛他,怕江里魚會咬他的身體,所以漁夫敲著鑼鼓去打撈他的身體,還一邊把準備好的粽子和雄黃酒倒進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在端午節,人們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學習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兒歌,有人把端午節人們要做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3、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14)
一、活動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圍繞“走進端午”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活動時間:
20__年6月16日
四.活動地點:
初三(8)教室
五.活動準備:
收集與端午節有關的資料、準備材料。
六.活動過程。
1、開場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飄香,你們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今天,老師和大家在這里共度佳節。
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關于端午節有哪些傳說?
生: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擔憂國家興衰,憤而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而感動天下百姓,百姓為怕魚兒吃掉屈原尸體。于是用竹葉包成肉粽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競相劃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體。
(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
生: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線、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等
(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來過今年的端午節。
3、游戲開始
(一)吃粽子比賽
班主任: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們就來個吃粽子比賽,怎么樣?(班主任講規則) 參賽者以四人為一組,蒙好雙眼,待主持人宣布“開始”后,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咽下后舉手示意,由小組長檢查無誤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為完成游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鼓掌。
班主任:從大家剛才的表現,可以看到同學們已感受到了過節的快樂。
(二)縫香包
先由班主任講解縫香包的要領和針法,然后同桌兩人一組,班主任宣布“開始”后,再動手,同桌可以互相幫助。時間為15分鐘。比賽結束后,由班干部推選出5個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塊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線
還是同桌兩人合作,各自把自己準備好的五彩線拿出來,待班主任喊“開始”,自己動手開始撮,限時3分鐘。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舉手示意成功。
(四)為了紀念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我班的同學們都辦了手抄報,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手抄報,并評選出優秀的手抄報。 (分小組展示手抄報)
七、反思與拓展
這次活動,通過師生討論交流、游戲活動、展示作品,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希望你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勉勵自己,不斷進步!
端午傳統節日學生班會活動方案(精選篇15)
今年端午節放假時間是:5月31日、6月1日、2日三天。為了讓同學們過一個快樂快樂的節日,劉老師就端午節的假期安排了一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端午節到了,3天的假期,除了使我們緊張的身心得以休整,還能讓我們認識與感受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傳統習俗。通過親身投入到節日的氣氛中去感受生活、體會生活,從而激發孩子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思想。為了使我們的同學假期過得舒適、祥和而又有意義,特就安全方面提幾點注意事項:
一、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不闖紅燈,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線,過人行橫道時要按交通信號燈指示,不要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不在馬路上騎自行車,不在馬路上滑旱冰。不在危險的地方玩耍,不做任何帶有危險性的游戲,及時遠離危險因素。
二、少看電視,注意用眼衛生。選擇觀看有益于成長的電視。但時間為一小時為宜。
三、積極開展有益的學習活動和體育鍛煉,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四、不和陌生人打交道,不和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的東西。
五、掌握安全用電常識,不隨便觸摸電器設備。
六、掌握正確使用液化氣常識。注意消防安全,不玩火、不玩電,遠離火源,預防煤氣中毒。
七、注意飲食衛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防止食物中毒,注意個人衛生,不到人多的地方去,加強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八、不準在河邊上追逐打鬧,不準進農民地里害莊稼,損壞大棚設施。農民很辛苦,掙錢不容易,所以要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愛護花草樹木。
九、不隨地吐痰,吐口水,不亂丟垃圾,做個有公德心的人。
十、同學們要熟悉報警電話(火警119,盜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
注意安全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環境。希望同學們把“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牢記在心,平平安安過端午節,快快樂樂返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