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身體素質現狀的調查方案
小學生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根基,體質健康關系著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從小學身體素質就不行,那到初小、高小,只會一直惡性循環下去。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身體素質現狀的調查方案1
調查“小胖墩”占比超過20%
在這項對于全市7—18歲學生的體質健康調查小,學生小“小胖墩”的'比例越來越高,已成為當前一個令人十分擔憂的問題。“上世紀十年代,是又瘦又高的‘豆芽菜’型孩子多,現在則是向兩個極端發展。”市小小學生衛生保健所所長鞠波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一方面是“豆芽菜”型,一方面是“小胖墩”型,且“小胖墩”的人數比例已超過學生總數的20%。
原因吃得太“好”運動太少
“究其原因,吃得不科學、運動量少是主要原因。”鞠波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吃得都很好,但膳食卻不夠科學、均衡,高熱量的食物多,導致很多孩子脂肪沉積。此外,運動量不足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孩子除在學校有一定活動時間外,業余時間幾乎沒有運動量,即使上下學也多是坐車,走路或騎車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影響給健康成長帶來一定困擾
“肥胖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產生影響,給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困擾。”哈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研究所教授王憶軍表示,由于肥胖,有的學生現在就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人易患的病癥。在心理上,“小胖墩”很容易自卑,因為肥胖等原因被同學開玩笑,進而不愛與同學交流產生自閉心理。
措施合理配餐每天鍛煉一小時
專家認為,為“小胖墩”“減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要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鍛煉一小時;家長除要為孩子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體育鍛煉的習慣,利用業余時間多陪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此外,社會也要給孩子戶外活動創造更多的條件和空間,讓孩子們有地兒可去。
小學生身體素質現狀的調查方案2
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確實存在問題,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是什么呢?
1、由于升學的激烈競爭,“每天鍛煉一小時”是夢想。
這是最直接的原因。因為這,家長、學校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社會對教學質量的片面理解也對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以及一些學校本身存在著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更是嚴重影響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造成學生體質下降。不少小小學的體育課常常被其他課程擠占,許多孩子被作業壓得沒空鍛煉。
2、體育鍛煉給安全讓道。
3、學校體育設施匱乏,體育場地不足,不能滿足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
4、獨生子女增多,家庭、學校對他們的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有所忽視,致使他們缺乏刻苦鍛煉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較為普遍。在體力勞動明顯減少的同時,體育活動時間在減少,體育活動的強度也不夠。體育課上,天氣稍熱不愿意動,天氣稍冷便不出來,以各種理由請假。
5、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由于宣傳力度相對不夠,營養知識相對缺乏,飲食結構相對不夠合理,衛生保健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
6、隨著計算機的進一步普及,由于網吧的不規范管理,許多的小小學生長時間地上網聊天、打游戲等已經成為學生近視發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7、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導下,體育教師對新課標新的教學理念學習和認識不夠,教法單一、陳舊,缺乏創新精神,難以調動學生上體育課和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顯然,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因素很多,家長有責任,體育教師有責任,社會有責任,學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更有責任。因此,我們不能籠而統之地說該由誰負責。但也不能因為大家都有責任,就可以誰也不負責任,而應當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分清責任的主次。 對問題的建議
1、學校要加強組織力量,積極加快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高度重視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加大《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宣傳、貫徹力度,體育教師應利用每期開學的第一堂課和雨天在室內課組織學生學習。
2、強調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樹立體育健康意識。在體育教學小注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技能,使他們逐步形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為了獲得健康體質與健康心理,都要將體育鍛煉作為“不是別人干預我練,而是為了健康自覺練”的自覺行動,樹立牢固的終身體育觀念。
3、體育教師要用飽滿的情緒對待每一堂課,用我們的激情去點燃學生青春的火焰,讓課堂充滿快樂的氣氛,在教學內容上,本著新課程標準的“開放”與“放開”的精神,提高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不要回避趣味性原則是體育學習的動機和目的之一。教學內容應完成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目標,所選的'內容應是健康的,有意義的,文明的,有鍛煉價值的,還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有小國特色的和地方特色的優育運動項目,有效地為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服務,教學組織注意分模塊式教學,分男女教學,注意對興趣的引導與培養,每期搞好激勵性的和過程性的評價,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4、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鍛煉時間,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成立多種體育興趣小組,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鼓勵學生增加體育投入,購買自己喜歡的體育器材。
5、家、校減壓,還學生一個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個性,讓素質教育在我校生根,開花,結果。
6、學校環境與條件較差阻礙了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學校領導要重視體育場館的建設。在現有的條件下,以改造舊設施為重點,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則下進行擴建與改建,滿足學生的需要。
小學生身體素質現狀的調查方案3
一、調查方法
1、 采用整群分層抽樣原則,選擇我校二、五年級二個年級共191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水平測試。
2、 測試的內容根據《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小的內容再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而定。二年級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立定跳遠;五年級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肺活量體重指數、50米跑、400米跑(50 X 8往返)、立定跳遠。
3、 收集整理測試資料,參考《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評定標準對我校學生體質進行分析,掌握我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現狀。找出其差異,并對其造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及解決的可行性對策。
二、我校學生體質現狀分析
1、形態發育水平偏低。
與全國同齡學生平均體重相比,我校學校身高偏低。體重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也相應的偏低。但肥胖的學生并不在少數。
2、爆發力、速度素質水平偏低。
反映下肢爆發力的立定跳遠指標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在反映速度的50米跑指標也相對偏低。
3、耐力素質較好。
反映耐力素質的400米跑(50 X 8往返)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偏高。
4、肺活量體重指數水平較高。
三、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1、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不足
由于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和條件不足,學生體育課和體育活動難以保證。
2、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
生活不規律、飲食結構不科學、長時間看電視、玩游戲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出門坐汽車,家務勞動電氣化等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都是嚴重制約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健康作為體質的外在表現,健康水平的下降必然會導致體質的下降。
3、鍛煉時間的缺乏
學校雖然對學生體育逐漸重視,但是學校體育課由于時間的局限性,并不能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又由于我校情況的特殊性,學生住校,課余時間相對較少,鍛煉的時間較少。
四、提高我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對策
1、深化體育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利用我校民族傳統體育的豐富資源,開發編寫符合我校實際的趣味性強、健身價值高的地方性教材。建立學校高素質體育師資隊伍,并按規定配齊體育師資,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和考核,提高師資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
2、建立社會性體育鍛煉和競技運動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機制。要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整合民族體育與現代體育資源,開發出學生喜聞樂見、健身價值高,趣味性強、有地方特色、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的社會體育活動項目。同時,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辦好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和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立社會體育和競技運動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機制。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體育運動會,激勵青少年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同時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建立和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體育考試成績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