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班會活動方案主題
通過防震減災班會活動,能夠科普防災減災、逃生自救知識,不斷增強大家的安全自護自救能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防震減災班會活動方案主題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防震減災班會活動方案主題篇1
活動目的:
1、使學生懂得地震防護知識及防其它災害小常識。
2、使學生了解有關生命的來之不易與寶貴,感悟生命的可貴。
活動過程:
一、地震知識介紹:
地震是威脅人類安全的一種嚴重自然災害。那些曾發生在居民區,尤其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地震,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使不少人心理上蒙上一層恐懼地震的陰影,甚至談震色變。一次地震,從感覺到震動到房屋倒塌,通常僅有十幾秒的時間。在這十幾秒的時間里,無論是跑出去還是就地躲避,都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猶豫,以免在猶豫中喪失生存的機會。經驗證明,震時就地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中較好的辦法。避震時要重點保護好頭部、頸部、眼睛、口、鼻等身體重要部位。
二、介紹幾種能夠簡單辨識的地震前兆
1.地下水異常: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
無雨水質渾,天旱井水冒。
水位變化大,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2.動物異常:震前動物有預兆,密切監視最重要。
騾馬牛羊不進圈,鴨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鴿子驚飛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魚兒驚惶水面跳。
3.地光和地聲:地光和地聲是地震前或地震時從地下或地面發出的光亮及聲音,是重要的臨震報。
臨震前,一瞬間,地聲隆隆地光閃。
大震將至要果斷,迅速行動快避險
三、在震中緊急避險的方法
1、在家中或辦公室,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家具下,如寫字臺、結實的床、農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墻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小跨度衛生間和廚房等容易構成三角區的地方,要注意保護頭部,注意不要躲到外墻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震后20秒左右要立即跑出室外,到開闊地避免受余震的傷害。
2、在教室里,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
3、在影劇院、體育場或飯店,要迅速抱頭臥在座位下頭;也可在舞臺或樂池下躲避;門口的觀眾可迅速跑出門外。
4、在百貨商場或超市,應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盡量避開高大的貨架或玻璃柜。在樓上時,要看準機會逐步向底層轉移。
5、在工作間,要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辦公家具旁。
6、在室外,要盡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墻建筑、高架橋和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所。為防止余震傷人,地震后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內。
7、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傷、碰傷,同時要注意避免行李掉下來傷人。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護住頭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雙手護住后腦,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地震后,迅速下車向開闊地轉移。
8、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應迅速把明火滅掉。
三、自由暢談對安全的認識。
四、結束語:同學們,學習掌握一些有關地震、防震的知識,進一步提高防震減災意識,增強防震減災技能,是減輕地震災害和地震影響的有效途徑。期望大家學會用知識守護自我的生命。祝愿大家今日好,明天會更好!
防震減災班會活動方案主題篇2
活動目標:
經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種災害之間的關聯性。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地震的相關材料;排練節目;課件制作等。
活動過程:
一、宣布活動資料
同學們,這次日本大地震,給日本人民帶來巨大的傷痛及損失,誰能來說一說你了解到地震的哪些知識?(學生回答)同學們了解還真不少,這次活動我們一齊來了解地震是怎樣產生的,遇到地震應當如何預防傷害。
二、活動過程
1、各小隊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3、學生出示搜集到的有關地震知識。
學生1:地震是指巖石圈在內力作用(安全教育教案)下突然發生破裂,地球內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釋放出來,從而引起必須范圍內地面震動的現象。大部分地震的發生與地質結構有關。在地殼中有斷層,并且斷層又具有必須活動性的地帶,地震最容易發生。世界上有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
學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級來表示。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大,震級越高。震級每增加1級,能量約增加30倍。通常,3級以下的地震,人無感覺,成為微震;5級以上地震,會造成不一樣程度的破壞,成為破壞性地震。
學生3: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大部分省區都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發生在唐山的7.8級大地震,使這個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傾刻成為一片廢墟.這是20世紀全球破壞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
學生4:我國川、滇、黔接壤地帶,該地帶現代地殼活動強烈,地震瀕發,震級高。由于地殼活動強烈,山體中斷裂發育,巖石破碎,風化嚴重,加上干濕季節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災害突發。這次日本發生了9.0級的地震,震后到目前為止,還發生了五次6級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壞性更大。
4、初步了解各種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各種地質災害既具有各自構成、發展、致災的規律,各災害之間以及它們與其他因素之間又有必須的關聯性。一個地域內的地質災害可能有若干種,它們在成因上是有關聯的。例如,在一次災害發生過程中,往往有一種原發性的主災誘發其他災害,例如,地震因毀壞生產和生活設施而成災,同時造成地裂,并引發火災,又由于人員傷亡和醫療設施的破壞,可能會引起疫病曼延等。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能夠間接或直接誘發地質災害。例如,人類對植被的破壞,使地表徑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趨頻繁的重要原因。人類大規模的工程活動,造成滑坡等災害的事件時有發生。
5、地質災害的防御
當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長和經濟密集發展,加之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地質災害發生的頻度和成災的強度不斷提高。這已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廣泛關注。
學生5: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報系統。
學生6: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學生7:實施一些預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采取工程措施外,還可進行植樹造林等綜合治理措施,如經過恢復地表植被,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以減少泥石流或滑坡的發生頻率和強度。
學生8: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減災意識,能夠更有效地開展和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6、地震防護演習。
三、班會小結。
防震減災班會活動方案主題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減災知識,在突遇危急情況時能夠進行一些有效的舉措,從而保護自己減少傷害。
教學過程:
一、師講解汶川大地震的情形,將受災情況與學生作交流,使學生了解到地震帶給人類的危害。
二、質疑:假如我們遇到了地震,你會怎樣做?怎樣才能有效的保護好自己?
師生交流。
三、師講解:如何有效的防震減災。
(一)面臨地震,如何做好防震減災?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內,如離門窗較遠,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是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暫避。躲過主震后,應迅速撤到寬敞的戶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用枕頭、被子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
(二)發生險情時,如何救助?
1、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應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煙塵嗆悶窒息,還應盡可能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品,最好朝著有光線的地方移動。無力脫險時,盡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堅持時間越長,得救的可能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廢墟下的聲音不容易聽見,因此要等到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救或敲擊墻壁等。
2、營救他人時應先確定傷員的頭部位置,使頭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的塵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強拉硬拽。如有窒息,應及時施以人工呼吸。
(三)學校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去!
四、學生交流了解到的防震知識。
五、小結
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們保持冷靜的頭腦,采取相應的措施,就一定能夠戰勝災難。
防震減災班會活動方案主題篇4
班會目的
1、掌握地震到來時在各種情況下的應急措施。
2、關愛生命,快樂學習生活每一天。
班會內容
一、話題引入:
地震是對人類威脅極大,并且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地球上每年大約要發生500多萬次大大小小的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年5月12日發生在汶川地區的8級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本次班會的主題是防震減災,珍愛生命。
二、地震的前兆
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它在發生之前有時會有一些前兆,我們如果能掌握這些前兆,就會對地震的預防起到積極、主動的作用。如地震前往往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氣中出現異味,飛鳥、家畜驚慌、野生動物反應異常,電線之間有火花、室內有藍光、熒光燈被點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報告的途徑,但決不能預報“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傳言。
三、地震發生的原因
由于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地震絕大部分都發生在地殼中。
四、學習地震到來時在各種情況下的應急措施:
1、學校人員如何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2、學生在學校如何避震?
地震到來時,如果正在教室上課的,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去!如果正在操場或室外的,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必要時應當在室外上課。
3、家庭如何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炕沿下、堅固家具附近;內墻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墻墻根、墻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后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后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防震減災班會活動方案主題篇5
5—9月,是雷雨天氣集中的季節,為了提升兒童青少年對雷電、暴雨等氣象自然災害的認識以及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班級開展了三場“知識守護生命”防災減災宣傳教育主題班會,希望將有關防雷電、暴雨等災害的知識帶進課堂、走近小學生。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種災害之間的關聯性。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地震的相關材料;排練節目;課件制作等。
活動過程:
一、宣布活動內容
同學們,這次日本大地震,給日本人民帶來巨大的傷痛及損失,誰能來說一說你了解到地震的哪些知識?(學生回答)同學們了解還真不少,這次活動我們一起來了解地震是怎么產生的,遇到地震應該如何預防傷害。
二、活動過程
1、各小隊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3、學生出示搜集到的有關地震知識。
學生1:地震是指巖石圈在內力作用下突然發生破裂,地球內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釋放出來,從而引起一定范圍內地面震動的現象。大部分地震的發生與地質結構有關。在地殼中有斷層,而且斷層又具有一定活動性的地帶,地震最容易發生。世界上有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
學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級來表示。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大,震級越高。震級每增加1級,能量約增加30倍。通常,3級以下的.地震,人無感覺,成為微震;5級以上地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成為破壞性地震。
學生3: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大部分省區都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發生在唐山的7。8級大地震,使這個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傾刻成為一片廢墟。這是20世紀全球破壞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
學生4:我國川、滇、黔接壤地帶,該地帶現代地殼活動強烈,地震瀕發,震級高。由于地殼活動強烈,山體中斷裂發育,巖石破碎,風化嚴重,加上干濕季節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災害突發。這次日本發生了9。0級的地震,震后到目前為止,還發生了五次6級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壞性更大。
4、初步了解各種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各種地質災害既具有各自形成、發展、致災的規律,各災害之間以及它們與其他因素之間又有一定的關聯性。一個地域內的地質災害可能有若干種,它們在成因上是有關聯的。例如,在一次災害發生過程中,往往有一種原發性的主災誘發其他災害,例如,地震因毀壞生產和生活設施而成災,同時造成地裂,并引發火災,又由于人員傷亡和醫療設施的破壞,可能會引起疫病曼延等。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以間接或直接誘發地質災害。例如,人類對植被的破壞,使地表徑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趨頻繁的重要原因。人類大規模的工程活動,造成滑坡等災害的事件時有發生。
5、地質災害的防御
當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長和經濟密集發展,加之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地質災害發生的頻度和成災的強度不斷提高。這已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廣泛關注。
學生5: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報系統。
學生6: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學生7:實施一些預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采取工程措施外,還可進行植樹造林等綜合治理措施,如通過恢復地表植被,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以減少泥石流或滑坡的發生頻率和強度。
學生8: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減災意識,能夠更有效地開展和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6、地震防護演習。
三、班會小結。
防震減災班會活動方案主題篇6
每年5月12日是我國的“防災減災日”。今年是第六個“防災減災日”,根據市減災委的通知精神和區教育局的通知精神,為做好我校防災減災工作,結合本校實際,特制訂本防災減災活動方案。
一、活動時間:5月12日為我校防災減災活動時間。
二、活動主題:城鎮化減災
三、組織領導:
組長:
成員:
四、活動形式和內容:結合我校學生小的實際,開展“五個一”活動。
1、閱讀一本關于防災減災的書籍。
2、組織一次國旗下演講。
3、進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題活動。學校在5月12日星期一利用升旗儀式由校長進行一次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的教育講話。各班級在第11周內利用安全班會課開展一次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的教育主題活動。
4、進行一次校園災害風險隱患排查。
5、組織進行一次防震逃生演練活動。
五、活動要求:
1、要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日教育”活動。充分認識防災減災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預防為主”體現在“教育為主”上。要把“防災減災”活動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結合上級的有關要求,把防災減災活動列入議事日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把防災減災教育日活動抓緊、抓好、抓落實。
2、認真開展好“五個一”活動,務求實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克服形式主義,防止走過場,把各項活動抓好、抓緊、抓落實,務必使“五個一”活動取得實效。
3、長期堅持,落實長效機制。以防災減災教育日為契機,堅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鐘長鳴”的方針,不斷夯實我校安全工作基礎,繼續深入細致地開展各項活動,為師生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育人環境。
防震減災班會活動方案主題篇7
為推動小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高群眾公共安全意識,增強地區綜合防災減災能力,營造和諧的生產生活氛圍,按照市、區應急辦關于舉辦“防災減災日”活動工作的要求,擬于6月6日在社區開展“防震減災”演習活動。現將活動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動主題
防震減災、從我做起
二、活動安排
(一)活動時間:20__年“5.12”上午10:00。
(二)活動地點:社區廣場
(三)參加人員:社區部分居民、社區保安
(四)現場指揮:書記
副指揮:主任、以上2人組成演練指揮組
(五)活動內容
(1)完成演習步驟
(2)懸掛主題橫幅、標語
(3)發放“防震減災”相關宣傳材料
(六)演練步驟:
(1)社區居民聽到哨音后,經樓道撤離,向疏散地集結,在路邊站有標兵(戴紅袖標的保安)指示疏散方向。
(2)居委會干部帶領居民進行疏散,往臨時避難場地(廣場綠地)集合。
(3)居委會干部將帶往集合點后向指揮組報告。
(4)指揮組將已疏散居民統一帶往地區疏散點(廣場)。
(5)演練完畢,街道領導講話。
三、演練要求
(一)、參加活動的各成員按照分工,明確各自職責,按照活動要求精心準備,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二)、參加活動的各成員于20__年6月12日10:00到達活動現場,遇到問題及時與指揮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