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螃蟹需要注意什么
但是,食用螃蟹需要注意幾點:
在購買螃蟹時,要注意區分干蟹和濕蟹。干蟹一般用網袋或草袋裝,而濕蟹則放在玻璃水缸中。同樣重量的濕蟹要比干蟹便宜一些,而且青殼白肚,賣相好看。但由于喝飽了水,不僅含水量高,口感也遜色。
蒸煮螃蟹時,一定要涼水下鍋,這樣蟹腿才不易脫落。由于螃蟹是在淤泥中生長的,體內往往帶有一些毒素,為防止這些致病微生物侵入人體,在食用螃蟹時一定要蒸熟煮透。根據螃蟹大小,在水燒開后再蒸煮8-10分鐘為宜,肉已熟卻不會過爛。
此外,由于青蟹特有的鮮味,煮食時一般無需添加調料,就是清水白蒸也是鮮味十足,只是有時伴有一股腥臊味。
去除的方法很簡單:煮食前2-3小時解開捆綁的草繩,將青蟹放入清水(自來水)中,讓青蟹在游動中排出體內積聚的氨氮就行了。只是要注意,浸過淡水的青蟹不能再儲養。
螃蟹
食蟹要點:1.一碟陳醋伴姜絲蘸點蟹肉、蟹黃;2.若叫上一壺溫熱的上等花雕酒,更添風味;3.一盅檸檬水和溫熱的毛巾洗去滿手的蟹腥;4.餐后喝一杯姜茶,既可驅蟹之濕熱,也有助消化。
閱讀擴展
食療價值
螃蟹性寒、味咸,歸肝、胃經
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
對于 淤血、 黃疸、腰腿酸痛和 風濕性關節炎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性能】
味咸,性微寒。能續筋接骨,活血行瘀,利濕退黃,解漆毒。【參考】肉和內臟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1.B2和 煙酸、鈣、磷、鐵、谷氨酸、 甘氨酸、脯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微量的膽甾醇。
蟹殼含碳酸鈣、蟹紅素、 蟹黃素、甲殼素、蛋白質等。
【用途】用于跌打損傷,損筋折骨,血瘀腫痛;婦人產后血瘀腹痛;濕熱 黃疸等。
【用法】酒浸,油炸,煎湯,入丸、散等。
【附方】
1,酒侵生蟹:鮮河蟹250g,搗爛,以黃酒煨熱,溫浸20分鐘左右,取汁多次飲之,并用其渣敷患處。
源于《唐瑤經驗方》。本方取蟹之全體,用以續筋活血,以黃酒行血脈、助藥力。兼以外敷,對“骨節離脫”(脫臼)有較好的療效。原方說“半日內,骨內谷谷有聲即好”,表明了制方人的經驗。
2,合骨散:河蟹30~50g,焙干研末。每次10g,白酒送服。
源于《泉州本草》。本方用河蟹續筋接骨,活血行瘀,仍以酒助藥力。用于跌打骨折筋斷,瘀腫疼痛。
3,螃蟹山楂散:螃蟹、山楂各30g。焙干,共研細末。每次15~20g,白酒送服。
《滇南本草》治婦人產后因血瘀引起的兒枕痛,用螃蟹研末,熱燒酒服,謂有良效。增加山楂一味活血化瘀,更為適宜。
4,螃蟹丸:螃蟹500g,燒存性,研末,拌以 黃酒,作成小丸。每日2次,每次30g,溫開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