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林火災方法森林火災預防方法
防護林火災方法
1、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
國務院頒布的《森林防火條例》明確規定:“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對森林防火工作負有重要責任。”林區各單位都要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實行部門和單位領導負責制,通過制定獎懲辦法,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責任。
2、大力開展宣傳教育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它關系到全社會的千家萬戶,涉及每個人,只有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意識,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野外火源管理
森林火災,除少數雷擊等自然火源外,絕大多數是由人為原因引起的,嚴格管理各種野外火源。根據我省實際,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對野外生產用火的管理,森林防火重點期嚴格控制生產性用火,凡因生產需用火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按規定權限經過當地政府或森林防火辦事機構的批準,嚴格遵守“六不燒”規定,即領導不在場不燒;久旱無雨不燒;三級以上風不燒;沒開好防火線不燒;沒組織好撲火人員不燒;沒準備好撲火工具不燒。
(2)野外生活用火(包括野外燒水、做飯、燒烤干糧、野味用火)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對在野外生產作業人員必須的固定生活用火,有專人負責,選擇靠近河流、道路等的安全地點,并在靠近草原或森林的一邊開好防火線后再用火。用火完畢,必須清理余火,經反復檢查,確無復燒可能后才能離去;二是對有組織持有入山證件的臨時野外用火人員,也按野外用火規定辦理。在防火期(尤其是高火險天氣)內,嚴禁無組織的個人在林區野外用火,違者重罰。
(3)對野外吸煙的管理,主要是加強入山人員教育,嚴格制度,防火期內絕對不準許在林區野外吸煙,違者懲罰,造成火災事故者,由公安部門按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加強對入山人員的檢查,不準攜帶煙火入山。對在林區內進行生產作業的生產工人,礦山勘測、森調人員,可采取集中吸煙的辦法,指定專人負責,選擇安全地點,吸煙后將煙頭熄滅,并嚴格檢查后方可離去。
(4)對野外機械火源的管理,主要是控制鐵路機車和林內生產作業的拖拉機、汽車噴、漏火的火源。要求在防火期安裝有效的火星網、防火罩。鐵路機車要嚴格執行有關防火規章制度,指定清爐地點;鐵路沿線坡度大的火險地段,指定專人進行巡護,以防甩瓦著火。
(5)對上墳燒紙用火的管理,主要是在關鍵節日,如在清明節組織宣傳隊進行宣傳教育,并在通往墳地的道口增設臨時哨卡,檢查有無火種;在墳地集中的地方,組織專人看守,防火期內不準上墳燒紙。
(6)對自然火源的管理,主要是注意天氣預報,有條件的地方可選用高新技術設備,加強雷電探測。在易發生雷暴的季節和雷擊區,增加巡護密度,晝夜進行瞭望,防止雷電火蔓延成災。
(7)兒童、呆傻人員野外玩火、弄火的管理,主要是加強對家長、教師和監護人的教育,請他們嚴格對兒童和小學生的管教,嚴格對呆傻人員的看管,并通過簽訂保證書確保防火期不在野外弄火。
(8)對外來旅游人員的管理,主要加強宣傳教育,在入山口和通往林區的路口設置醒目的不準野外吸煙、野炊的標語牌,在游人集中景點區、集散處設公共吸煙室,集中吸煙,并告示游人防火期野外吸煙用火的處罰規定。
(9)對其他如狩獵、射擊、爆破、高壓線脫落和意外火源,也要嚴加防范。
4、依法治火。法制不健全,基層干部、群眾法制觀念淡薄,是我國森林火災頻繁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和地方要重視加強法制建設,運用法律手段防治林火。《森林防火條例》和《浙江省森林防火實施辦法》對森林防火工作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浙江省公安廳、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檢察院《 關于辦理失火犯罪和消防責任事故犯罪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 》浙公發[2001]9號文件對由于行為人的過失引起火災,致他人重傷、死亡或公共及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等有關問題作出了規定。
(二)森林防火的主要技術措施
1、生物防火技術
生物防火就是利用植物、動物、微生物進行防火。生物體都是有機體,表現為燃燒性有明顯差異。生物體之間的影響以及生物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都影響它們著火和燃燒的程度。因此,利用生物體間的差異,在一定條件下可0以阻止燃燒。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不同的燃燒特性;利用生物改善火環境;利用物種相克實現生物阻火;利用生物的某些特性進行防火。
(1)生物防火林帶
就是利用不同植物自身的燃燒性和其生物學、生態學特性,組合成不同的防火林帶和不同的的生物防火帶,預防和控制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生物防火林帶除了森林防火方面的功效,還有利于提高林地生產力和發展林業經濟,有利生態良性循環和維護生態平衡,有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有利于美化環境,有利于森林可持續發展。
有學者通過對防火樹種的篩選研究,把它分為以下幾類:
一級防火樹種:木荷、油茶、馬蹄荷、早冬瓜、楊梅、細柄阿丁楓等;
二級防火樹種:米老排、火力排、火力楠、米飯花、阿丁楓、珊瑚、甜櫧、棕櫚、欏木石楠、臺灣相思、交讓木、毛竹、青崗櫟、女貞;
一般樹種:柑橘、灰木蓮、黑荊、石櫟、窿緣桉、卷斗櫟、深山含笑、尾葉桉、楠木、茶樹、格氏栲、楓香、圣誕樹、羅浮栲、枇杷;
抗火能力差的樹種:柳杉、大葉相思、建柏、山杜英、樟樹、大葉桉、苦櫧、刺栲、杉木、潤楠、拉氏栲、觀光木、側柏、馬尾松。
(2)降低林分的燃燒性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燒物質的基礎,是森林燃燒三大要素的主體因素。森林可燃物的種類、組成、結構、數量影響著森林燃燒物的性能,因而對森林火災的發生,控制和撲救以及安全用火均有明顯的影響。不僅僅是可燃物管理的一部分,現在已成為火生態管理的主體。降低林分的燃燒性措施有計劃燒除、對林木進行修枝、衛生伐、撫育伐、人工清下木、灌木雜草、造林補植、封山育林、營造闊葉林或者營造針闊混交林,改造易燃林分等等。
2、林火預測預報
林火預測預報的重點在于預測“火險”的高低。所謂“火險”是指某林區在一定時間內發生森林火災的可能性和危險程度。它直接左右著林火的發生、蔓延,林火控制的難易程度以及林火可能造成的損失。林火預測預報一般分為三種:森林火險天氣等級預報、森林火發生預報、森林火行為預報。
森林火險天氣等級預報:僅預測預報天氣條件能否引起火災的可能性,它不包括火源在內。
森林火發生預報:綜合考慮天氣條件的變化,可燃物干濕程度變化和森林可燃物類型特點及火源出現的頻率等,來預測預報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它包括雷擊火和人為火發生的可能性。
森林火行為預報:火災發生后,預測預報林火蔓延速度、能量釋放、火強度以及撲火難易程度等。
3、森林火災監測
多年以來,對森林火災進行實時監測一直是森林防火工作者的夢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隨著電視技術、衛星技術、雷達技術、紅外線技術、毫米波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實時監測森林火災成為可能。主要的監測方式有:
(1)瞭望臺
這是最傳統的森林火災監測方式,應用最佳方案設置地面瞭望臺網,要考慮到地形、交通、生活和森林分布狀況,盡可能以少量的瞭望臺滿足視野覆蓋,減少盲區。
(2)地面紅外監測
通常把紅外線探測器放置在瞭望臺的制高點上,向四周探測,并確定林火的發生位置,并且可以通過現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傳遞到指揮中心,實施實時指揮調度。
(3)地面電視監測
這種方式把專用的電視攝像機安裝到瞭望臺或制高點上對四周進行攝像,并與指揮中心聯網,隨時把火情傳遞到指揮中心的電視熒屏上。
(4)地波雷達
這是一種高頻超視距雷達,利用可燃物產生的火焰的電離特性探測林火。
(5)航空監測
這種方法可以結合電視探火、紅外探火、地波雷達等優勢在空中進行探測,并實時將信號傳遞到指揮中心。
(6)衛星遙感
利用極軌氣象衛星、陸地資源衛星等監測森林火災。這種方法速度快,監測面大。
看了防護林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