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

    | 新華

    寫方案時,要合理安排方案的內容和結構,確保方案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本文為你提供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寫作技巧和示例!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香包,了解香包的制作方法和作用。

    2、通過動手操作掌握制作香包的基本要領,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及同伴間的合作能力。

    3、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幼兒和家長收集各種各樣的香包。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已有過使用針線的基礎。

    2、教具準備:制作課件:端午節的由來

    3、學具準備:制作香包的香料,各種材質的布(純色、花色),針線,棉花,彩色緞帶,剪刀,各種彩紙,糖紙、包裝紙

    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觀看《端午節的由來》,導入課題。

    a、提問:“端午節是哪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幾月幾號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怎么來的?”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大多數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滲透愛祖國的情感教育。

    b、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將課前了解到的端午節的習俗講給大家聽。(帶香包,喝雄黃酒、長命縷、吃粽子、綠豆糕、炸油糕等)

    2、教師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桌上放置的各種各樣的香包。

    提問:“你看的香包是什么樣的?用什么制作出來的?有什么味道?佩戴香包有什么用呢?”

    3、教師出示制作香包的材料,示范香包的簡易制作過程:

    a、剪布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縫制——綁絲帶

    b、選擇純色布料剪成自己要的形狀——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剪彩紙為各種形狀粘貼裝飾香包——綁絲帶

    c、剪糖紙或者包裝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扎眼——綁絲帶

    教師對幼兒正確使用針線提出要求(如不用的針要插在針線包上,放置在針線筐內)并進行剪刀的安全教育。

    4.幼兒自由選擇組制作香包,鼓勵幼兒合作制作,互相幫助,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收口,特別注意提醒幼兒針線、剪刀的使用和放置。

    5.將幼兒制作好的香包懸掛在教室內,幼兒共同欣賞,發給幼兒佩戴在身上分享成功的喜悅。

    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全國各地有關端午節習俗的有關圖片,布置端午節的主題墻,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感受祖國的悠久文化。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2

    一、活動來源: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39;傳說等。

    二、中、大班年齡段節慶活動目標:

    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等;

    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三、中、大班節慶活動實施概況

    1、屈原的故事

    2、童謠《拍手歌》

    3、觀看賽龍舟

    4、美麗的龍舟

    5、龍舟競賽

    6、我愛吃粽子

    四、節慶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1、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2、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獲與體驗。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3、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

    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游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游戲;

    ③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4、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五、家園共育: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可以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嘗嘗的快樂;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3

    一、活動前:

    1、活動前教師邀請家長準時參加幼兒園節慶親子活動。

    2、家長入園時,播放關于端午節的音樂,營造節日氣氛。

    3、園所計劃:

    (1)購買艾草進行環境裝飾。

    (2)幼兒早點或午點為小粽子。

    二、活動開始

    1、活動原由說明: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過兩天是什么節日,我們要做什么事情,引導幼兒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并初步感受節日氣氛。

    2、端午節快樂

    活動名稱:漂亮的龍舟(大班)、彩繪鴨蛋(中班)、飄香八寶飯(小班)

    活動說明:具體操作流程請見大班、中班、小班操作用書。

    活動目的:增進幼兒小肌肉靈活性;增進親子感情交流。

    注意事項: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與家長溝通與交流。

    組織建議:

    (1)教師可在幼兒操作前播放關于本活動的視頻或圖片,供幼兒加深印象及觀察。

    (2)教師要引導家長鼓勵幼兒較自主,而家長較多的是給予裝飾時的建議,協助幼兒完成。

    (3)幼兒操作時,教師播放關于端午節的&39;歌曲或者配樂詩歌。

    3、好玩的龍舟賽

    游戲名稱:我和爸爸、媽媽劃龍舟游戲玩法:

    (1)小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游戲。家長五個或八個為一組,曲腿坐下,幼兒面對家長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腿上或肚上,親子的手握在一起,向前移動并且最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勝。

    (2)中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游戲,四個家庭分成一組,每組幼兒和家長都蹲下,后面的“隊員”拉著前面的“隊員”的衣服往前劃,哪一組幼兒先劃到終點則獲得勝利。

    (3)大班幼兒與家長面對面的坐下來,相互將腳放在對方的屁股下面,雙手搭在對方的肩上,協調著向前“劃行”,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得勝利。

    活動目的:

    增強幼兒與家長的互動與協作,并感受“劃龍舟”的樂趣。

    組織建議:

    (1)提前將家庭進行分組,并張貼出規則和分組名單。

    (2)提前布置劃分好起點和終點,因為游戲的活動方式,間隔不宜過長,二十米教適合。

    (3)教師在游戲前可帶家長和幼兒一起做《活動操》。

    (4)進行游戲規則和玩法的演示,幫助幼兒及家長理解。也可以家庭為單位找空地先嘗試練習再進行比賽。

    三、活動結束

    活動說明:幼兒園拍照留念組織建議:全園播放背景音樂襯底活動結束。

    端午節我們都有三天的假期,家長們可以趁著這三天的假期跟孩子們進行一些親子活動,培養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教導孩子一些關于端午節的民俗習慣。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4

    活動目標:

    1、會說“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于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做香包、包粽子等。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據說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不讓魚類吃掉其尸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粽子。習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帶上了時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里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里,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端午節的食品

    三、親子共制香包

    1、幼兒與家長一起制作香包

    2、幼兒相互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四、活動結束

    活動結束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參與者包的粽子有觀眾評出前三名,進行頒發小禮品、紀念品等。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5

    一、活動來源: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托、小班節慶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氛圍;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三、托、小班年齡段節慶活動實施概況:

    1、參觀端午節的環境(社會)

    2、好吃的粽子(科學)

    3、綠豆糕(藝術)

    4、劃龍船(健康)

    5、一起過端午(大帶小綜合)

    6、熱鬧的賽龍舟(語言、社會)

    四、節慶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1、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2、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獲與體驗。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里”為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

    3、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游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游戲;③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4、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五、家園共育: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可以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嘗嘗的快樂;

    六、托、小班年齡段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活動一:參觀端午節的環境(社會)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園內環境,感受節日氛圍。

    2、初步了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

    活動準備:

    園內布置的端午節的環境。

    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參觀興趣。

    2、參觀園內環境,自由交流、講述與端午相關的物品。

    3、集體交流,了解端午節的有關習俗。

    指導語:①你看到了什么?②幼兒園里為什么要掛這些東西?

    活動二:好吃的粽子(科學)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葉、糯米等包成的。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準備:粽葉、糯米、棉線、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征。

    指導語:粽子是什么樣子的?聞起來有什么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么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嘗粽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活動三:綠豆糕(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油泥自制“綠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樂。

    2、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凈,有良好的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小盒、油泥、裝綠豆糕的塑料盒、各種玩具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綠豆糕的外形,激發興趣。

    指導語: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2、討論制作綠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討論制作綠豆糕的方法。

    指導語:怎么做綠豆糕?(根據討論情況,請個別幼兒示范綠豆糕的制作方法。)

    (2)討論制作綠豆糕的要求。

    指導語:做綠豆糕時要注意什么?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香包,了解香包的制作方法和作用。

    2、通過動手操作掌握制作香包的基本要領,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及同伴間的合作能力。

    3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幼兒和家長收集各種各樣的香包。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已有過使用針線的基礎。

    2、教具準備:制作課件:端午節的由來

    3、學具準備:制作香包的香料,各種材質的布(純色、花色),針線,棉花,彩色緞帶,剪刀,各種彩紙,糖紙、包裝紙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觀看《端午節的由來》,導入課題。

    a。提問:“端午節是哪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幾月幾號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怎么來的?”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大多數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39;,滲透愛祖國的情感教育。

    b。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將課前了解到的端午節的習俗講給大家聽。(帶香包,喝雄黃酒、長命縷、吃粽子、綠豆糕、炸油糕等)

    2、教師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桌上放置的各種各樣的香包。

    提問:“你看的香包是什么樣的?用什么制作出來的?有什么味道?佩戴香包有什么用呢?”

    3、教師出示制作香包的材料,示范香包的簡易制作過程:

    a。剪布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縫制——綁絲帶

    b。選擇純色布料剪成自己要的形狀——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剪彩紙為各種形狀粘貼裝飾香包——綁絲帶

    c。剪糖紙或者包裝紙——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扎眼——綁絲帶

    教師對幼兒正確使用針線提出要求(如不用的針要插在針線包上,放置在針線筐內)并進行剪刀的安全教育。

    4.幼兒自由選擇組制作香包,鼓勵幼兒合作制作,互相幫助,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收口,特別注意提醒幼兒針線、剪刀的使用和放置。

    5.將幼兒制作好的香包懸掛在教室內,幼兒共同欣賞,發給幼兒佩戴在身上分享成功的喜悅。

    四.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全國各地有關端午節習俗的有關圖片,布置端午節的主題墻,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感受祖國的悠久文化。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7

    一、設計思路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愛國情感,豐富生活經驗,所以端午節我們開展了“品味端午,傳承文化”親子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濃濃的親子氛圍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39;意義。

    二、活動主題

    品味端午,傳承文化

    三、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做香袋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時間、地點

    時間:__月__日

    地點:幼兒園操場

    五、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了解包粽子的過程步驟

    2、粽葉、糯米、其他配料

    3、布塊、針、線、菖蒲、香藥、朱砂等

    4、小桶、賽龍舟的視頻、紙箱龍舟

    六、活動過程

    1、主持人致辭

    2、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

    3、每班幼兒家庭分兩組進行親子活動。

    第一組:幼兒與家人一起包粽子

    第二組:幼兒與家人一起做香囊

    4、《粽子接力賽》

    各班準備小桶一個,粽子若干。

    游戲規則:幼兒抱緊家長,家長走過獨木橋,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來,將粽子放回到隊伍前的小桶里,下一位,繼續游戲。在規定時間內看哪隊運的粽子多為優勝。

    5、幼兒相互贈送禮物(粽子、香包),并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6、觀看賽龍舟視頻

    7、做龍舟(手工創作)

    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8、《賽龍舟》親子游戲

    各班紙箱龍船四個,塑料椅子若干(或者其他障礙物)。

    游戲規則:每輪游戲兩組,每組兩艘船,進行比賽①幼兒套著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②媽媽或爸爸套著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③家長與幼兒為一組,進行比拼。

    七、活動結束

    主持人總結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8

    端午節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每逢陰歷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舉行賽龍舟,還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從古至今一直在沿續著。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淀,那如何結合我們的課程,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我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在這里我們利用端午節作為一個契機,引導幼兒學習和了解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利用《童玩美勞DIY課程》中具體的內容,同時結合幼兒園各年齡段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關于端午節的親子活動,希望在幼兒與家長的親子操作和游戲活動中,共同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民風民俗。

    活動主題名稱:

    好玩的端午節

    活動目的:

    1、為了幼兒能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日的習俗、

    了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傳統民俗活動。

    2、增進親子聯系與溝通,豐富幼兒家長與幼兒的節慶生活。

    3、配合幼兒園進行《童玩美DIY課程》宣傳。

    活動規模:

    全園幼兒、家長

    活動場地:

    幼兒園戶外場地

    活動時間:

    3小時

    背景資料:

    若說到端午節的來歷,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佞,屈原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秦國趁機進攻楚國,楚地千里疆域毀于一旦。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聞聽屈原投江,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尋見屈原的尸體,湖面上舟船往來穿梭百舸爭游的場景蔚為壯觀。這一日正是陰歷五月初五,后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里,只為了喂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活動前準備:

    1、活動前教師邀請家長準時參加幼兒園節慶親子活動。

    組織建議:一定要強調并提醒幼兒家長具體時間。

    2、家長入園時,播放關于端午節的音樂,營造節日氣氛。

    3、園所計劃:1購買艾草進行環境裝飾。

    二、活動開始ING(90分鐘)

    1、活動原由說明: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過兩天是什么節日,我們要做什么事情,引導幼兒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并初步感受節日氣氛。

    2、端午節快樂(40分鐘)

    活動名稱:漂亮的龍舟(大班)、彩繪鴨蛋(中班)、飄香八寶飯(小班)、活動說明:具體操作流程請見大班、中班、小班操作用書。

    活動目的:增進幼兒小肌肉靈活性;增進親子感情交流。

    注意事項: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與家長溝通與交流。

    組織建議:

    1、教師可在幼兒操作前播放關于本活動的視頻或圖片,供幼兒加深印象及觀察。

    2、教師要引導家長鼓勵幼兒較自主,而家長較多的是給予裝飾時的建議,協助幼兒完成。

    幼兒操作時,教師播放關于端午節的歌曲或者配樂詩歌。

    3、好玩的龍舟賽(40分鐘)

    游戲名稱:我和爸爸、媽媽劃龍舟

    游戲玩法

    1、小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游戲。家長五個或八個為一組,曲腿坐下,幼兒面對家長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腿上或肚上,親子的手握在一起,向前移動并且最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勝。

    2、中班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游戲,四個家庭分成一組,每組幼兒和家長都蹲下,后面的“隊員”拉著前面的“隊員”的衣服往前劃,哪一組幼兒先劃到終點則獲得勝利。

    3、大班幼兒與家長面對面的坐下來,相互將腳放在對方的屁股下面,雙手搭在對方的肩上,協調著向前“劃行”,先到達終點的家庭獲得勝利。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9

    一起過端午

    主要涉及領域:

    綜合

    1、通過知識競賽、趣味游戲、品嘗美食等活動,進一步豐富端午節的相關經驗。

    2、在“大帶小”活動中,增進關心弟弟、妹妹的情感,體驗與弟弟、妹妹共度節日的快樂。

    3、師幼共同搜集端午節的資料并布置環境。

    4、師幼共同準備端午知識競答題、龍舟拼圖、端午食品頭飾等。

    5、師幼共同準備才藝展示節目。

    6、端午美食。

    7、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的話題。

    8、大班、小班幼兒混合編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組,交代活動規則和要求。

    9、才藝展示及游藝競賽活動。

    (1)情境表演:《端午節的傳說》。

    (2)以新編小組為單位開展知識競答:

    ①端午還有哪些名稱?

    ②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③為什么在端午節要吃粽子?為了紀念誰?

    ④端午節掛“五端”,是哪“五端”?

    ⑤端午節吃“五黃”,是哪“五黃”?

    ⑥端午節,人們為什么給小孩子帶五色香囊?

    (3)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如:包紙粽子比賽、拼龍舟競賽等)。

    (4)幼兒才藝表演活動。

    4、“大帶小”端午美食品嘗活動。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10

    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為了揚民族精神,承中華傳統,也使員工能在包粽子中感受節日的快樂,體味美好生活,縣行決定舉辦“端午包粽子”比賽活動。

    一、比賽時間、地點、對象

    時間:x年6月9日中午9:30開始

    地點:縣行餐廳

    參加對象:全體員工

    二、比賽規則

    1、每個小組分發20斤左右糯米,2斤紅棗等物品,參賽選手需要用以上材料包出大小均勻的粽子,形狀不限。

    2、以“數量、速度、質量、美觀”作為評判標準,包扎的粽子以不露餡、包扎嚴密、形狀規則為有效數計算成績,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任務、以每小組包的粽子數除以總人數為團體總成績。

    三、獎項設置

    設團體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二個,三等獎三個。

    四、品美食

    1、在統計比賽結果后,分享勞動成果。由組長把組內員工包的粽子平均分給組內員工。

    2、把分到的粽子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品粽子的快樂。

    五、后勤保障工作

    1、事前做好相應數量的大米、餡的配料及包扎的柴繩、粽葉準備。

    2、以7__9人為一份數(六個小組),做好盛米、餡、柴繩、粽葉分放和放粽子容器的準備。

    3、做好比賽場地的布置安排。

    六、注意事項:

    1、賽前參賽選手務必做好個人衛生。

    2、比賽結束后務必清理場地,洗好用具交還縣行。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傳說和習俗。

    2、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愿意動手嘗試,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4、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39;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5、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粽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準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咸肉、果脯、五彩線等

    活動過程

    1、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說,然后給小朋友帶上五彩線。

    2、老師帶著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范怎樣包粽子,用粽繩扎好,重點示范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幼兒親自動手嘗試著包粽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扎,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后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打開粽葉,觀察粽子里面有什么顏色的。

    活動延伸

    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教學反思

    今天是“端午節”我為了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引出了過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讓幼兒動手包粽子,為孩子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因此,每個幼兒都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讓孩子感受辛勤的勞動能換來美食。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12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于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①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童謠《拍手歌》(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么活動?

    (2)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①在這首童謠里,你聽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

    2、學習童謠,了解拍手游戲的玩法。

    (1)嘗試朗誦童謠。

    (2)討論拍手游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叫《拍手歌》?

    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3、遷移端午經驗,嘗試續編童謠。(如:五月五,是端陽,香包帶,香滿堂;五月五,是端午,龍船下水人跳舞。)

    4、記錄并欣賞幼兒創編的童謠。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介紹:淡淡粽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嘗粽子,并講述。

    1、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小(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14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有掛香包的習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嘗試用針縫的方法制作香包,感受自制香包的快樂。

    3、知道與小朋友保持合適的距離,注意用針的安全。

    【活動準備】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針、線等)。

    2、幼兒已有刺繡經驗。

    3、民間音樂。

    【活動過程】

    1、觀察香包,了解掛香包的用途,激發自制香包的興趣。

    ★指導語:什么叫香包?端午節人們為什么要掛香包?

    2、討論、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研究制作香包的方法步驟。

    ★指導語: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樣使用這些材料來做香包?

    (2)討論做香包的注意事項。

    ★指導語:做香包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3、在音樂聲中,嘗試自制香包。

    4、把做好的香包掛在胸前,互相觀賞,體驗自制香包的快樂。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15

    一、設計思考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年齡段小班主要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氛圍;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環境創設

    (1)園內大廳布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獲與體驗: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②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里"為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

    (4)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

    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游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游戲;

    ③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資源利用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嘗嘗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并攝像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一)小班

    活動一:參觀端午節的環境主要涉及領域:社會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園內環境,感受節日氛圍。

    2.初步了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

    活動準備:

    園內布置的端午節的環境。

    活動過程:

    1.談話,激發參觀興趣。

    2.參觀園內環境,自由交流、講述與端午相關的物品。

    3.集體交流,了解端午節的有關習俗。

    ★指導語: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幼兒園里為什么要掛這些東西?

    活動二:好吃的粽子主要涉及領域:科學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葉、糯米等包成的。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征。

    ★指導語:粽子是什么樣子的?聞起來有什么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么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嘗粽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活動三:綠豆糕主要涉及領域:藝術活動目標:

    1.嘗試用油泥自制"綠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樂。

    2.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凈,有良好的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小盒、油泥、裝綠豆糕的塑料盒、各種玩具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綠豆糕的外形,激發興趣。

    ★指導語: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2.討論制作綠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討論制作綠豆糕的方法。

    ★指導語:怎么做綠豆糕?(根據討論情況,請個別幼兒示范綠豆糕的制作方法。)

    (2)討論制作綠豆糕的要求。

    ★指導語:做綠豆糕時要注意什么?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1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

    二、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三、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

    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品嘗粽子,并講述。

    (一)認識粽葉

    老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二)幼兒品嘗

    老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三)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3、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②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③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④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幼兒教師端午活動方案篇17

    活動名稱:快樂端午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活動準備: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活動過程:

    一、端午的由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源于紀念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楚國亡了,屈原心里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汨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了。這天是農歷五月初五。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二、端午的習俗

    1、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艾蒿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3)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4)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5)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三、學習兒歌《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四、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活動延伸: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

    1141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韩国福利影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视频一区|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91在线视频一区|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国产一区韩国女主播|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看电影来5566一区.二区|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视频 |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一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福利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