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戶外安全防范知識
家庭戶外安全防范知識
第一條:精心準備,謹小慎微
每次戶外活動之前,召集人應做好充分的準備,了解線路情況,細心考慮各種可能性,并將這些信息告知給每一位隊員。心理準備是克服困難的力量來源,謹慎防范是安全順利的重要保證。對行進的每一步,對每一個細節,對每一個動作,對每一座山峰,過每一條溝壑,都不可掉以輕心。
第二條:檢查身體、器械、裝備
長途旅行之前要作身體檢查,尤其平時活動較少的隊員,在野外時一旦身體不適,既易發生危險,也給團隊造成影響。器材的安全事關重大,尤其是登山、攀巖、探洞及極限運動,一定要仔細檢查,毋生毗漏。駕車出行,要檢查車況。即使普通的野外活動,哪怕背包帶斷裂也是無窮的麻煩。
第三條:拒絕冒險行為
戶外運動一定要把風險降到最低,不鼓勵冒險行為,不做無把握的冒進。地形復雜時要探明路而后行動,迷路時要原路返回。領隊必須牢記安全意識,新隊員要聽從指揮,毋盲目輕率行動。
第四條:集體行動
行動中不得超越領頭隊員,不得落后于守尾隊員,不得擅自脫隊離隊,小組活動必須三人以上行動。駕車出行,車隊必須保持隊形。除非有可靠的支援,登山沖頂也必須三人以上。
組隊時要注意老隊員的比例,一般來說,不得低于半數。如果安排留守看護等,也最好二人以上。大部隊行動前要讓俱樂部其他人員了解行程,行動中也要適時報告。小組行動,要經常向大本營報告情況,以便掌握動向。
第五條: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體力透支容易產生危險,故做任何行動,都必須留有余地,不能硬撐。如有隊員感到身體不適或體力不支,當及時放棄,不能勉強。新隊員一定要對自己的體力有正確的估計,戶外活動中在體力和節奏上把握分寸。
第六條:危險地帶相互協助
當行進于危險地帶時,領隊和向導必須提醒隊員提高注意力,保持緊密隊形,讓新隊員在老隊員中間。路遇艱險、過巖壁、冰坡等徒手難以通過時必須采取保護,不得硬闖。結組繩隊前進時要安排好順序,要保證確保點牢固。
第七條:不做能力與知識不及之事
對有風險的行動,要做適當的培訓。要做好活動前的練習與學習,隊員要不斷提高自己戶外運動、應急避險、野外生存的技能。如果碰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如果出現大的意外情況,要及時調整計劃乃至放棄。
第八條:注意食品安全與水的安全
要隨聲攜帶必要的食物和充足的水,尤其是后者,在無補給水源的地區斷水會是致命的危險。要注意食物和水的衛生,避免野外引起身體不適。
第九條:要注意天氣狀況
天氣惡劣在一些極端的環境下是十分危險的。即使在通常的環境中,遇到惡劣天氣,對裝備水平薄弱的新隊員們,還是會造成傷害的。因此,要關注出行的天氣,在高原地帶,更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避免風險。
第十條:請辦理好保險
戶外運動中,風險無處不在,出行之前隊員要自行購買好保險。如系俱樂部組織的長途遠征,組織者要提醒隊員購買保險之事,并為隊員代為辦理保險相關事務。p副標題e
第十一條:要約束自己的行為
戶外運動是一個臨時的大家庭,相互之間為完成活動的任務還需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因此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忍讓,要克制自己的性情,要克制自己的習慣,要克制不良的嗜好,要服從領隊的指揮,領隊也要發揚民主作風,任何人不得分裂集體,不從事有損集體的活動。在戶外活動中,不得酗酒,不得打架。要入鄉隨俗,尊重他人,遵從法律,要避免與當地居民發生沖突。
第十二條:要注意營地安全
領隊和向導要根據扎營的要求安排營地,特別注意防水、防風、墜石等的危險。隊員要服從領隊的安排,顧全大局。要提醒財物的保管,如果在不太安全的地區露營,全隊應安排值班人員。如果在野獸出沒的地區,還應看守篝火。
第十三條:要謹守用火安全
伐木取薪,燃點篝火,都是對環保的破壞,如非必需盡量避免。如必須生火,務必謹慎選擇地方,遠離雜草樹木,遠離帳篷;如果夜間必須保持篝火,當安排看守,以防風起火揚,產生危險。戶外活動中千萬不能亂扔煙蒂。無論是點篝火還是起爐灶,離開時必須用水澆滅,而且要確保無火星、無冒煙。
第十四條:發生意外要及時救助
戶外運動中一旦出現意外,導致受傷等情況發生,隊員有道義上的義務盡一切努力救助,俱樂部也會千方百計盡救助之力。領隊應當機立斷,找尋援助,指揮救助。活動計劃因此而作出必要改變屬情理之中,領隊及俱樂部不為此承擔任何法律和經濟上的責任。
第十五條:學習戶外知識,提高戶外技能,改善戶外裝備
戶外活動要講求科學,所以主張隊員們認真學習有關知識。遵照規定要求,按照合理步驟,依靠科學方法,這是避免風險的根本。戶外生存、戶外救助也是戶外運動愛好者必須要學習掌握的知識技能,危難之中,既可救人,也可自保。高品質的戶外裝備是戶外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們主張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品質較好的戶外用品,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安全保障。
家庭戶外安全防范注意事項
一、方向問題
出行前盡可能地搜集活動地區的地圖和相關資料,對將要出現的較大轉向和明顯的標志物做初步了解。當有等高線地圖時,可將預定線路和方向進行分析,如:需翻越幾道山梁、經過幾個丫口、大致海拔上升和下降情況。這樣有助于在行進中判定方向。
二、防水問題
在雨季或多雨地區,特別是長時間的穿越,如防水準備不充分整個活動會遇到極大的麻煩。如:無干燥衣物可換,相機、電池、食物等物品遭打濕破壞。因此在出行前要對活動地區的氣候做些了解,并做好相應準備。
三、飲水問題
在短途穿越時,如已知補水困難就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大約2升(如不需做FB餐的話)。長途穿越,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一定要觀察其污染情況,如:水附近有無人畜活動、有無動物尸體、有無糞便及其他污染物。水中有大量泥沙時要使水沉淀10分鐘以上。螞蝗多的地區,打水時要用敞開或透明的容器,以便能及時發現水中是否有螞蝗。
四、生火問題
出行時要攜帶一種以上的火源,如:打火機(多種類型)、火柴、火鐮等。有條件最好攜帶野營爐頭、氣罐或者燃料罐。在營地生火時要留意營地是否是禁火區,不然除了生存需要不要違規。生火前先準備些干燥的細柴禾(比筷子略細),放在用石頭堆好的灶底,再往上面架粗的柴禾,點燃細木用嘴使勁吹,就可以把火吹燃。當下雨或柴禾較濕時,可劈開粗木從中間取干木,砍細后作引火柴(此時需砍刀或其他工具)。
五、露營問題
尋找安全、避風、干燥、平整的高處扎營。此時要注意周圍的環境,如:是否有落石滾石、風向如何、有無動物巢穴、蜂巢等。盡量不要在河畔扎營,除非確定是枯水期,水位不會變化。營地不要緊靠水邊,蚊蟲較多。
六、野外生物
出行時要準備清涼油、風油精、紅花油等藥物。打綁腿可以有效防止螞蝗、蛇及其它生物對腿部的攻擊。毒蛇大量出沒之地可以準備蛇藥。
七、其他有關問題
1)除非萬不得已,寧可繞行多走些路,也不要嘗試危險的攀爬和下降,特別是獨自一人穿越并負重時。如必須攀降時,應先卸下背負,空身攀降,然后用輔繩或帶子把裝備提吊。
2)在路經險境時(如獨木橋、涉水、崖邊等)應記住把背包的胸帶和腰帶松開,以保證能及時迅速卸載而丟卒保車。
3)除特殊地區外(如沙漠)不要輕易冒險走夜路,很多迷路都是發生在能見度很低的情況下,而且夜路很容易造成失足。當不得不走夜路時,有頭燈準備是最好的,手電筒會占用一只手,不利于平衡保護。
4)在不明水深和水下情況時先不要貿然涉過,應盡量想法探明。有攜帶沙灘鞋的盡量不要光腳涉水,因為容易滑倒和扎傷,還要小心水中的石塊,它們常常是非常圓滑,一不小心就會失足。另外涉水前應對水的流速作好充分估計。
5)應將所有遺留的可見垃圾全帶走。長途穿越應至少將那些不可降解的垃圾帶上,直到有統一垃圾堆放地。所以垃圾袋必須要帶上。
看過“家庭戶外安全防范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