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
制定方案時,需要考慮備選方案,以便應對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提高方案的抗風險能力。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本文為你提供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寫作技巧和示例!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1
設計意圖:
春風得意,春意盎然,春天的腳步已來到我們身邊,為了讓幼兒增長見識,更好的親近大自然,開闊幼兒的眼界,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風景,體驗社會實踐活動帶來的快樂,以此增進親子感情,促進同伴間的友情,為家庭間的相互交流打下基礎。進一步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和大自然的豐富多彩。
活動時間:
20--年4月12日(星期五)上午8∶30
活動地點:
口孜鎮壩子南空地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家長、老師共同分享參與游戲的樂趣,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2.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孩子的交往能力的發展。
3.在活動中,讓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無窮奧秘,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鈴鼓、照相機、游戲材料及獎品等。
2.家長準備:適合外出的衣服、垃圾袋、一次性桌布、濕巾等。
3.孩子準備:準備一個節目、適合外出的衣服。
4.其他準備:安全意識及環保意識的教育。
活動過程:
一、家長到達目的地——壩子南空地集中(8:30——8:40)
活動前談話:教育幼兒要注意安全,拉著大人的手游園。要愛護花草樹木,講衛生、有禮貌。要求家長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一切聽從指揮,遵守活動規則。鼓勵幼兒去大膽地發現、大膽地提問。
二、親子游戲(9:30——10:20)
1.找寶寶
準備:每位家長自己準備一塊紗巾
規則:寶寶大聲的呼喊家長讓家長知道自己在哪里。
玩法:家長蒙上紗巾站在圓圈中間,幼兒拉成圓圈。音樂聲起家長就蒙眼尋找自己的寶寶,音樂結束后家長拿掉紗巾,看看自己是不是找對了寶寶。(找錯的家庭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
2.玩報紙
走小路:家長把兩張報紙依次鋪在地上,讓幼兒從報紙上走到對面。多組進行游戲,先到達目的地的一方為勝。
三、快樂分享(10:20——10:50)
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味美食。鼓勵幼兒大方地與同伴交換食物,培養幼兒大膽、友好、個性活潑等良好品質。
四、集體留影(11:00)
五、活動結束
家長帶幼兒回家。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初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想辦法戰勝困難,體驗與朋友合作成功后的喜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看過《哈里波特》,理解有關巫婆、隱身衣、仙女等有關情節。
物質準備:有關課件及場地布置,隱身衣(在鉛化紙中間剪出兩三個洞供幼兒頭部從洞中鉆出,件數為幼兒總人數的一半左右)、蔬菜湯、長柄勺(給普通長勺的柄接上一根棒,長度以幼兒用喝不到湯為準)。
活動過程
活動前給幼兒額頭貼上動物貼紙(類似頭飾作用)。
1.教師以獅王的身份出現:小動物們,你們好!今天我們在一起真開心。你們的朋友來了嗎?他是誰?
請幼兒自由講述他為什么是我的好朋友,朋友之間應該怎樣。
(此時,幼兒的回答僅是___一直給我好吃的,我們經常在一起玩,或者我們的爸爸媽媽是好朋友之類。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讓幼兒帶著問題邊游戲邊思考。)
2.(播放課件)一巫婆坐著掃帚在怪笑聲中出現:“我看見前面森林里有許多的動物,啊哈!我正愁我的長生不老藥沒原料呢!”
師:天吶!我們被森林里的老巫婆看見了,她要把我們制成長生不老藥,怎么辦?
(幼兒討論得很熱烈,有的說躲起來,有的說我們一起把老巫婆打跑,還有的說請仙女來幫忙……幼兒已進入了魔幻情景。)
教師進一步讓幼兒思考:與朋友遇到危險怎么辦?
3.師:我知道森林的那邊有一位仙女可以保護我們,我們出發吧!前面有一條小溪,我們必須跨過去才能到仙女家,但周圍沒有樹林的遮擋,巫婆很容易發現我們。
4.(播放課件)仙女出現:動物們別著急,我為你們準備了隱身衣,你們只要把它套在身上跳過小溪,巫婆就看不到你們了。
(幼兒紛紛找朋友套上隱身衣,但第一對朋友跳過去時隱身衣便破了。于是,大家討論:怎樣才能既跳過小溪又能讓隱身衣不破。教師在旁引導,直至發現問題的關鍵――兩或三個幼兒要步伐一致同時跳過小溪。)
5.全體幼兒跳過后,來到幾鍋蔬菜湯前。
師:小動物們真能干,安全地跳過了小溪,躲過了巫婆的眼睛,前面就是仙女的家了。
(播放課件)仙女出現:勇敢機智的小動物們,你們跳過了小溪,可還有一個難題在等著你們。你們必須用勺子喝完鍋里的湯才能來我這里。記住,手必須抓住勺柄的頂端。
(幼兒紛紛拿著長柄勺喝湯,但怎么也喝不到。教師在旁引導:“你的朋友遇到了困難,該怎么辦?”最后,幼兒互相喂完了湯,歡呼雀躍,感受到了合作成功后的喜悅。)
6.集體討論、小結:朋友是什么?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3
1.觀察超市各種商品的陳列與擺放。
2.體驗自主購物過程,感受獨立購物的樂趣。
3.簡單了解超市里工作人員的不同分工。
活動準備:
1. 向家長說明本次活動的意義,請家長配合利用周末或晚飯后散步時間去逛超市,大致了解不同區域內5元以內的商品。
2. 在家長的配合下為孩子準備5元錢和購物袋。
活動過程:
一、談話,明確本次活動目的要求。
1.結合幼兒原有經驗組織談話,明確本次活動目的要求:觀察并自主選擇商品,獨立購物。
2.明確過程中的幾個注意點:
(1)注意超市中購物的禮儀;
(2)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錢、物和購物小票。
二、逛超市,體驗自主購物過程,感受獨立購物的樂趣。
1.教師帶領幼兒全面逛一圈超市,幫助幼兒了解物品是分類、有序擺放的如:家電類、點心類、文具類、蔬菜類、水果類、水產類、日用品、肉食類等,每一類物品都是擺得整整齊齊的。
2.引導幼兒了解超市里有導購員、收銀員、顧客等。
3.幼兒自主、文明選購自己想買的商品(提醒大家在相對固定的區域中選擇,選擇時盡量不將貨架上東西弄亂)
4.鼓勵幼兒有序文明付款,并能與收銀員簡單交流,結束后會整理好物品、零錢及購物小票。
三、交流、分享獨立自主購物的快樂。
1.說說超市物品分類與擺放的特點。
2.幼兒互相交流自己逛超市的一些感受,說說自己從選擇到購買的過程。
3.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新年愿望。
2、學習用圖畫制作心愿卡并用簡單的語言表述,感受新的一年到來時的喜悅心情。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掛歷、幼兒活動材料,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歷,導入活動。
1、這是什么?掛歷有什么用處?
2、老師小結:掛歷是告訴我們今天是幾月幾日的。每過一天,掛歷的數字就要往下數一格;每過一個月,掛歷的日期就要往后翻一頁。
3、我們已經走過了12個月,也就是走過了一年,你們知道過去的一年是哪一年,新的一年又是哪一年嗎?
4、出示新一年的掛歷,讓幼兒知道新的一年就要到來了:每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
二、引導幼兒繪畫并講述自己的愿望。
1、你們在新年的時候有什么心愿呢?
2、幼兒討論交流。
3、如果用圖畫表示出來,該怎么樣畫?
4、我們把自己的心愿畫在這個大心形中間吧。引導幼兒完成練習冊,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活動。
1、展示幼兒的搭配練習冊,并和幼兒討論、評價。
2、新年就要來到,我們祝大家的心愿都能實現。帶領幼兒唱新年快樂歌曲。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5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動作協調性,并用多種方法“玩水桶”。
2、引導幼兒能將同伴的經驗進行遷移,并能與同伴合作玩。
3、通過此次運動教學,激發幼兒的情感與同情心。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點:
觀察并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玩水桶”。
活動難點:
利用“飲水桶”物品能輕松的跳進跳出及靈活的鉆進鉆出。
活動材料及創境創設:
裝柄的水桶每人一個、游戲環境:醫院、幼兒園、超市、工地、背景音樂、優秀志愿者獎牌。
活動過程:
一、幼兒扮演角色,調動身心
1、幼兒扮演小小志愿者推著水車去探路。幼兒沿場地四周推水車,再推水車過程中,聽信號推水車。
(如教師說:“上高速公路啦”幼兒就將水車推的快。如教師說:“過小路了”,幼兒將水車推的慢。如教師又說:“爬山了”幼兒將水車拉在身體的后面,跨大步走……
2、幼兒在推水車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指導幼兒散開推水車。
要點:指導幼兒散開推水車不和別人擠在一起。
二、啟發引導
1、啟發:我們小小志愿者要到災區去送水,要走過很遠的路,因此我們要練好本領,將身體練得棒棒的,才能把水送到災區。
2、怎么樣用“飲水桶”練本領,組織幼兒討論。
三、幼兒嘗試“玩水桶”活動
幼兒自選“飲水桶”嘗試“玩水桶”活動。
幼兒在嘗試過程中,教師進行觀察并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玩水桶”。
1、觀察要點:
①觀察哪些幼兒會動腦經想辦法“玩水桶”
②哪些幼兒是跟著別人模仿玩
2、找出難點重點練習:
①幼兒集合請個別幼兒進行示范,
②在幼兒示范中找出一至兩個難點動作。
③讓幼兒重點練習(集體練習、小組練習、個別練習)
四、幼兒合作“玩水桶”活動
幼兒結伴一起“玩水桶”活動。
幼兒在嘗試過程中,教師進行觀察并進行適時引導。
1、觀察要點:
①觀察哪些幼兒能合作玩,并玩的方法最多
②觀察哪些幼兒合作有困難。
2、找出難點重點練習
①幼兒集合分別請兩對幼兒進行示范
②在幼兒示范中找出一至兩個難點動作,并讓幼兒重點練習。
五、游戲:“為災區運水”
教師介紹游戲的方法與要求
場地上四周設置若干大山(爬網)和醫院、幼兒園、超市、工地,中間放置若干“飲水桶”的圖片,幼兒扮演小小志愿者,聽到信號,推著水車為災區運水,在運送過程中,聽到“地震“的聲音時,就要進行躲避,直至將“飲水桶”全部運完為止。
1、要點:
①運水過程中不能碰撞。
②幼兒在運水過程中如聽到地震的聲音時,必須在原地進行躲避,并用多種方法進行表現。
2、規則:
①每次送水時只能送一瓶。
②設置的醫院、幼兒園、超市、工地處,小小志愿者都要為之送水。
六、放松活動
1、小小志愿者勝利的完成了運水的任務,教師用獎品進行鼓勵。
2、幼兒推著水車繞場一周,活動結束。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6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2、幫助幼兒了解一個人在家時的安全知識,知道陌生人叫門時不開門,不做危險動作,不亂摸家里的電器開關等。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情境表演:爸爸、媽媽不在家。
2、自制圖片4幅。
活動過程
一、觀看情境表演《爸爸、媽媽不在家》。
1、教師向幼兒介紹情境表演《爸爸、媽媽不在家》。
小品開始:幼兒天天獨自在家中玩耍,邊玩邊說:“今天爸爸、媽媽出去買東西,讓我好好看家,嘿!這回我可要自己玩個痛快。”這時,門外傳來了敲門聲,一個陌生人問:“這是李醫生的家嗎?”亮亮問:“你是誰呀?”來人說:“我是查電表的,請你開門!”(表演暫停)
2、你們知道為什么小品不演了嗎,因為天天遇到難題了,他不知道該不該開門?
①來的是什么人?
②天天能開門?
③如果輕易給陌生人開門會發生什么危險?
④天天該怎么做?
3、總結: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遇到陌生人敲們,不要輕易開門,要先問清楚來人是誰、找誰,告訴來人等家長回來后再來,或讓來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讓人到父母單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讓幼兒加深印象。
一幼兒扮天天,另一幼兒表演陌生人(陌生人可隨便找理由)。
二、《依依看家》。
1、師:有個叫依依的小朋友,她告訴我有一次她爸爸、媽媽也不在家,你們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嗎?
2、看黑板上的掛圖,幫助幼兒懂得一些安全常識。
師:小朋友,這兒有四張圖片,先仔細觀察一下,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這四位小朋友所做的事,判斷對不對,對的貼一朵小紅花。
①餓了時自己到廚房里燒東西吃。
②玩小刀等尖利的東西。
③一人在安靜地玩玩具。
提問:哪些行為是危險的,為什么?應該怎樣做?
3、總結: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小朋友們要注意安全。陌生人來時不開門,不做危險的動作,不亂摸家里的電器開關等,要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延伸
利用多媒體看影片《小鬼當家》,進一步加強幼兒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7
藍天是白云的家,大海是小魚的家,森林是小鳥的家,地球是我們的家。為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近期龍華幼兒園大班組結合大活動,開展了”我是環保小衛士”走進社區實踐活動。
在活動前孩子們對于環境保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知道隨地亂埋垃圾的危害,即污染環境又破壞空氣。活動中,老師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作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看、想、說、做,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由心發出:我們要保護我們的環境。怎么保護呢?玥寧說:“我們小區就很干凈,因為我們那里的人都不亂扔垃圾,看到地上的垃圾還會撿起來扔進垃圾箱里。”“對的對的,所以我們小區要多建幾個垃圾箱,這樣子我們的垃圾就有家了?!薄拔覀兒永锏睦惨惹謇淼?,不然小魚們會呼吸不到新鮮空氣死掉的?!薄顒又兴麄兒爸氨Wo樹木、關愛小鳥、愛護我們的家園”的口號,向周邊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宣傳著環保,有的小朋友發環保宣傳單,呼吁環保從我做起;有的小朋友跟著老師到社區進行“垃圾大清除”,倡議環保從身邊事做起。
通過這一社會實踐活動,很好的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地球的美好情感;增加了孩子們的環保知識;增強了孩子們熱愛動植物、愛護環境等環保意識。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中國地圖和江西省地圖,并能從中國地圖上指認出江西省的位置。
2、知道江西4-5個主要的市區名稱及位置。
3、感受中國地圖和江西省及其各地市地圖輪廓像什么,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中國地圖和放大的江西省地圖,幼兒用書,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進入課程主題。
1、我們這里大部分都是江西的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江西哪個地方的人嗎?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經驗進行回答。
二、認識江西省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1、出示中國地圖:有誰知道這是什么?它是哪個國家的地圖?像什么?(不強調固定答案。)
2、有誰知道咱們江西省在什么地方?請上來指一指。請幾位幼兒依次上來指認江西省所在的位置,最后老師用手指描畫出江西省的輪廓。
3、江西的地圖輪廓像什么呢?(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幼兒在說像什么的時候,還要請幼兒說清“從什么方位看,頭在哪里,身體、尾巴等在哪里?”)
三、認識江西各地市的地圖。
1、出示江西省放大的地圖:剛才我們知道了江西是中國的一個省份,是“雞媽媽身體上的一個部分”,老師這里還有一張放大的江西省地圖請你們看一看。
2、江西省其實還可以劃分為許多市縣,我們現在所在的城市叫什么?你能在地圖上指出它在什么位置嗎?
3、幼兒嘗試在地圖上找出自己所在地的位置,并集體驗證。
4、引導幼兒知道江西省其他主要的城市:你們還知道江西有哪些城市?你去過那里嗎?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們的位置嗎?
5、幼兒講出自己知道的城市,并試著在地圖上指一指。在幼兒指認后,老師告訴幼兒正確答案,帶領幼兒念一念地名,如新余、景德鎮、南昌、吉安、贛州等。
6、請你找一個你喜歡的地區,然后說說它的輪廓像什么?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回答。
7、小結:剛才小朋友把各個地區的輪廓想像成各種各樣的東西,動物或植物,都很像,我相信,你們還會想象出更多的東西。
四、帶領幼兒玩“快速找地名”的游戲。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老師在大圖上指出某一個地區,請幼兒在幼兒用書上找到相應的地點,并回答出它叫什么地名。
五、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知道了江西是中國的一個省份,知道了江西省有許多市縣,如新余、景德鎮、南昌、吉安、贛州等。那么你還能記住更多的市縣和它們的位置嗎?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9
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追求,為了讓幼兒從小了解地球、熱愛地球,關注自己的生存環境,激發幼兒強烈的社會情感,玉屏縣實驗幼兒園中班組教師于3月19日組織幼兒在鼓樓廣場進行了“我是環保小衛士”社會實踐活動。
在活動中,老師將孩子們分成四組,每組拿著垃圾袋、夾鉗、筷子等工具認真的當起了環保小衛士。一個個不怕臟、不怕累,看到一丁點垃圾就撿進垃圾袋。走遍廣場的每個角落,無論是在灌木叢或廣場的大小角落的煙蒂,還是在隱蔽角落的廢紙團、橘子皮等,孩子們在來往的人群中走走停停,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孩子們在一次次彎腰的過程中,為公共環境的清潔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也切身體驗到了清理工作的辛苦,感受到了環衛工人每天工作的辛勞,明白了擁有清潔環境的不易。在活動中,有的小組被正在經過的行人拿出手機留下這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幕,有的被友好的奶奶詢問是哪所幼兒園的,還有位叔叔對保潔阿姨說:“今天能輕松點了吧?”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培養了幼兒對大自然及周邊環境的探究興趣,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為環保和綠水青山做出了貢獻,真正成為了大自然的好朋友!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10
教學目標
1、讓小朋友愛護文具寶寶的家——書包。
2、學會自己整理書包。
3、養成提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第二天用具的習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準備
1、PPT課件9頁
2、幼兒用書《愛護小書包》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都有愛我們的家人,其實呀,我們自己也是一些寶寶的家人呢,你們知道是哪些寶寶么?
2、我們的文具寶寶溫馨的家就是我們每天背在背后的小書包(播放PPT)
3、小書包里裝著我們的文具寶寶和課本寶寶們,我們走到哪里,它們就跟到哪里
4.小朋友的書包里除了文具寶寶和課本寶寶之外,還有什么呢?(衣服、水壺、褲子······)
5、如果我們的小書包突然間壞掉了,那么我們就會像這位姐姐一樣,抱著一大堆東西來上學了(播放PPT)
6、你們想像這位大姐姐一樣么?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愛護自己的小書包)
7、愛護小書包,說的很容易,但是做起來真的容易么?愛護小書包應該從不亂放東西進書包做起,你覺得小書包應該放些什么才是正確的呢?
8、出示課文插圖,仔細觀察,四幅圖哪一幅是真正的愛護小書包的呢?(第三幅圖片)
9、所以,愛護我們的小書包不應該把書包當成坐墊,也不能隨意丟在草叢里,更不能塞好多好多的零食進去,書包是文具寶寶的家,我們還要定時給文具寶寶的家洗個香香的澡。
10、師講故事《找不到東西的急急猴》
11、故事里面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12、急急猴因為亂在書包里面放東西,結果找不到要用的文具寶寶了,那你會自己整理小書包么?
13、小朋友們輕聲把書包內的物品拿出來,自己整理,老師看誰做的又快又好
14、師小結:小書包是文具寶寶的家,我們應該愛護自己的小書包
15、結束教學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回憶交流四季的相關經驗,豐富幼兒對不同季節特征的了解,進一步感知四季的美。
2、通過裝扮四季娃娃,培養幼兒表現表達的能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四季圖片。
2、裝飾四季的材料。
3、錄音機、舞曲磁帶。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
1、師:一年中有哪幾個季節?(一年中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重點讓幼兒知道四季輪換的順序。)
2、師:(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那我們就先從春天開始談談吧。)春天是什么樣的?(幼兒自由表達。)提問:(1)春天的天氣是怎么樣的?暖和的,暖洋洋的。
(2)在暖和的春天,我們穿的怎么樣?脫掉了厚厚的外套、羽絨服換成了薄薄的羊毛衫。
(3)在春天,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去賞花、春游、踏青。
3、出示春天圖片并小結。第二環節結束后用什么語言銜接過渡2-3?還是直接出示圖片。
(隨機小結。植物慢慢發芽了,春筍也從土里冒出來了,桃花開放了,人們都去春游、賞花。春天是一個溫暖的季節。)4、師:那夏天、秋天和冬天又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將三個季節分別說一說,同時出示相關圖片并小結。)(荷花開放,我們去捉蟬、游泳,吹著風扇吃著冰冰涼涼的冷飲,桃樹在夏天也結出了香香甜甜的桃子,人們也換上了短袖的衣服。夏天是一個炎熱的季節。)(各種各樣的水果都掛滿了枝頭,農民伯伯也忙著收割農作物,樹葉慢慢變黃落滿了一地,菊花盛開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棉襖,戴著帽子、圍巾和手套,下雪的時候我們還能去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梅花開放了,有的人還剪了美麗的窗花,有些小動物也開始冬眠了。冬天是一個寒冷的季節。)
二、交待任務
1、師:四季美不美?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幼兒自由回答。)(隨機抽取部分幼兒回答。)
2、師:那讓我們辦一場四季的時裝表演,請你把自己裝扮成你最喜歡的那個季節,把它的美表演出來,好嗎?
(用較興奮地語氣,調動幼兒興趣。)(操作說明:在后面老師準備了許多材料,你要找到你那個季節的東西然后裝飾到小背心上,小背心在桌子上。裝飾好以后請穿好你們自己設計的四季服裝坐回原來的位置。好嗎?)3、幼兒利用各種材料裝扮,教師巡回指導。
(幫助個別幼兒穿小背心,提示個別幼兒可以利用手工紙、記號筆、剪刀自制自己需要但是沒有提供的材料,要求自制的東西要簡單、快速。)
三、展示交流是否要利用到鏡子?是幼兒在裝扮過程中就打開隨時可照,然后面對幼兒表演還是面對鏡子表演自我欣賞為主?
1、師:四季時裝表演馬上就要開始,先請春天的小朋友上臺表演。
2、四季依次上臺表演。
(按照四季輪換的順序上臺表演,可適當提問幼兒下面該輪到哪個季節表演。兩個季節交替過程中用音樂的音量大小提示,音量減輕是退場,音量漸響是下一季節上場。)3、最后全體幼兒一起表演。
四、延伸活動
剩余材料及未完成的作品投放至美工區繼續操作。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1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進一步了解作品中動物的特點。
2、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自己的優點要看到,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不取笑別人。
3、讓幼兒學會夸獎自己和別人。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猴子、狗熊、大象、螞蟻的卡片各一張。
2、音樂《朋友,你好》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討論動物的優點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請來了幾個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教師依次出示猴子、狗熊、大象、螞蟻)小朋友最喜歡哪位動物朋友?為什么?(幼兒自由討論,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說了自己喜歡哪位動物朋友,還夸了他們的許多優點。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么夸自己的!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按故事中情節的先后次序,將動物出示在背景圖上,并提問:
①故事里小猴是怎么夸自己的?(請幼兒用動作表演猴子的動作)
②那小猴又是怎么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聽了,心里會覺得怎么樣?他是怎么夸獎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聽了高興嗎?他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螞蟻的?
⑤小螞蟻是怎么說的呢?
⑥他們在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卻沒有看到別人的優點,只會去取笑別人,你們覺得這樣好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對啊,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夸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夸自己的時候,一定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夸夸別人,可不能取笑別人。
(三)完整欣賞故事并改編故事
⒈師:小動物們覺得我們小朋友說得很有道理,他們也知道這樣不對,想改過來。你們幫他們想想該怎么說?我幫小猴想了一句:"我會爬樹,我很能干,狗熊力氣大,會搬木頭,他也很能干!"
⒉幼兒依次改編狗熊、大象、螞蟻的發言。
(四)夸夸自己和別人
1、先請一位小朋友來夸夸自己會做什么,問在坐的小朋友還有誰也會做同樣的事?再請另一位小朋友來夸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2、請幼兒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夸夸他認為能干的小朋友。
3、請幼兒夸夸自己和身邊的親人等等。
(五)結束部分: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能發現這么多自己和別人的優點,我們聊了那么久,有點累了,現在請你們站起來找個朋友一起來跳舞,再去發現發現自己和好朋友身上的優點"。(幼兒自由找朋友跳舞)
2、師:好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什么優點吧!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上學路線及應注意的相關問題,如交通安全、要遵守的社會公德和自我管理等。
2、能運用各種標志、符號形象地設計上學路線圖、并清楚地進行講述。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繪制兩張上學路線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提問:1、你們都上哪所學校啊?
2、從家到學校都路過哪兒?
3、你們上學的路線一樣嗎?
二、分析上學路線圖,學習畫圖方法
1、出示一張上學路線圖。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路線圖上每一個地方運用的標志,與幼兒一起講述。
2、提出畫圖要求。
(1)畫路過的地方、建筑物時,不僅自己要知道這是哪兒。而且要設計一些標志讓別人一看也知道這是哪兒。
(2)畫路線圖時要畫出路過的主要地方和建筑、而且這些地方要畫得大、清楚,標志要明顯。
3、啟發幼兒發揮想象還要注意什么?
4、出示另一張畫出了馬路和方向的路線圖。豐富幼兒畫圖經驗。
三、幼兒畫圖,教師巡視指導幫助
1、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路線圖。
2、具體指導、提示個別幼兒標志設計要清楚、明顯。
四、幼兒講述自己的上學路線圖
1、J、組之間講述,交流上學路線。
2、展示全體幼兒作品。請標志設計清楚、畫法新穎的幼兒為全班幼兒講述。
五、幼兒討論上學路上應注意的問題
1、交通安全常識。
(1)上學過馬路時,應該注意點什么?
(2)坐車時如果沒看清楚坐錯車了,怎么辦?
2、要遵守的公共道德。
有些小朋友上學要坐車,坐車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自覺刷卡或者投錢;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上下車要抓緊時間,不要讓車門給擠著。)
3、自我管理。
上學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大家在上學路上還要注意什么?
六、幼兒針對“上學”不懂的地方,向老師提問
七、教師總結,送給幼兒美好的祝愿。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14
活動目標:
1.對情緒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人的情緒會變化,會用情緒溫度計記錄自己的情緒。
2.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身體的好處。
3.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氣溫溫度計一個
2.臉譜圖:興奮、高興、傷心。
3.可調式情緒溫度計若干。
4.磁帶:《快樂舞》、《小熊的葬禮》音樂
活動過程:
1.提問:“氣溫的變化用什么表示?”教師出示氣溫溫度計,讓幼兒知道氣溫的變化可以用溫度計來表示。
2.認識情緒,知道人的情緒也會變化。
(1)請幼兒分別欣賞《快樂舞》和《小熊的葬禮》的音樂,感受自己的情緒的變化。
(2)出示不同的情緒臉譜并認識:興奮、高興、傷心,讓幼兒說說自己有沒有過這樣的情緒。
(3)認識情緒溫度計:知道情緒同氣溫一樣會變化,可以用情緒溫度計來記錄自己的情緒。
①幼兒操作自己的情緒溫度計,并同旁邊的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情緒。
②請個別幼兒把自己的情緒溫度計給大家看,猜一猜他的情緒是怎樣?使幼兒懂得情緒溫度計不僅可以記錄自己的情緒,也可以了解別人現在的情緒。
3.通過故事,了解情緒對健康的影響。
(1)提問:“你喜歡什么樣的情緒?為什么?什么樣的情緒最讓人舒服,對身體最有益。
(2)講故事《小兔過生日》、《長頸鹿丟了花帽子》,讓幼兒懂得過分高興和過分傷心對身體不利,最讓人舒服、最利于健康的情緒就是“高興”
鼓勵幼兒平時用情緒溫度計記錄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天天都有“高興、開心”的情緒,這樣本另會學得更好,身體會更健康。
活動反思:
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我和孩子一起看圖片學習怎樣適當宣泄自己的情緒,如:在憤怒的時候,不妨跑跑步、打球來釋放;在悲傷時,不妨大哭一場等。只有駕馭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為健康的孩子。
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案篇15
活動目標:
1、發現身邊需要關心和幫助的人,并能用實際行動關心、幫助他人。
2、學習關心、幫助他人的技巧。
3、體驗幫助他人后的快樂情緒。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事先聯系近來請假未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問清請假的原因及是否愿意接受幫助。
2、制作禮物所需要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以點名的方式引導幼兒發現誰沒有上幼兒園。
二、討論:
他們為什么不能上幼兒園?怎么才能知道他們不上幼兒園的真實原因呢?
三、查出那幾位小朋友的電話號碼,請幼兒打電話,了解小朋友不上幼兒園的原因。
四、引導幼兒分小組討論:
怎么關心生病在家的小朋友?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小組確定“關心”方案。
五、帶領小組成員一起做有關“關心”方案的準備工作。如:制作禮物、準備安慰的話等。
幼兒可能出現的“關心”方案:準備好禮物,到他家去看望他;經常打電話安慰他、關心他;寫一封信或畫一張愛心卡給他,讓大人帶過去或派代表送過去等。
六、幼兒制作愛心卡,并請老師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活動延伸:
1、教師和保育員分別帶領1——2個小組實施“關心”方案。
2、大家一起交流幫助他人的經過和體驗。
結合幼兒生活實際,讓孩子們學會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和事。
讓每個小朋友都來參與愛心討論,發揮幼兒自主精神。
把愛心深入到實際行動中,人人動手制作愛心卡,說說關愛他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